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女画家】秦淮八艳——马守真

 夕妙斋 2020-05-26

       自明末开始,由于城市经济的复苏与社会思潮的趋新,古代女性绘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关于女性画家及其艺术的记述,还是女画家的人数、作品数量都超越前代,在绘画技艺表现上更是远胜于以往各代女画家。这一时期的女性绘画题材范围较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表现,艺术手法多样,工笔、写意、重彩、水墨,精彩纷呈,册页、卷轴及扇面等载体形式也一应俱全。尽管由于明清女画家囿于当时的文化生活环境,以及传统礼教道德规范等因素的制约,大都没有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与男性画家相比尚乏创新意识,但她们的创作倾注了自我的真情实感,带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的情愫,格调清雅隽秀,从而开辟了迥异于男性画家的表现女性感情世界的书画天地,为中国画史增添了靓丽的翰墨风采。


马守真《石兰竹图》金箔纸设色  32.4×47.1 弗利尔美术馆藏

       马守真(1548—1604),又叫马湘兰,她名守贞,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 曾为金陵(今南京)歌妓,与柳如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顾横波寇白门陈圆圆并称“秦淮八艳”。她秉性灵秀,风流绝代,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她承袭光大了赵孟頫、管道升的宋元笔墨精髓,也有明中吴门特别是文徵明兰画的精致影子,一时风靡江南,名满天下,引领画坛的兰竹风格,世称“马湘兰”。从存世画作看,主要题材是兰,竹石则常作为兰的衬托要素,间或还有水仙、灵芝和梅,其他题材的作品所占比例很小。


《兰花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

马湘兰画“兰”的风格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三十岁以前,兰的表现有双钩和墨笔两种,用笔比较工细,兰叶的勾写稍显直板,行笔的轻重变化有些刻意,丛兰的整体姿态比较拘谨;竹子作为衬景多为墨笔小竹,用笔也较工细,石头的表现尚无明显一致的样式。

  2. 四十至五十岁左右,这一时期作品中尤其是对墨兰的表现已呈现较明显的个人面貌,兰叶、兰花的行笔较粗放些,提按轻重变化明显,但不失流畅,丛兰飘逸而不紊乱;墨竹的穿插自然得当,用笔娴熟;石头的画法基本是简单勾勒皴擦加点成湖石状,飘逸的丛兰衬以竹石,相得益彰。

  3.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与前一段的风格有较大程度上的连续性,所不同的是,无论双钩或是墨兰用笔更加娴熟劲练,画面气韵生动洒脱。可以说,大约在四十岁以后,马守真绘画的个人风格逐渐成熟起来,形成了自己表现物象所独有的笔墨语汇和风格样式。

       马守真的兰竹与传统文人画家尤其是“吴门画派”中文徵明等人的花卉画风颇多相近,这种风格的选择带有间接的师承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青楼画家对传统文人画家审美的迎合。


《兰石图》 纸本墨笔  17.5×29.2 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素竹幽兰》  纸本水墨 110×38厘米

《兰竹图》

兰竹灵石图

幽兰》 纸本设色  102×28cm

《兰花图》

《兰石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