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科普|纲举目张:渔网里的智慧

 zhb学习阅览室 2020-05-27

前几天领着宝宝去河边,偶然看见一个村民拿着撒网。撒网制作起来工序很复杂,先要织好,然后用猪血浸泡,再系上铅坠子,这样网才能沉下水。我小时候曾经跟妈妈织过一个,现在早就忘了梭子怎么用了。

撒网的结构很有意思,它有一个总绳叫“纲”。没错,“纲”这个字的本义就是渔网的总绳,它左边的绞丝旁代表绳子,右边的“冈”代表读音。渔网的网眼儿,就像是一只只眼睛,所以有个形象的名字——“目”。总绳和网眼合起来就是“纲目”。“大纲”和“细目”对举,“细”表示小,大大的总绳控制着小小的网眼儿,所以我们用“大纲”比喻要点,用“细目”比喻细小的事项。

知道了“纲”和“目”的本义,就理解李时珍的书为什么叫《本草纲目》了,因为它的体例很独特,是“目随纲举”。它一共记录了1892种药材,分为16部、60类,这16部就是“纲”,60类就是“目”。这是分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比西方的林奈可要早多了。而具体到某一种药材时,李时珍同样采用了“纲目”式的编写体例,“标名为纲,列事为目”,也就是说,以药名为“纲”,每种药一般列8个事项,作为“目”,比如“释名”就是解释它的名字由来;“集解”是介绍这种药材的产地、形态、采收之类;还有“辨疑”“修治”“气味”“主治”“发明”以及“附方”。这种“纲目”式结构条理清晰、逻辑分明,《本草纲目》能够留名青史,与其独特的编写方法不无关系。

撒网之所以叫“撒网”,是因为要把它撒出去,而且要撒得很圆,尽可能覆盖比较大的面积,这样捕的鱼才会多。这就非常考验技术了,如果技术很蹩脚,简直就像是把网扔到水里,白费劲儿。技术高超的人则是手里提着总绳,再按照一定的次序收拢好渔网的边沿,摆好架势,对着水面抛出——嘿,渔网一下子就张开了。用手提着网的总绳,这个动作叫“提纲”,杜甫《又观打鱼》:“苍江渔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现在用“提纲”表示内容要点,就是从这个本义引申出来的。渔网撒出去,一个个网眼儿像是睁开眼睛一样,这个叫“纲举目张”。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后来人们用“纲举目张”比喻文章条理清楚,抓住了关键点。

还有个成语叫“提纲挈领”,“提纲”我们已经知道了,“挈”是用手提着的意思,“领”是衣领,但不是普通的衣服领子,而是皮毛衣服。我们用手拎着皮毛衣服的领子,抖一抖,毛一下子都顺了,不用一根根去捋。正如《宋史·职官志八》所言:“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所以“提纲挈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文学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