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工匠”评职称不该落地难

 nizijun 2020-05-26

      谭敏

  两会看台

  今年全国两会,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公司发动机装调工鹿新弟代表带来了一份关于打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最后一公里”的建议。

  鹿新弟代表所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具体是指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通道不畅。他调研发现,虽然现有政策支持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但在现实中,政策“卡壳”落地难,不少大国工匠都难以获评相应职称。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而我国年轻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屡创佳绩,也激励更多的青年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19岁的宋彪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直接认定副高职称;园艺师胡佳诺被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聘请为“工匠教授”。这些对于技能人才的褒奖和肯定,让身怀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备受鼓舞。不是只有考上知名大学才有前途,只要练就一身真本领,精益求精,勇于钻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是,能在世界级大赛上获奖的技术人才毕竟是凤毛麟角,只有建立常态化机制,让更多的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有上升的渠道、提升的空间和自我发展的动力,才能为“中国制造”“中国智造”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如今,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支持高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的政策,人社部《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和《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均有相关规定,各地应尽快把政策落实到位,打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最后一公里”。

  政策落地究竟“卡”在哪里?现实中存在哪些问题?要抓住关键、切中肯綮。不少一线代表、委员在分析高技能人才为何难评职称的原因时提到:“工人和干部的身份限定难突破,而这两者意味着不同的待遇。”这也意味着观念的改变需要制度的突破来推动。要鼓励企业建立同等级的技术工人与工程师同等待遇的制度,打破身份壁垒。

  职称评审用什么标准,设哪些指标?也要深入调研,仔细研究。要扩大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组织对技术人员职称评审的自主权,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尽快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技术人才职称评审标准。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预算,对拥有相关职称人员的企业适当补贴,鼓励企业给高技能人才评职称提供便利及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