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经验方

 事事平心 2020-05-27

作者 / 周亚男 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海运仓中医门诊部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张睿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肝炎大国,属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约有40%~60%的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与肝硬变和肝癌的发病又有直接关系,本病已严重危害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乙肝是十分迫切的。中医典籍中无乙肝病名的记载,有关乙肝的论述分别归属于“黄疸”“胁痛”“郁证”“腹胀”“症积”“鼓胀”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乙肝的发病是由于机体被乙肝病毒通过各种体液或血液感染所致,临床症状常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肝脏肿大、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等。治疗方法有抗病毒药物疗法、免疫调节药物疗法、导向疗法、基因疗法等各种手段,但见效慢,疗程长,费用高,因此很多患者都转向求治于中医中药。笔者随诊刘渡舟老师多年,临床治疗大量乙肝患者,现总结老师创制的几首经验方,与同道共勉。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乙肝的发病虽也有正虚的前提,但老师认为引发乙肝的主要病因是湿热毒邪,在一定条件下,如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正虚的基础上,湿热毒邪侵犯肝脏及其所连属的脏腑与经脉,首先导致肝脏气机的条达失畅,疏泄不利而出现气郁的病变;继而气病及血,由经到络,“新病在经,久病入络”,则可导致经络瘀阻的病变;湿热毒邪羁留(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日久,每易伤阴动血,血不循经而成瘀血,气滞血瘀则可发展成“症积”;若更进一步,又可致水湿内停而成“鼓胀”之极期;以上为罹患乙肝后人体所经过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刘渡舟老师治疗乙肝,首先辨明阴阳气血的发病阶段,在气者,疏肝解郁,清热解毒利湿;在血者,重用解毒利湿之剂的基础上更佐以养血凉血之品;病久入络而成“癥积”者,则加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重剂;至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成“鼓胀”之极期者,又有上、中、下消胀法的独到经验。对于乙肝的治疗,刘老有一系列的经验方剂,本文仅从以下典型病例试论老师治疗乙肝的几则名方,以资借鉴。

例1:柴胡解毒汤用于乙型肝炎病在气分,气多于血者,以肝胆湿热为主。患者某,男,28岁。患乙肝1年余,乙肝五项检查:HBsAg(+)、HBeAg(+)、抗-HBc(+),肝功能检查转氨酶ALT200IU/L,曾服用“联苯双酯”等降酶药,转氨酶始终在120IU/L以上。现症见肝区疼痛而胀,头晕口苦,不欲饮食,疲乏无力,腰部酸痛,小便赤秽,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弦滑而数。

讨论:柴胡解毒汤是老师根据多年治疗乙肝的临床经验,对仲景柴胡剂的灵活加减运用。本方为刘渡舟老师创制的治疗乙肝的基本经验方,主要用于乙肝病在气分而血分证不甚明显者,临床表现为一派湿热毒邪的气分症状,临床检验表现为转氨酶很高,久治不降的特点。本方药物组成为柴胡、黄芩、茵陈、土茯苓、凤尾草、草河车、炙甘草、土鳖虫、茜草。方中柴胡既能清解肝胆邪热,又能疏肝解郁畅达气机,《本经》谓柴胡“主心腹胀,胃中结气,寒热邪聚,推陈致新”;(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黄芩助柴胡之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经》谓黄芩“主治诸热黄疸”,《雷公药性赋》谓“黄芩治诸热,兼主五淋”,此二药共为君药。茵陈功擅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要药;土茯苓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引邪毒由小便而解;凤尾草利水解毒,泻热凉血;草河车清热解毒之功更胜一筹,且具有消炎止痛之力,四味药共为柴胡、黄芩之臣;

例2:柴胡活络汤用于乙型肝炎病在血分,血多于气者,以肝血瘀阻为主。患者某,男,30岁。患者自诉肝区疼痛近1年,查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肝功能(-),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近十天来,右胁疼痛加重,入夜更甚,伴腹胀、食少、乏力、眠差,溺短赤、大便溏,苔白腻、舌边瘀斑、脉弦而涩。





古人云“有其成方,无其成病”,意为成方要灵活加减,不可生搬硬套。笔者在随刘渡舟老师学习期间,有了更深刻体会。以上仅录老师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的几则经验方,以兹与同道共勉,并使刘老的经验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