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选择里,“离开”是最容易的

 lion__ 2020-05-26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时间管理”决定——本来是要先写两封邮件,给新招的新媒体运营小妹妹布置一下工作,以及给整个五月在公司的工作做个收尾,准备起来继续忙飞的6月。

但是有个B站粉丝的长私信一直萦绕在我心上,于是决定,先写这篇文章。

1/

粉丝来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前段时间他失业了,离开了工作三年的游戏创业公司。他算是早期就加入的成员,但上个月因为和主创发生了冲突,一气之下(他的原话)离开了团队,给我写私信的时候已经是待业在家的第18天了。

来信中他说,这段时间他每天都更新自己的简历,每天都去招聘网站投递,但反而越来越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做什么了。

工作六年,却没有好好规划清楚职业发展的目标。以前喜欢写文字,最近也考虑过拾起这块,但是“生活压力又迫使他无法安下心来”(原话),每天都在“找一份糊口的工作”和“找一份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工作”之间死循环……

甚至当他说完这一切,他也并没有跟我提出一个明确的“问题”。我猜想可能是我在b站的形象实在太过和蔼婉顺了吧,以至于他觉得只是打出来跟我说说就能有些安慰作用??

其实他这种情况,跟我之前在一次直播里聊到的,后·疫情时期年轻人将遇到的职场挑战,本质是同一类问题。最终我言简意赅地回了他一句:所有选择里,“离开”是最容易的。

不过我想单说这一句话,可能力度还不够,外加很多人没看过我当时的那场直播,所以我打算展开写写。

2/

如果你天资平庸,应该及早打消过一个“很酷”的人生的念头。

我想我已经算是参透了“如何能过上很酷的人生”的人了,但其中巨大的心力、谋算、个人无法掌控的运气,还有过上这种人生之后的代价,是普通人决计无法献出的。

所以在无法交换相应巨大付出的情况下,妄想“很酷”的人生,实实在在坑了很多天资平庸的普通人。

有一股歪风,早的可以追溯到博客时代的“我辞去百万年薪工作blablablah”,近的,所谓逆袭视频,最近b站抖音上也有。除了当事人主观的美化,第三方在报道的时候也添油加醋地做了许多浪漫想象——骨子里都是爽文内核,我将其总结为“离开众人扎堆热捧的东西,以彰显主角的清高”,这样的清高形象,往往与世俗意义上的循规蹈矩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人们在阅读爽文、看逆袭视频的时候喜欢这种反差,只是因为它暗合了自己在世俗中循规蹈矩的疲劳。可以说,所有精神层面让你爽的东西,都是你无法长期拥有的美丽泡沫——因为很快会碎,才美丽才值得回味。

但如果你要效法爽文主角,在自己的现实生活里体验一次“又酷又爽”,你会发现,你根本做不到,这时你面前仅剩的、容易又带有一定悲怆色彩的“酷”的做法,只有“离开”。

离开没有硬伤但乏味磨人的工作;

离开没有硬伤但看不顺眼的爱人;

离开没有硬伤但偏偏与你不兼容的世俗生活;

……

因为你无法conquer它,所以用“离开”来维持内心虚荣的体面。

这就是很多普通人,活到中年,发现自己的路越活越窄的由来。

在你可以靠打拼与忍耐解决那些相对轻巧问题的年纪,你选择了离开,于是技能树没有扎根壮实,到了人生中年,需要和同侪甚至后浪们拼刺刀的时候,发现自己拿不出一把扎实好用的硬武器。

所有的技能都是练得多就会更精进,但现在好多人最精进的技能,只剩下了“离开”。

一切都在为他们年轻时的莽撞和目光短浅而买单。哥哥以前说的“屌丝”之味,即是如此。

网络上的男键盘侠,喜欢用茨威格写玛丽皇后的话来讽刺拜金女孩,但那句“暗中标上了价格”,对于所有追求表面炫酷的人,有相同杀伤力,不分男女。

3/

四年前,一位在北京做投资的大哥,苦口婆心的跟我说:你现在还是太飘了,你太年轻选择太多,根本不懂得“出类拔萃”意味着什么。总有一天,当你觉得自己这一生必须做点什么、必须非把一件事情做好做透不可的时候,你就明白了,你现在生活里的一切,还是太容易了。

那时我虽然恭敬地喝了他桌上的茶,但心里想的却是:我都经历过那么多事儿了,已经是活了三千年的老狐狸了,还有什么艰难是我不懂的?

直到去年,才开始对他的这番话有了痛彻心扉的领悟。

我其实蛮理解现在普通人这种渴望突破又无力的矛盾心理,更知道这一切是如何而来的——除了大部分人本身能力确实有天花板之外,社会媒体的不良引导也加剧了大家的痛苦。

我有一个衡量社会文艺作品平均水平的指标,就是看人们究竟是照着作品里那样为人处世、还是反着来更能获得幸福。比如现在市面上99%的电视剧综艺,你如果按照里面的人物价值观来过自己的生活,分分钟就把爱情事业家庭给砸得稀碎,而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淳朴浪漫,《阿甘正传》里的奋力奔跑,《东邪西毒》里的“不忘记”,还有《药神》里的“总有办法”。

看一眼当下,一篇潇洒小姐姐走上巅峰的励志故事,十个人里恐怕只有一个,能得到内心力量的滋养,大部分人还是在“眼馋人家的物质享受”和“比照自身不遇”之间,潜移默化地生出许多毫无益处的焦虑、攀比心、错误归因。

我身边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在真实的私下相处中,都有一个共性:他们从来没觉得自己可以逃到哪里去。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对于成功(或者产品作品)近乎偏执的狂热,让他们没有像普通人那样,把离开当成炫酷;却因为这样,生生把自己锻成了百炼钢。

4/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简单粗暴地瞧不起那些甘心在企业里打工的上班族,甚至看到有朋友在感情中委屈求全,也不再劝他们“断舍离”。

离开、扔掉、放弃,太容易了,你只不过是把原本有价值的物件、岗位、情人当做垃圾划出自己生活之外罢了。

我觉得更难得的,是长期高能地维持住“一屋子精致”以及,用解决问题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离开,把问题抹掉。

“倾城”与“雄起”是文学中最美的两大模式。

但它们终究与个人现实生活里的“幸福”,是两个维度的事。

失恋那年,听《富士山下》不下百遍。

把它当成人世界的生活之歌来听,竟也格外有一番滋味。

富士山下 陈奕迅 - What's Going On…?

大家周末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