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的雏鸡能否健康成长,它发挥的作用可不小!

 氢氢地春雨 2020-05-26

        雏鸡出壳后,会有部分卵黄存在于腹腔,以供3日龄内雏鸡部分营养的维持和母源抗体的供应,从而满足其对营养和疾病抵抗能力的需求。所以,最大限度确保卵黄较快且较完全吸收,对提高雏鸡的质量、成活率和均匀度至关重要。

一、如何判断卵黄吸收是否正常

        雏鸡出壳时,卵黄存在于胚胎的腹腔内,一端通过卵黄管开口于空肠(卵黄蒂处),另一端通过血管束与脐部相通。雏鸡出壳后,卵黄逐步萎缩,35日龄时与脐部脱离。卵黄约占雏鸡出壳体重的1314%,出壳后4-5天基本吸收完全,6-7日龄时95%以上可吸收,残存部分将在第12-13日龄内吸收完成。如若符合上述规律,则说明鸡只卵黄吸收是正常的,反之,则说明雏鸡本身或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影响卵黄吸收的因素

        1雏鸡质量

        孵化后期热应激或缺氧、出雏后缺氧都会影响雏鸡肠道发育,进而影响卵黄吸收。

        2细菌感染

        如雏鸡存在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类疾病,将会影响卵黄吸收。

        3鸡舍温湿度

        育雏期间温度骤变会影响卵黄的吸收。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较慢,食欲减退,易发生疾病;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造成卵黄吸收困难。

        4初饮与开食操作不当

        雏鸡的第一次饮水被称为“初饮”,第一次吃料则称为“开食”。做好“初饮”和“开食”对刺激鸡只饮水和采食,促进卵黄吸收,促进免疫和消化系统发育,提高体重均匀度和降低死淘率至关重要。

        5葡萄糖摄入时间长或者浓度高

        雏鸡72小时内的能量来自卵黄,如果用5%以上高浓度葡萄糖饮用,饮用时间超过3天以上,雏鸡就可直接从葡萄糖中获取能量,满足机体需求,就不必从卵黄吸收来获取能量,这样就造成卵黄吸收不完全,因母源抗体储藏在卵黄中,卵黄吸收不完全会造成卵黄抗体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长时间摄入或浓度过高,会造成雏鸡拉稀。

三、提高卵黄吸收速度的措施

        1降低舍内细菌含量

        育雏舍冲洗干净后,须保证舍内无鸡粪、无鸡毛、无料渣,然后使用戊二醛消毒液进行充分喷洒消毒后密闭24小时。

        进雏前2-3天,最好先用火焰枪消毒,把整个鸡舍的墙壁、地面、粪沟、笼具彻底消毒;然后再用碘制剂或者戊二醛等消毒药,把整个鸡舍消毒一遍;提前将育雏舍温度预热至40℃,维持10小时,这样才能把细菌、虫卵杀灭。

        2温湿度控制

        1-3日龄雏鸡的舍内温度应保持在35-37℃,湿度控制在60-70%1-7日龄雏鸡对应温湿度标准见下表:

        3关注雏鸡初饮、加快卵黄吸收

        正确的初饮,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排出胎粪、维持体内代谢平衡和卵黄的转化和吸收。

        初饮水温水质控制:最好使用冷却白开水或优质深井水,水温控制在25℃左右,防止水温过低对鸡群带来冷应激。

        水溶多维添加比例:将水溶多维按照万分之五的比例进行配置,即在盛有50公斤25℃左右清水的水桶中,放入2.5ml水溶多维并搅拌均匀。

        初饮时间:雏鸡上笼稳定后要先饮水、后开食,加快雏鸡补水和预防高温脱水。一般于雏鸡到场前2小时,将真空饮水罐放入雏鸡笼内,用量杯将配兑好的水解多维溶液倒入饮水罐中,饮水深度要达2cm以上,降低断喙雏鸡饮水不适。如果使用真空饮水罐,要保证每天对饮水器进行清洗和消毒。

        4科学刺激雏鸡开食,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刺激雏鸡多采食,促进消化系统的发育,转换营养摄入方式,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饲料选择:建议选择使用“强化Ⅰ型颗粒料”并进行潮拌,其优点在于容易吸收、营养全面,且颗粒料可提高雏鸡采食量。

        潮拌料的配制:潮拌方法为每50公斤颗粒料中加入7.5公斤水并搅拌均匀,以手握成团,松开自然散开为颗粒料潮拌适宜的判断标准。

        开食时间和饲喂量:过早开食对雏鸡的消化器官不利,过晚开食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在雏鸡到场前2小时将料盘放入笼内,初饮2小时后按照0.5g/只的饲喂量添加潮拌好的“强化Ⅰ型颗粒料”,达到防止雏鸡脱水和促进卵黄吸收的目的,随后每间隔2小时饲喂一次。

         5葡萄糖的科学摄入

        一般要求雏鸡初饮时,饮用葡萄糖水时间控制在24小时以内,且浓度控制在1-2%以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