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朔”不得中,谓之闰月!

 松s214lluoyg5s 2020-05-26

2020年5月23日,过完了农历四月,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农历五月初一并没有如期到来,而是进入了闰四月。为什么呢?《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律、建立首行,起消息,下闰余……各司其序,不相乱也。”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代,华夏先民已经确立了纪年和置闰的法则。但是具体法则是什么呢?当今很多专家的说法都没有切中要害。表面上看,农历置闰,三年一闰、五年二闰,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现代人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十九年七闰”的法则。然而,这真的是农历置闰的法则吗?

图1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资料显示,早在文字形成以前,华夏先民已经掌握了完整的音乐节律。距今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七孔骨笛,已经能吹奏出完整的七个音阶的乐曲。华夏先民很早就发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存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关系。而通过“葭管飞灰”候气,也就成为判断这种“天地律动”关系的主要方法。

在一间上圆下方、有三重墙、所有缝隙都被堵死抹实、内层铺满缇幔的密室里,取12根律管(最初的律管用蒹葭制作,称为“葭管”),将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管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方位分别埋在内室地下,管口与地面平齐,管腔内填充葭莩灰(一种芦苇茎中的薄膜烧成的灰),最后把管口用芦苇膜虚虚的盖住,放完毕以后就开始静候每月中气的到来。据说,到了冬至日交接的时刻,其中最长的9寸黄钟律管中的灰,就会在地气的作用下冲破芦苇膜喷出来,以后每到一个中气交节时刻,对应的律管就会有同样的现象发生。12个中气过完,12支律管也顺次飞一次灰,也就走完了一年。

图2 十二律对应十二月

《黄帝内经》记载,气象、物侯存在“至而未至”、“未至而至”、“至而不去”的变化,再加上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飞灰候气”实现的难度很大。早在6000-7000年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通过观天,发现了“二分、二至”的规律,确立了四时、八节。竺可桢先生在《天道与人文》写到:“四季之递嬗,中国知之极早,二至、二分,已见于《尚书·尧典》。”华夏的先哲通过“葭管飞灰”、“圭表测影”和“观象授时”等方法,将候气与天象观察结合起来,以“中气”到来时节的天象位置作为符号,将十二中气与四时、八节结合在一起,形成十二节令(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和十二中气(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合称“二十四节气”。每个月包含两个节气,一般月初为节,月中为气。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详细记载了“节”与“气”对应的月份和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

图3 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与斗柄所指方位

众所周知,二十四节气的时位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相对应,其所表达的一年为恒星年长度。两个中气之间平均为365.2564÷12=30.4380天,而农历小月29天,大月30天,平均一个朔望月只有29.5306日。这样便会出现:有的月份(一般是小月)开始时上个中气已经过去,结束时下一个中气还没到来。如今年,2020年(庚子鼠年)四月中气——小满是在5月20日(农历四月廿八),五月中气则要等到公历6月21日,两个中气之间间隔长达32天。那么,5月23日开始的这个朔望周期里没有包含五月的中气——“夏至”,因此不能被称为“五月”。又因其在农历四月之后,故称闰四月。这就是《汉书·律历表》所载“朔不得中,谓之闰月”所表达的含义。根据这样的置闰规则,华夏历法巧妙地调和了地球和月亮的公转周期,解决了岁差、日地月节律之间的矛盾关系。其闰月的出现刚好符合了“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的频率。

三百多年前,伴随着“西学东渐”的脚步,中华文明开始了一次自身的修整和反思;清末民国的一百年内,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掳掠,中国社会的财富被攫取殆尽,中华文明也被打得溃不成军,民族经济、文化和人民精神面貌都发生了严重的倒退。以至于很多人已经读不懂《千字文》里的“闰馀成岁,律吕调阳”的本来意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