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高三作文模拟试题与范文

 老刘tdrhg 2020-05-26
1.厦门市高三年一月质检作文题目

某市晚报“青年调查”栏目针对该市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被问及“对未来的想法如何”时,27%的同学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53%的同学“比较模糊”,还有20%的同学“十分渺茫”,但他们都表示可能会把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被问及“确立了理想后,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时,有45%的同学选择 “十分努力去实现”,41.4%的同学表明会“比较努力”,还有13.6%的同学说“无所谓,随他去吧”。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给该栏目写一篇致中学生的倡议书,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心怀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亲爱的同学们:

你可还记得小时候拍着胸脯立志做科学家时的骄傲与坚定;又是否曾和朋友一道诉说自己的梦想而彼此争执不下?儿时的稚嫩常被家长津津乐道,可儿时的梦想如今怎么说不出口了呢?

我们青年一代,是乳虎是朝阳,是春前之草,是长江初发源。生机和希望从我们身边散发,未来的动向有待我们奋斗。国家领导人曾说,青年人应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这正是当下新生的中国对青年人的要求与期待。

可我们之中迷茫动摇的心态不在少数,模糊的理想与规划如何托起青年肩上的重任?随着教育的发展,封闭式学习的漏洞逐渐扩大,除了成绩单上下滑的排名,你们还能被什么刺痛?社会与国家的转变和发展是否被视而不见;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逆全球化思想的沉渣泛起,这些时代的问题怎能被我们置之不理?

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我们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与时代同频共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向引领的信念,是遇到困难时的定心丸。古有司马迁奉献二十年终成史家绝唱的辉煌,今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奋战于艰险之中换取了中国科技的卓越飞跃。这其间漫长的煎熬,身心的疲惫,若无坚定志向的指引,哪一个不是沉重的打击。正是信念让我们“与苦相伴,苦中作乐”。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诚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中国也已旧貌换新颜,可这就说明我们青年人可以停止奋斗了吗?享乐利己主义的流传,自我实现的需求被淡化,可时代正在变化!时代的旋涡不容许你站立其中,唯有顺势而为才能在其中穿梭自如。“欲粟者务时,欲治因势”,时代的洪流下更需要我们青年人脚踏实地的追逐理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使命。

青年一代,更要小心沾染上“暮气”,“丧文化”的席卷和风靡不是拥抱时代的积极态度,而像李子柒那样把宣传乡村文化的理想付诸实践,给世界带来田园牧歌的惬意享受才是我们面对时代的正确态度。

志向无需遥不可及,而是引领你前行的方向;实现理想也非难事,只要拥抱时代,与时势相向而行,让我们青年一代都能心存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倡议人:一名高三学生

该文从中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说起,回应材料中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进而申明青年人坚守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倡议青年人坚守信念,与时代同频共振时,作者能结合时代社会特点,敦诫青年人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使命,积极践行。文章注意到了倡议书的格式要求,内容贴合材料;行文能把个体体验和社会认知相关联,抓住青年人自身特点分析问题;语言流畅,结构清晰。欠缺之处为思考比较表面,有所论,但还不够深刻;在希望和建议部分还有点避实就虚。

让理想之花开遍时代的原野

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一份关于青年理想信念的调查引发热议,虽然大部分同学选择付出努力去实现,但却少有同学对理想信念较为了然于心。正如理论之于实践,理想信念是奋斗进程中的指路明灯。若无理想信念,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走一些冤枉路。对此,我们不禁疑惑:作为时代新人的我们怎么了?

抑或是多元的文化浪潮让我们迷失,抑或是家庭的考量让我们犹豫。究其根本,是心中价值取向的迷惘,亦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畏惧,让我们们本应盛开的理想之花渐显凋零。但放眼时代的原野,家庭与社会的教育价值多元重塑。而内心迷惘的我们,又如何在纷繁的外部环境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立足点?作为被社会建构着的我们是如此,社会则亦是如此:信仰缺失了,“丧文化”便生根发芽,和谐有序社会环境杂草丛生;理想沦亡了,“混文化”就大行其道,行稳致远的发展道路平添阻碍。

但批判终究只是通向正义感的捷径,时代的责任绝不容许我们一昧道德飙车。伟人不因为他们出身的伟大而伟大,而在实现理想信念的过程中彰显着他们的伟大。而平凡的我们坚定了理想信念,也终将聚沙成塔,汇聚起一股推动历史进程的力量。求学东瀛,是周总理的“不酬蹈海亦英雄”;雪线送邮,是其美多吉的对理想的默默守护。

无数平凡的人种下无数坚定的理想之花,时代的原野一片葳蕤,在此,我呼吁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做出切实行动,争当时代弄潮儿:

由内而外,寻找个体价值,不盲从,做自己。狂飙突进的时代,意见冲突早已是家常便饭。理想的分歧本身没有错,但正如王元化先生所指出,“浪潮之坏在于抹杀不同的意见”。在鱼龙混杂的舆论环境下,留一颗纯净的心,寻找自己的价值存在,方能将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直,更避免信息化产物的影响。西谚有云:“有信仰,才有希望”。不正是如此吗?

“为者长成,行者长至”,诚哉斯言。正如写作业不能只动脑不动笔,实现理想要拼搏,要奋斗,是我们都知道的普世道理。不积跬步,无论如何都无法致千里,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唯有坚持,才不会“心中满当当,两手空荡荡”。

国家领导人曾言:“青年的理想,是同时代的发展相联系的。”个人理想的实现伴随着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强盛,而国家的强盛又促使我们向更高的理想奋进。让个人的理想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相融合,让个人、社会、国家一同前进。

同学们,让我们在心中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看心灵的原野繁花似锦。在时代的原野种下一颗种子,我们心灵的原野更加生机勃勃。种下的种子,即便终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也能开出一朵鲜花,留人余香。

倡议人:一名高三学生

作者准确把握任务要求(倡议书),在高度概括材料调查报告数据的基础上,提取出两个问题的要义,围绕核心话题 “理想信念之于时代青年”展开倡议。基于现实的写作关照,写作者对青年所处的时代特征进行了明确具体(多元化、信息化、现实利益考量等)推因探讨,并就此引申出对青年的不良影响(迷失、犹豫、迷惘,“丧文化”“混文化”等)。文章铺垫到位,倡议水到渠成:青年们由内而外,笃定理想信念,做自己;更需要反躬自省,并践行于生活实践,将个体与社会、国家融合起来,才能走宽走直人生路,争做弄潮儿,担当时代大任。文章优胜之处在于,析因深刻,挖掘内涵,问题与结论紧密相连,紧扣时代特色。全文思路清晰,内蕴丰富,语言理性有力,能够通过倡议,引发同学们深层次的思考,结合自身情况,感触体悟,行动出来,真正达成倡议呼吁的效果。

扎实干之土壤,开理想之花——致中学生的一封倡议书

国家领导人曾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理想信念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一代代青年的理想与抱负造就了今日之中国。没有五四青年的理想,就没有民众思想的觉醒;没有青年革命战士的报国理想,就没有今日和平的环境;没有改革先锋敢闯敢拼的理想,就没有今日经济的腾飞;没有刘永坦、南仁东等科学家永不言弃的理想,就没有今日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时代变迁鼓舞着青年树立远大的理想,而理想的实现又不断推动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眼看步入成年生活的日子即将到来,心中难免有迷茫和无助。但若是我们静下心来,拨开眼前重重的迷雾,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聆听时代的声音,我坚信,你会找到答案。这个理想,当是对社会有进步意义的,当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或许你会说,理想太远大,与生活太遥远。可若是连远大的理想都不曾拥有,以何作为前行的目标和动力呢?理想信念的缺失,必然导致坠入虚无的深渊。何况,万一实现了呢?

当然,理想信念并非是冲锋陷阵,捐躯报国,而是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可以是成为一名敬业负责的教师,让知识之美代代相传;可以是投身科研,助力科技发展;也可以是坚守基层,为民服务,热心奉献。理想信念可以有很多,只要是为社会奉献,就是崇高的!

理想信念的实现,需要实际行动的护航。在这个最适合竭尽全力顽强拼搏的青春年华,吾辈着实应当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将宏伟的理想转化为一点一滴的具体行动并矢志不渝的坚持,那么日积月累,理想之光离我们就不远了。追寻理想的道路必然会有荆棘和风雨,但只要我们不怕吃苦,永不言败,如同女排队员一般“拍拍身上的尘土,依然眼中坚定”,星辰大海触手可及。

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更需要青年一代接过接力棒。没有理想、无所谓目标的逃避态度不可取;空有理想、不知奋斗、坐等成功的投机思想也不应有。我倡议: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明确理想,坚定信念,扎实肯干,实现价值!

鲁迅有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不必等候炬火。”愿我们都能拥有“肯做工夫的庸人”精神,以理想和实干作为两翼,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加油奋斗吧,吾辈青年!

文章能够紧紧围绕“中学生理想现状调查”结果展开,集中解决了作文材料中“调查结果”暴露的两个问题:理想信念模糊和实现方式不明确,指出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应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并用“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来实现。写作中,能够用事例支撑观点,用修辞手法修饰语言,用名言强化说理,文章较有气势。若能在兼有倡议书要素的同时,融入审辨思考,并结合中学生实际就“如何做”给出具体指引,倡议内容会更具深度与现实针对性。


2.福州市高三年一月质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1935,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材料二:

1956年11月12日,新中国成立オ6年。毛译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他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方志敏在率部北上抗日途中不幸被捕,在狱中写下了译著《可爱的中国》。请结合材料一,写一篇读后感,在学校举办的“阅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读书会上交流。

②今天,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作贡献。请结合材料二,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组织的“我为祖国献份力”演讲活动中,面对全体同学发表演说。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场合;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

毛泽东曾言:“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国家领导人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诚如斯,今之中国如耀耀之日,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我辈青年趁青春,应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今日于此,与诸君共勉之。

当今世界虽仍有孤行强权之策,逆世界化潮流而行之国。世界竞争亦洪流湍急,暗礁频现,国家己身利益的实现才是立足于洪流之中的力量所在。但,全球化是时代不可逆转之潮流,当今中国已与世界有千丝万缕之联系,需发展自中,贡献世界,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大国”。

个人于国之效力是国家与民族攀登世界之峰之基石。正如孟子所言,“人既发扬踔厉,邦国民族亦以兴起”,以个人奋斗铸就时代年轮,才可使我之中华兴盛;中华兴盛,方可为世界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人”,个人之成就将融入民族,影响世界,我辈青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世界,亦是民族的发展添上生动的时代注脚。

更有言,无数个个体的不断奋斗才能积聚成国家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唯有国家发展,才可实现民族贡献于人类的伟大目标。方志敏在数十年前深切的期盼今已成真,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粒子探微……中华之民族取得的伟大成就,亦是为世界之民做出的无限贡献。

究其根本,人类与国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不会干涸”,个人只有在国家给予的强大背景下,才可拥有奋发向上的精神与物质力量。国家的前进,更推动着人类迈向美好天地。国家之于人类如此,而个人之于国家亦如斯。唯有将人类命运和国家前途深深镶嵌,才可书写最壮丽的时代华章!

信息化时代,世界前进的步伐日益加快,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我辈青年应以奋斗之我实现国之强盛,抓住世界之机遇,成就自我,成长为时代之柱,与时偕行。

让我们一起佩吴钩、携椽笔、传薪火、试新茶,晔晔如扶桑,与国共成长,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与人类共辉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的优点在于其逻辑性。

首先,论点陈述逻辑性强。材料的文字表述强调了个人与中国、中国与人类之关系,本文开头便以“以小我铸成民族,以民族成就世界”的论点将材料所言之关系阐述清晰,且暗扣了演讲主题“我为祖国献份力”及献力原因,开门见山且陈述巧妙。

其次,论证层次逻辑性强。

论证环节,作者并没有直接开启正面论证,而是先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时代性的鲜活描述说明当今世界仍有“孤行强权之策”大行其道之无奈现实,乍看似与论点相悖,但似退实近,一个“但是”将思路扭转,让读者意识到,即便如此无奈,顺潮流而行,与世界接轨亦是必行之道。既为下文进一步提出己见张本,让个人为国效力的意义从一开始便站上了“人类命运”的高度,又再次回扣了材料的任务要求。

接着,文章从“小我铸成民族”到“民族成就世界”两个层面由浅入深地阐述为国效力的意义,脉络清晰,层层深入,加之论据充实,体现出了作者较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材料驾驭能力。

当然,金无足赤,本文亦有可提升之处。虽文章尾段以抒情性语句作结,但段落文字总体呈现理性有余感性不足之劣势,感染力还有待加强。


3.泉州市高三年一月质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

材料二:宁儿:我的好儿子,你最近学习可好?爸爸,我在前线为你担忧着,你要记住邹家的祖训——勤奋读书,学有成就,做事要立志向上,竞争优胜。爸爸我是一个军人,战场就在眼前,如果我不幸以身殉战,那是我作为军人的神圣天职。宁儿,我的好儿子,你要记住爸爸的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宁儿,作为中华的热血男儿,一定要担当起报效国家的大任。牵挂着你的爷爷、奶奶和全家人,盼望着早日与你们团聚在一起。(抗日战争烈士邹绍孟写于1938年3月11日的烽火家书)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读后感,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用于本校校刊“青春·修身”专栏投稿。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砥节砺行,扬青春之光

回溯古代,仁爱孝悌信是每位儒生对家国和谐的铿锵许诺,是践行“为万世开太平”使命的身体力行。而“学文”不仅是“求文悟理”涵养心性,更是实现抱负的铺路石。诸此合一,方可使自身微茫聚合华夏昌盛的熠熠晖耀。

而当民族饱受战火的淫威,民族主义的旗帜高扬,殉战为国并非修身的休止,但其中“身趋国难复何求”的胆识实为修身之所崇敬与砥砺。

然而,修身的内蕴中总有在时代变迁移易的变量。和平年代殉战之勇的立足点何在?传统孝悌仁爱是否过于迂腐?在价值观大熔炉的多元迸发,良莠不齐的修身理念挑战着甄选的能力,新兴厌世,得过且过的逆流乘着消费主义、泛娱乐化的骤雨袭来,追随者如过江之鲫,面对修身观危机与腾转交汇的时代,如何重塑修身正道,是每个个体不可回避的叩问。

基于中华民族修身的精神坐标,我们是否察觉体悟祖先们深厚的馈赠。《菜根谭》有言:“天薄我福,吾厚吾德迎之。天厄我运,吾修吾行通之。”这样勇于战胜厄运,自强不息的人生魄力,方是新时代亟需承袭的披荆斩棘之良刀,作为新时代之青年,学业竞争,未来求职的竞争,走向世界,创新创业之险阻,畏缩佛系者怎可迎战,唯勤于修身,德智双全者可夺之。

修身亦非个人的独修,更是社会性的事业。正如对中华优秀传统的承袭方熔铸华夏历久弥新的不息爝火,对民族精神的坚守方赢得中华独立鏖战之胜利。唯每个个体束身守规,高铁座霸,花海被毁的等失范才会无处遁形,唯有每个个体砥砺节行,中国的凝聚力与文化软实力才可蒸蒸日上。

让我们承袭中华优良传统,砥节砺行,扬青春之光。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臻于修身,为德智之花并蒂盛开而不懈努力;为国家复兴凝聚“红日初升”的光芒;为中华巨龙冲关夺隘披荆斩棘。

本文主题鲜明,围绕题目“青春与修身”要求进行论述,重在阐明个人修身与民族发展的关系,古今对比,深入分析,结合当下语境阐述修身的新内涵,发出对新时代下个体如何重塑修身正道的叩问,并突出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修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论证“砥节砺行,扬青春之光”的观点,行文流畅,有一定的周密性。作为读后感,本文把握了“读”与“感”的分寸感,文体特征鲜明,语言鲜活有张力,同时具有读者意识,写作时能够贴近高中生这一对象群体,并根据材料,阐释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文章在结合材料的深度,以及对于“修身”的思辨分析这两方面处理得还不够好。


4.漳州市高三年一月质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国庆重大活动中,我是群众游行中“凝心铸魂”群众游行方阵0大队0中队的成员。”在2019年夏天到秋天的三个月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许洋,有一段独特的“万能砖”的经历。在北大,与他一样未能在10月1日当天走过长安街的替补队员,共有33位。

你如何看待“替补”?请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项,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①以国庆游行群众的身份,写一封给“替补”者的感谢信。

②为新学期晨会写一篇演讲稿,以“我看替补”为主题,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幕后明灯——致“万能砖”们的感谢信

亲爱的“万能砖”们:

你们好!辛苦了!给观众留以深刻印象,使其回味良久的往往是舞台上耀耀如星、绚丽多彩的彩灯,我有幸成为这样一盏灯。可其实,付出最多最应让人感谢的,其实是你们——为演员们照亮昏暗后台路的幕后明灯。致信匆忙,仅以草草言语,望能表心头浓烈情意。

犹记那是9月28日的秋日,金华送爽却也萌动了我的病根,我在床上草草囫囵下药片,向游行的负责人请了假,心头顿生难过——怎么办,我是不是拖慢了排演的进度?然而喜出望外的是,负责人告诉我有人代替了我,我心头松了口气,后来才知道原来是0大队0中队的队员,也才知道原来你们的群体竟多达33人。感激之余心生惊讶,提笔以表寸心。

“万能砖”并不是谁都能当的,你们为集体牺牲的“大局观”和个人“不计得失”的精神,着实引我刮目相看。30日时,我病已痊愈,本想就让替补上吧,结果我至今未见到那位年轻人,其低调、谦让的作风让人感动。我想,这就是你们共同的品质,是值得赞颂的“替补精神”。

“替补”,并不意味着次品。我希望,也很高兴你们都知道这一点:替补意味着全优,是当一个人适应所有,能随机应变时才能担任的职责。舞台上发光的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舞台后不发光的就不重要,谁能说被沙土淹没的金钻和闪闪发亮的宝石哪个更重要呢?无论在哪里,都多亏有了替补们的存在,正是你们“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才使得一切事情变得顺利和简单。你们是幕后的明灯,照亮了前行者的道路。

希望你们能为自己是一块“万能砖”而自豪,永远相信生活的伟大就在平凡之中。尼采曾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划破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我想你们未来照亮的,不只是你们自己,还有整个国家。

信末再表感谢!恭祝顺安!

一名游行队员

2020年1月

本次作文两个任务任选其一,第一个任务有较大的“特定性”“约束性”。作者是“国庆游行群众”,读者是“替补”者,文体是感谢信,这些写作要素使得写作内容和语言转化存在相对较大的难度,本次写作出现较多“伪书信”。有别于其他假大空的感谢,本文有如下优点:首先,落实写作任务,凸显文体意识。本文对写作任务有比较准确的理解,表现了写信者和收信人身份的特定性和感谢内容的特定性,感谢信的要求落实得具体到位。其次,创设具体情境,凸显交流意识。作者能灵活运用记叙方式创设生病、请假、复回的情境,在情境中表现“替补”顾全大局、不计得失的精神,从而抒发感激之情,并在记叙和抒情中有效落实交流意识。再次,思路清晰,观点明确。全文由生病被“替补”的记叙自然引入下文的议论,提出替补者有大局意识,替补意味着全优,替补平凡而伟大等观点,观点表述简洁而有层次。同时,本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美中不足的是记叙部分的篇幅较多,可以更简洁。


5.龙岩市高三年一月质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不能缺少美,“美育是一种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很难想象,如果一个人没有美育的熏陶,一个社会没有诸如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诗歌等艺术的支撑,将是什么样的情景。可是在现实中,美育却遭遇不少尴尬: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对此,教育部门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再做决策。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深耕美育沃土,擎举民族大任》。

中华之美,古来共谈。我们就是在耳濡目染之中感受并获得美的体验。牙牙学语时,我们含混地吐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我们对美最初的体验;学海泛舟时,我们高声诵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成长之路,繁花似锦,美的体验与培育,浇灌着我们的精神百花园。我们见过青莲居士笔下“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绝美峭景;我们品过“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的忧思氤氲;我们听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悠远绵长……美育正是经由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

犹记得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的确,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而美育正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一直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家园。

但是,放眼当下,美育却正遭遇着尴尬的处境。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家长迫于孩子的学业压力,只能让美育靠边站;有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是为了升学加分走捷径;有些学校任意挤占美育课程时间,美育课变成少数特长生的必修课。试问,不施以美育,何以谈人生积淀?何以谈人格气蕴?何以谈素质教育?何以谈美育中国?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新一代的手中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真才实学,还应具备蓬勃昂扬的生命张力和刚健奋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的突围显得刻不容缓。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摒弃学习的功利心,让智与美共同助力自己的成长;我真诚的祈愿家长与学校能够摒弃教育的功利心,保护好我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引导好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审美情趣,探索科学的美育思路与方法,彻底从只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视人格养成与心灵教化的功利式教育中解放出来。

我们将是民族大任的擎举者,唯有在美的沃土中深耕不辍,才能真正强健我们的筋骨。我们的强烈担当意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我们的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我们任重道远的担当精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态度。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这一道作文题,从命题形式上看是仿照2019年全国卷1的命题思路。题目围绕着“美育”的主题展开,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对个人与对社会两个角度,介绍美育的作用(重要性),第二部分通过列举美育的现实窘境,折射出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家长、学校对美育的曲解(美育观的异化)。写作任务应该思虑周全,应该从写作主体、写作任务、写作情景、写作文体格式、写作内容五个方面展开。这篇文章立意准确,题目整饬,有气势,而且站位较高。文章围绕着美育概念的外延阐释、美育的作用、美育遭遇的现实尴尬,以及希望和建议四个方面展开论证,层次较为鲜明,而且初步呈现逐层递进的思维。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基于美育遭遇的窘境的分析基本缺失,如果能够从美育遭遇尴尬的原因入手分析,再进一步思考功利化美育观的危害,再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希望与建议将会更具针对性与说服力,行文的层次与思考也会更显深度。另外,对于美育作用的说理分析,显得较为空泛,需要在日常阅读与写作中切实提升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6.南平市高三年一月质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上海朵云书院正式开张。这个开在239米高处的书店,拥有独特的空中视野和“抬头看云,低头看书”的阅读环境。开张当天,嘉宾张先生说,新型阅读文化空间,将是阅读推广的载体,各种思想将在这里交流与碰撞。嘉宾李先生说,互联网暂时无法替代的是体验,特定空间中的体验,就是线下书店的市场。然而,书院的现状是:“顾客”多,“读者”少,“拍照流量”远大于“阅读流量”。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请给“书店主管”、“顾客”、“读者”或其中一位“嘉宾”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闽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想与视野齐飞,阅读共体验一色

亲爱的朵云书院的顾客们:

你们好!冒昧来信,敬请海涵。

上海朵云书院的开放拉近了阅读与蓝天的距离,然而,借助接近云端的物理抬升,拍照打卡的低层消费取代了精神高地的追寻。作为中学生的我,内心五味杂陈。现撰写一纸拙见与大家分享,但愿能有所裨益。

在科技日益进步的浪潮之下,不知从何时起,实体书店终于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创新迎来春天,甚至成为“网红”景点——独特精致的装潢,典雅柔美的音乐,淡淡流动的咖啡香……如今,在“云端”阅读竟也成为现实。相信你们与我一样,叹于丰富的物质生活与迅速发展的科技带给求学者们的时代红利。然而,当过度商业化的书店沦为摆拍的圣地,当浮华的视觉享受填补了心灵的空隙,又有多少人能够捧一碗清茶,徜徉沉潜在墨香书海中?——相比满足于表面化的物质体验,我们难道不应更关注阅读本身,更专注于自我素养的提升吗?这值得我们深思。

当我们站在漫长的历史时间轴上深情地瞭望时,我们看到,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有多少富足的心灵身处井隅却心向智慧的天空。刘禹锡深居陋室而心恋书香,雷海为身处喧嚣而心有诗意。对知识的渴望足以斩断一切生活的荆棘与藩篱,怀抱梦想与知识的心终能翱翔云端。心若向书,处处皆为读书之境;心若无书,再优质的阅读环境也无法安抚浮躁的心灵。

苍旻遐缅,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古人的榜样应让我辈青年人反思今日所为。仅满足于“顾客”体验,丰满的并非学识,而是日益骄妄盲目的心;满足于“照片流量”,记录的并非智慧,而是转瞬即逝的认知错觉。阅读作为十分个体化,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并非哪一种流行的“热”或者哪一种时尚所促成,只有拥有心灵的自觉,才不会因浮躁喧嚣而心浮气躁,也不会因流行的观念而改变阅读的信念,更不会因物质条件的改变迎合浅薄的趣味。朵云书店或许能够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一处曼妙风景,但唯有我们对书籍本身真正热爱起来,它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精神桃花源。

走笔至此,静心思之,浮躁之风逐渐撕碎了部分人群头顶的崇高云层,忘却了对知识与精神的渴望。概之析理,是求知欲的离席,功利化思想的衍生所致。如此种种,令人不免心生警惕。当科技腾飞之时,我们需要回归阅读与学习的本质,做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向时代交出满意的答卷;需要在与他人的阅读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非沉迷于冰冷的网络社交世界,沦为“单向度的人”;需要在学习中攀登人生的阶梯,搭建通向梦想和云端的天梯——目之所及,心之所向,思想与视野方能纵横云端。

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不仅是对大家的一点愚见,亦是对自己的劝勉。望大家都能在思想之云端畅游书海,照见学习与阅读的本质,瞭望人生的远方。

此致

敬礼

闽华

2020年1月13日

本文紧扣上海朵云书店经营现状的材料内容,对当今时代国民阅读现状进行思考,提出追求深层素养提高而非浅层体验的倡议,从古今两个维度诠释了“为什么”,并给出建议和做法。作为书信体,语境意识较强,用不犀利尖锐的语言来点评时事,委婉建议,笔调细腻,透着淡淡的人文主义气息,又有警示意味,引人思考,是一篇任务完成度较高的考场作文。


7.宁德市高三年一月质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观念和行为大多是通过社会学习和模仿榜样习得的。

材料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人以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草根人物”进入大众视野,他们是“最美环卫工”“最美警察”“最美母亲”“最美教师”……这些“最美人物”刮起最美风尚、引领社会潮流,引发人们争相转发点赞。

材料四:北京某小学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小学生未来最想从事的职业中,网络主播和网红占54%。

材料五:2019年9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8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学校“每月文化讲坛”邀请你以“榜样”为话题给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对“榜样”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树立人生榜样   谱写壮美华章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每月文化讲堂”上阐述我对“榜样”的见解和思考。有研究表明,人的观念和行为大多是通过社会学习和模仿榜样习得的。法国科学家科﹒达勒维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不正启示我们,良好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人生需要榜样。请同学们好好思考一下,你是否有生活中、学习上的榜样?你对榜样又是如何定义的?

榜样无处不在。屈原满腔爱国热情,《楚辞》文赋里,洋溢着追求真理的不屈;李白仗剑四方,诗行河山,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璀璨;毛泽东随军长征到达陕北,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美诗篇;邓小平励精图治,在神州大地掀起改革开放热潮;马云白手起家,创立整个“阿里巴巴”帝国;雷海为虽是外卖小哥,却满腹诗情,直夺“中华诗词大会”第三季桂冠。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从不缺少榜样,从不缺乏精神领袖。时至今日,更有袁隆平、于敏等8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被颁授“共和国勋章”……

那么,他们为何可以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成为受一代又一代人敬仰的对象?其实榜样作为公众性人物,他们也许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却能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内将自己最具正能量的闪光点展现给大众。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草根人物”被冠上“最美”之词,成为他人的榜样。在物质文化生活富裕的当代,人们已将自身的审美与价值取向抬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只要你有够硬的实力,如在科技领域能够自主研发新型产品;或者你有悲悯情怀,可以远至偏僻山村支教,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爱,如此等等,那你一样也可以成为社会焦点,成为众人的榜样。

遗憾的是,当下不少青少年对“榜样”的理解往往偏颇,树立的榜样可谓“乱象”。叶嘉莹先生曾对此感到惋惜,她说:“前面有一座宝山却看不见,为了追名逐利甚至不惜犯罪,这是当代青年人的可悲之处。”如今互联网和娱乐圈里小鲜肉横行,有调查显示,小学生未来最想从事的职业,当网络主播和网红占54﹪。我们需要的不应是这种“娘代”的榜样,应崇尚的是“铁血铮铮筑军魂”的军人之风气。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集《热风》里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话在告诉我们,要以有限的时间和生命投入到对社会的奉献中,鲁迅先生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他称得上是名副其实“榜样”。 

也许人们会问,难道当代青年明星就不能成为榜样了吗?也不是,如果他们有极强的专业技能,如“小鲜肉”黄璟瑜一般,只专注于走自己的路,不是为了博人眼球,也一样担得起“榜样”二字。

以上所谈皆为我个人见解,愿同学们都能找到正确的榜样,向心

目中的榜样靠拢,从榜样中汲取力量,在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谱写自己最壮美的华章。

作为考场作文,本文篇幅不短。文章紧扣话题,充分而灵活地运用了所给的材料,抓住了“演讲稿”这一文体特征,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本文语言流畅,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开篇明确主旨:良好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人生需要榜样;主体部分举例阐释我们需要怎样的榜样,即榜样人物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能够给时代给大众展现出正能量;文章最后提出自己的希望与建议。稍嫌不足的是对榜样的标准阐释不够充分,对当代青年、明星也可以成为人们的榜样的理由,缺乏更具体有力的论证,给人感觉说理论证不够充分。


8.三明市高三年一月质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

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③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对于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专家指出,教师惩戒不是棍棒教育,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但有家长担心,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后可能会肆意体罚学生。作为学生,你对“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惩守其度,戒达其效

书案一张,戒尺一柄,曾是传统私塾教育的典型象征;“教不严,师之惰”,也是古今师者恪守的训诫之道。然而,近日发布的教育惩戒规则意见征求稿不禁引人深思:传统深远的教育惩戒,何必又通过法规以权利的形式再三强调?

作为学生,虽是教育惩戒的管控对象,我却深知适当惩戒带给我的益处。每当回想从前的老师,他们对我的鼓励与赏识往往印象泛泛,独有的几次批评与训诫却总让我记忆犹新。或是作业完成不当时的一声斥责,或是课堂行为不范时的一次罚站,惩戒虽小,但总让我分外羞愧,深刻意识到了教训,并收获了心性的成长。诚然,表扬和鼓励对学生培养自信必不可少,但教育中的惩戒对学生纠正自身错误,树立规则意识有着重要作用。奖惩分明,教育才能塑人于心,立人于行。

反观当今,教师手中“惩戒”这把尺变得有些迟疑和犹豫。受惩戒学生时常反应过激,维权心切的家长更是举报不断,诸多反面声音造成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管”“不想管”。“惩戒”这堵教育的约束之墙一旦拆除,免去的是一时的冲突,放纵的又何不是学生未来迈向歧途和深渊的脚步?由此可见,教育惩戒权的规定与落实尤为必要。通过确立法规,让教师有底气“管好人”,学生才能“走对路”。

或有人言:教师惩戒赋权,易助长肆意体罚、“棍棒教育”之害。对此,必须清晰明确地规定惩戒的合理范围,使之既不失度,又成效高。

教育之“惩”,须守其度。任何形式的惩罚,都不得超出学生心理和身体的承受范围,侵害学生的人身权利。这需要法规制定者的周密考虑,更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身心特点的充分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我更希望老师能理解我年少时懵懂和青涩,照顾我犯错时的迷茫与不安,对我进行适当的警示、惩罚,使我更易接受和反省。

教育之“戒”,须达其效。正如鲁迅散文中,他的启蒙教师寿镜吾先生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惩戒的目的从来不是处罚本身,而是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一柄戒尺不应只落于掌中,更应悬于学生心中,成为其奉行不悖的人生准则。教师应善用惩戒,结合引导规劝,方能达到学生引以为戒之效;倘若毫无目的,滥用惩戒,则更加剧学生逆反,得不偿失。

教育惩戒权,意义固重,制定须慎。《荀子》云:“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昔者,以师道而成一国法度,流传青史;今日,以法度而护一代师道,未尝不是一次有益开创。

本文情境意识突出。作者紧扣自己“学生”的身份,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写出了自己对“教师教育惩戒权”的真实感受,能够引起同为“学生”的共鸣;

同时,本文层层递进,思维清晰。文章开篇提出论题“传统深远的教育惩戒,何必又通过法规以权利的形式再三强调?”;而后紧扣学生身份,以自我感受谈教师教育惩戒行为的益处,突出教育惩戒对教育的重要性;之后谈教师教育惩戒迟疑和犹豫的现象,重点强调教育惩戒权的规定与落实尤为必要,进而回答了论题。然后从“教育之“惩”,须守其度”和“教育之“戒”,须达其效”两个方面,论证了教师教育惩戒权在实施时需要清晰明确地规定惩戒的合理范围,使之既不失度,又成效高。不但深入材料的具体内涵,且能概括提炼,层层递进,思维清晰。

▍ 来源:高中语文作文素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