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流北流之议纷起

 文化龙乡 2020-05-25
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自黄陵冈决口后,开封以南无河患,徐、沛诸州县河徙不常,严重影响漕运。是年,督漕都御史高友玑请浚山东贾鲁河、河南鸳鸯口,分泄水势。大学士费宏、御史戴金、刘栾、督漕总兵官杨宏等屡请疏通涡河、贾鲁河,使“趋淮之水不止一道”,以减徐、沛一带水患。章拯于是年冬出任总河,亦屡以为言。廷议后,认为浚贾鲁故道,开涡河上源,功大难成,未可轻举。嘉靖六年,章拯再议引水南流,未及兴工而“河决曹、单、城武等地”,“冲入鸡鸣台,夺运河,沛地淤填七八里,粮艘阻不进”。章罢职,以盛应期为总督河道右都御史。此时,光禄少卿黄绾建议,导河使北,至直沽入海;詹事霍韬以为宜于河阴、原武、怀、孟间,审视地形,引河水注于卫河,至临清、天津入海;左都御史胡世宁主张在河南因故道而分其势,择利便者开浚一道,以泄下流;兵部尚书李承勋也提出与胡世宁相类似的建议。经过讨论,嘉靖七年正月盛应期奏上,请按胡世宁策进行:一方面“于昭阳湖东改为运河”,一方面“别遣官浚赵皮寨、孙家渡、南北溜沟以杀上流,堤城武迤西至沛县南,以防北溃”。至嘉靖八年六月,单、丰、沛三县长堤成。九年五月,孙家渡河堤成。不久,河决曹县,分为数支。自此,除鱼台仍有决溢外,丰、沛一带河患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