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啃老”叫“情有可原”

 有言在真 2020-05-26

“啃老”是个老话题,也是一些年轻人“避讳”的话题。那么怎么看待这样一个社会现象呢?

“啃老”分类型,有一种类型:自己毫无懈怠,吃苦耐劳,努力拼搏,但入不抵出,捉襟见肘,实在有困难,父母有条件能给予一些帮助,这种情况严格意义上不算“啃老”,至少本质上这一类“啃老”人是个力求“自力更生”的人,“情有可原”。

那么,怎么理解“情有可原”的“啃老”?

首先,“啃老”有其社会根源。最显而易见的根源,就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对人们的影响,可谓“物欲横流”。换句话说,丰富多彩的商品,使人们“见多识广”,看得见、摸得着、努努力就能够得到,极大地刺激着人们的享受欲望。就拿婚房来说,计划经济年代门房(正房前面盖的低矮小平房)可以做婚房,若能有个五六十平米正房做婚房那是一种“圆梦”。现在呢?至少八九十平米房,而这一般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仅靠自己的能力多数人是买不了的,衣食住行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必须”,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仅凭自己的那点薪酬是不敢想的。

其次,父母的工资或退休金有了剩余。这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惠及民生,老百姓得红利。如退休金已经十六连涨,父母身体没啥大毛病,不咋吃药的话退休金还真花不了。

再有,“独生子女”因素。过去三五个孩子,养活都费劲呢,如今好多老两口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少数至多也就两个孩子。兜里有钱,孩子就这一个两个的,不给给谁呀?不要都得给,这是爱呀!

还有,竞争无处不在,压力无处不在。迫使着一个人从上学、工作、安家、生娃、养娃等等“系列工程”,不得不靠一个“团队”来应对、拼搏。而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家庭,孩子是“主角”,父母是“配角”。父母为了子女立足社会、有模有样地生存发展,也可谓不予余力,啥啃不啃的,啃也愿意(可怜天下父母心)。

另外,自己在努力,但迫于当下的困难“啃老”的人,多数人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只是迫于无奈,暂时需要父母搭把手,是心怀感恩懂得自己必须努力的。

总之,“啃老”现象的出现,根本上是个社会问题,并不是这一代人不努力、不拼搏、能力不行。看一代人,不要做跨时代的比较,而是要看在社会发展、在国家建设、在关键时刻,当下的责任和担当。许许多多事实证明,当代年轻人是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是可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