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四十要为“颜面”负责:人与人的差距,输在“面子”上

 舒山有鹿 2020-05-26

终其一生,仿佛每个人都在和荣辱、胜负打交道。有些人只知“荣”却不知“辱”,有些人只知“成”却不知“败”。

人世间的规律是平衡的,无论是荣辱还是成败,都有它的平衡点,就像是高峰低谷,你只能向前走,却不能逃避。

人到四十,历经了生活的洗礼,职场的磨砺,家庭的矛盾,你会发现太多的“面子”在世俗的背后根本不值一文,甚至没有人会在意你。

在生活中,我们最怕什么?不是怕老板的责骂,也不是怕朋友的指责,而是怕在人前丢了面子,让自己难堪,下不了台面。

回想每一次吵架,除了他人触犯了自己的底线,你不得不反击之外,其余大多数的争执都源于面子之争。

回想每一次失落,除了生活压力大之外,其余的多数都是因为在人前失了面子,认为丢了所谓的“尊严”而不断烦恼。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仅是衣食住行上的差距,更是心态与心态上的差别。

人到四十,少争面子

回到最根本上,什么是面子,为什么许多人都认为“面子大过天”?

曾听过一个高赞的回答:所谓的面子,就是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评价,一种只能人前,而不能人后的盲目虚荣。

有些人为了面子不惜与人大打出手,有些人为了面子不惜“满口开火车”。他们仿佛站在山谷中仰头看着这个世界,却不知道面子在天地中的渺小。

那些认为“面子大过天”的人,只是用满是虚假的一面掩盖原本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说到底,还是做着“掩耳盗铃”的事儿。

人到四十,早已在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中洞悉生活的真相。所谓的面子,已然化成了“沧桑”之容。哪管外人如何看,我自巍然不动。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每一个身处“不惑之年”的人,都会这样的感觉——相比于二十年前,多了一份稳重;相比于十年前,多了一份淡然;相比于五年前,多了一份“静心”。

无论是淡然也好,静心也罢,都是“静而不争”的具体表现。自己依旧是自己,可却换了容貌,多了自在,“厚”了脸皮。

对于每个人来说,面子只是衡量一个人成不成熟的标志。当一个人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动干戈时,应该想想,争与不争之间到底收获了了什么?

人到四十,为“颜面”负责

任正非说:“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

在许多人看来,“不要脸”一词仿佛是贬义的象征。殊不知没有经历过“不要脸”的阶段,就不可能为自己的“面子”负责。

马云、俞敏洪、任正非这些站在山顶的人,他们需要刻意去找人给自己留面子吗?不需要,因为他们的实力就是自己面子。

想想任正非,四十多岁拉着二十多个工友创办华为,在简陋的车间里,埋头苦干。在许多人看来,这是没有颜面的工作。

但是他后来成功了,用实力打脸那些当年看不起自己的人。很多时候,“不要脸”的背后,是为了让自己的脸面更加“足”。

在平凡的日子里,为何我们总是说面子厚点有好处呢?因为厚面子的人,他们不仅有本事,还有理智,往往不会“争一时之长短”。

人到了一定阶段,在事业上已然小有成就,他们用自己的能力赚足了面子,根本不需要凭着一腔“孤勇”与人争斗到底。

有一句话说得好:“面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

已到不惑之年,遇人待事应该要沉稳静心,凡事大都要理性对待。所以,那些所谓的“颜面”,根本不是他人对自己的讨好尊重,而是你过好了自己的小日子,便是对自己“颜面”最大的负责。

人到四十,多为“里子”

有人为了面子丢了里子,有人为了里子丢了面子。为了面子的人,他们人前人后都像个“乞求者”,毫无原则可言。

而为了里子的人,他们把每一天都过成了最“幸福”的日子。这种幸福,不仅体现在人后,更表现在人前。

里子,说到底,就是你对待生活、对待自己的根本态度,以及在为人“做事”上的能力。能在“里子”这方面混得好的人大都活得不会差,因为他们用实力,沉淀了“面子”。

当有人跟你说:“你瞧,隔壁的兄弟多能干啊,挣了不少钱。”为了面子的人肯定争着回答,我比他挣得更多。

我们原以为这番话会给自己带来面子,殊不知却在谈吐中失了原则和风度。

为什么非要和别人比,别人的日子与自己无关,哪管他“富甲一方”也只是他个人的钱财,而我们却不一定要一争到底。

为了面子,就容易产生争执的念头。总想和他人一较高下,殊不知“争赢”了没有奖励,只是拿自己的人格在出气。

那些看透的人,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外在的面子名声。别人一句话“淹不死”自己,他人的一番言论对自己毫无伤害,那为何要争呢?

你的“里子”有多丰厚,你的生活就会有多幸福。到最后,本不愿争的“面子”也纷纷聚集在你身旁。这应了老子的一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生活中,面不面子是另外的话题,但活得好不好才是最根本的。当你把每一天都活成属于自己的潇洒模样,那才是对自己的“颜面”负责!

本文原创作者:舒山有鹿(全网同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