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请经验谈32 | 从产品到交互,斩获英国5枚Offer,我希望可以用我的力量改变这一行业

 UXD尤克斯 2020-05-26


-李丽君-
IELTS 6.5
GPA 3.2/4

本科
中国美术学院
衍生产品设计

录取院校
UAL 伦敦艺术大学LCC
User Experience Design
Goldsmiths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Design Expanded Design 
Leeds利兹大学
MA Design
Brunel布鲁内尔大学
Msc Integrated Product Design
Kingston金斯顿大学
MA Product&Furniture Design

关于自我

    self-introduction


我从小就是学艺术的,似乎走艺考这条路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了,所以本科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并不是机缘巧合,而爸爸的事业也在很小的时候就影响了我。由于我看了太多工业化流水线的木制工艺品的设计生产,像是Manufacturer ather than a creator,这些直接影响我在本科时选择工业设计这个专业,因为我希望可以用我的力量改变这一行业。



以前我喜欢设计师Dieter rams,在英国设计博物馆里陈列了很多他的设计作品。现在喜欢的设计师是Creative lab Space 10。我觉得前者代表经典,而后者代表超前的生活理念,比如Co-living Lifestyle和Sustainable Design。

我不是一个特别注重方法的人,所以我几乎不看理论类的书。我记得老师和我们说过“别拿设计心理学当圣经来读”,因为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课目,而且现在很多不错的平面设计都是从传统规则中跳出来的,有时候看了过多的理论反而会导致自身的设计风格过于学院派。结合设计案例类型的书我也特别爱看,一是容易读,二是特别容易参考和学习,能够引起读者反思。最近在读是《Speculative Everything》,主要讲如何在消费主义引导的社会背景下引起Mass Criticism。

设计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引用我老师的话说就是:“design is critical thinking,is a form of culture.”。在这次疫情的全球大恐慌之下,我们看到了设计的力量,虽然设计并不是最终武器,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用一种不断提出问题的方式看世界。



- 关于专业
     about major

用户界面作为用户体验的一种形式很容易被当成是用户体验的全部,我认为用户体验是一种广泛的设计,一个沙发可以是一个体验,吃一顿海底捞也是一种体验,这个专业允许广泛背景的人申请,每一个项目都是不同观点的碰撞,整个UX专业的学术氛围和设计氛围很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我发现在寻找工作的时候,这点会特别明显。国外的公司会直接将Critical Thinking写在对求职人的要求中,而国内的要求很多都是软件能力,相比其国外环境,国内更希望你在入职的时候就具备了所有技能。所以我建议准备毕业以后在国内求职的同学,在国外的学校做完作品之后,可以重新整理,使作品在艺术与商业直接找到平衡。

项目一:Portable Kitchenware


作为一位在寝室生活的学生,我深深感觉到了在狭小空间里烧菜的困难。所以我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Portable kitchenware”简化烧菜的空间,以提高用户在小空间做菜的心情。

在做User Journey的时候,我询问了朋友可不可以去她家调研,因为她就是我的End-User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根据记录和访问来观察痛点,因为如果仅用对话的形式,很难让用户说出最直观的想法。在做模型的时候,我也邀请了目标用户来测试,不断改进。对于体验设计来说,不只是问卷和Persona那么简单,你需要无时无刻让用户参与进来才真正具有说服力。


在这个项目里,我并没有在造型上下太多功夫,因为我更希望给老师展现出自己更多的潜力,而不是强调我在某一方面的学习成果。最重要的是这个项目的调研非常落地,这一点在面试中也被面试老师所提出。
项目二:L&SD LAB

“Living with sawdust”概念的提出和自己的成长环境有关。因为我小时候经常在放学之后去爸爸工作的厂里玩耍,会看到大堆的木屑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被卖出去,大约1平方米木屑折合为几元人民币。他们不知道的是木屑其实是可以用来种植作物的,因为木屑有很好的透气性和渗水性,同时还具有有机性。但这么好的材料最常见的用途却是加胶水压制廉价板材(不可降解),让我意识到“After Use(设计不仅仅是Before和After)”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来自树木,归于泥土”,是我这个项目的设计想法。

我在调研过程中,主要是对新材料的开发与探索,以及对社会大背景的调研,从而让这个项目更具说服力。


最终我将发酵木屑作为植物养料,在每个方块中涵盖种子,以适应模块化种植,让容器与养料和种子成为一体,为城市中的用户减少种植的时间成本。

- 关于留学
    Study abroad

因为我在国内的学习中较难与老师产生共鸣,再加上我所喜欢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大多来自海外,所以想了解一下海外的学习环境。在作品集的准备中,对我来说比较困难的是如何用自己所掌握的工业设计的基础去做一个跨专业的作品集。重新学习对我来说压力和工作量实在太大,所以我尽了我最大的能力把自己的Creative Thinking表现出来,包括做调研的能力。

我并没有把作品集的重心放在告诉教授我在工业设计方面有多么出色上,而在于告诉他们我们怎么产生想法和结果产出的这个过程让我发现原来自己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在准备作品集的一年里,我比在学校任何一年都充实和快乐。


  - 申请时间的安排

    Application time arrangement

在申请时间的管理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划,而我的计划要简单很多。我不会告诉自己在几点几点要干什么,而是规划好在一个时间点之前,必须要把东西做完,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如果提前完成任务我还会给自己奖励。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最好多留出一些时间来申请,每个学校的要求各不相同,要留出时间做出应变。比如我在申请Goldsmith的时候,学校要求五个项目,在一切文书都准备好的情况下,我马上用一周的事情去改进了一个课程作业,并且将其完善放入作品集中。

- 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Suggestions for  students

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每一个很小的机会都要把握,不要以我还不够资格来作为借口,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去做了就有50%的可能性,而不做就是100%的失败。还有一点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被左右,如果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那如何能在申请学校时让他人信服。

感谢的人

    Express gratitude

最想感谢的是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都不是从事设计艺术相关的人,可以说对这一行业完全不了解,但是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们会这么支持我去海外读书。感谢他们从始至终都把我都把我当做一个成熟的大人,尊重我的每一个决定。

- 未来展望

    Future

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一起创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当然在这之前要把让自己充分了解到设计的体系和行业规则,因为我现在看到的冰山上的表象,并没有完全接触到体系内部。

- 推荐书籍

    Books

这里我推荐几本设计与创意类的书籍, 当然我也会推荐大家从非设计的读物中获取灵感。因为艺术是一种体验,产品是一种体验,科技也是一种体验,读书也是一种体验。在探索之前,你不会知道什么东西会给你启发。


▲《赖声川的创意学》   ▲《24/7 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

优秀学生经验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