分享

生活杂记 | 看过听过《蜗居》(20100311)

 昵称815848 2020-05-25

以前随手记过一些乱七八糟的旧东西,回头翻翻,记起了很多旧事,边看边顺,修改了一些错字别字。

本文记于10年3月11日,断断续续看了些《蜗居》电视剧,又听了一遍《蜗居》的mp3,有些感触,就随便记了几笔。

有些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了。


《蜗居》热播的时候看过几集,因为和老婆争电视失利,没看完;后来从网上下载回来,又断断续续地看过几集,印象还是不错的,感觉对当前社会的描述挺现实,挺真实,挺直接。

当然,作为电视剧,其中肯定不乏娱乐元素。后来广电局某位领导痛批《蜗居》,说其有很大的负面社会影响,靠性,靠荤段子,靠官场腐败,靠炒作来吸引眼球。回想一下,好像是有,但没注意。

我这个人,读书看报做事情,一直粗枝大叶,只求大概齐,不求甚解,他说的那些,还真印象不深。

这段时间,晨练坚持得很好,每天都在清凉的风中走一个多小时。为了提高这一个小时的效益,我找出一个闲置已久的旧MP3,拷上一些以前下载的有声读物,既打发时间,又能往脑袋了或多或少地塞点儿东西,感觉挺好。

前段时间听完了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的《人生烦恼问庄子》,很是受益,什么生死啊、贵贱啊、贫富啊都是身外之物,看得重了,是自寻烦恼;真看开了,人就真幸福了。

话儿是那么个话儿,理儿也是那么个理儿,但大多数人,恐怕今生今世都走不出这个圈。老婆死了,鼓盆而歌,天下独庄子尔。恐怕,这也是老庄哲学不如孔孟之道更大行其道的原因吧。

虽然,两家很多东西其实是殊途同归的。

再回来说《蜗居》,电视看的断断续续,听完庄子后我又拷进有声《蜗居》听,感觉一下子从跟随庄子梦游状态醒来了,回来了锅碗瓢盆的现实生活。老百姓喜欢《蜗居》,主要还不是因为性,不是因为二奶,而是蜗居的生活离我们太近。房子,是我们老百姓心中永远的痛。

要出去晨练了,说几句听后感算是收尾。

一是蜗居的滋味很难受。有亲身体会,以前写过《我的“房事”20年》的博文,没写完,就停了。不停地换房,不停地搬家,那种生活,不堪回首。

二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需要精神支撑,也需要物质支持。物质是基础,只有具备基本的物质支持,才可以奢谈精神;亲情、爱情,对很多穷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电视剧中的两对小夫妻(情侣),应该是现实城市爱情故事的范本。 

三是阶级没有了,还有阶层。阶级斗争没有了,阶层矛盾出现了。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就必须妥善化解阶层矛盾。

剧中最可恨的人是谁,我说不出;但最可怜的,我觉得还是李老太一家。

记于2010年3月11日

END


相关链接:生活杂记 | “房事”尴尬(20090923)

公众号IDkbwdwys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