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羲皇上人同故人 2020-05-27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01

绎志多忘嗟老大;

读书有味且从容。

这是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左宗棠在任两江总督期间,为江苏学政黄体芳1882年倡办的南菁书院题写的对联。

上联的“绎”原意为抽丝,引申为寻求事理,亦指陈述。《礼记·射义》:“绎者,各绎己之志也。”孔颖达疏:“绎,陈也,言陈己之志。”“嗟”,叹息悔恨。“老大”一词化用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左宗棠在家书《咸丰十年正月三十日与孝威孝宽》中曾指出:“读书做人,先要立志,……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如果一心向上,有何事业不能做成?”上联即是鼓励书院学生立志向上,不断寻究事理,经世致用,就不致因蹉跎岁月老无所成而悲叹。

下联的“读书有味”,出自南宋陆游《不寐》诗:“读书有味身忘老,报国无期涕每倾。”“从容”,即不慌不忙。陆九渊曾引一学者诗云:“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无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也指出:“读书之法:要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操存践履之实。”

左宗棠对读书也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他在《咸丰十一年正月二日与孝威》的信中说:“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务在从容涵泳以博其义理之趣,不可只做苟且草率工夫,所以养心在此,所以养身在此。”下联就是年近七旬的作者介绍读书“有味”的切身体验。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02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副联语选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

上联首句语出《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辛弃疾《满江红·送徐抚斡衡仲之官三山》词亦有:“明日伏波堂上客,老当益壮翁应说。”“白首”,即白发,表示年老。

上联意谓年龄虽老,志气应更加旺盛,岂肯因发白年老而改变自己的心志。上联抒发作者敬老爱老之意,充满对长辈的鼓励和祝福。

下联首句同样出自《后汉书·马援传》,谓处境越困顿,意志应更加坚定。“青云”,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明代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坠,失也。”

下联是说,越是处于困窘的逆境,就越要坚定,不能丧失高远的志向和宏大抱负。

这副联语,不仅曾激励了历代有作为的老者和身处逆境的志士,也成为今人老有所为的精神力量。有一副对联写道:年虽六旬,余热犹能煮海;志在千里,壮心不肯服人。联语充分体现了老骥伏枥心千里的精神,表达了老当益壮,发有为的豪迈气概。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03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

一言止杀,始知终世有奇功。

北京市广安门外白云观中有一座邱祖殿,为祭祀丘处机而建,此联是乾隆帝为邱祖殿的题联。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金代著名道士。

上联的“万古”是千秋万代,形容时间之长。“餐霞”,是餐食日霞,餐霞饮露,吸入清纯新鲜之气,亦指修仙学道。南朝梁陶弘景《陶真人卫生歌》云:“何必餐霞饵大药,妄意延年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间,去其甚者将安乐。”意思是说,要益寿延年,不用餐霞和寻求长生不老的秘诀,而应该“道法自然”,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早在北宋,欧阳修就曾因为不满于当时一般道士对养生学的曲解,特地把魏晋间道家养生之书——《黄庭经》做了一番删正,并写了一篇《删正黄庭经序》。他写道:“自古有道无仙,而后世之人,知有道而不得其道;不知无仙而妄学仙。此我之所哀也。道者,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不自戕贼夭阏,而尽其天年,此自古圣智之所同也。”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认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应适应外界环境,衣食寝处,要顺和时气,“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

下联是说丘机处劝谏成吉思汗“好生恶杀”“不嗜杀人”。他制止了滥杀无辜,建立了济世奇功,为后人所纪怀。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04

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

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上联认为,广植名花,改善环境,美化生活,尽管其功不小,但还是比不上德泽黎民、影响民心民俗的“种德”之举意义重大。

下联用杜诗之意,指出即使“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所谓修身,就是涵养德性,陶冶身心,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儒家十分重视修身,认为“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联语将种名花、修广厦与种德、修身相联系,更突出了后者的重要性,内涵深厚。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05

智水仁山,日日当前逞道体;

礼门义路,人人于此见天心。

此联为清诗人、曾任江西、江苏巡抚、吏部尚书的宋荦题白鹭洲书院联。白鹭洲书院在江西省吉安城东白鹭洲上,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太守江万里创建,理宗皇帝赐御书“白鹭洲书院”匾额,与白鹿洞、鹅湖、友教等同为江西四大书院之一。

上联的“智水仁山”,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指水流动而不板滞,随岸赋形,与智者相似,所以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仁者乐山,指山形巍然,屹立而不动摇,与仁者相似,所以仁德之人喜爱山。“道体”,道指事理,规律,道义;道体,指道的本体,道的主旨。清代陈确《答唯问》:“道体本无穷尽,故须臾不可忘戒惧。”“逞”乃实现愿望,达到目的之意。

上联是说,白鹭洲书院是仁者智者乐山乐水之地,只要善于体悟,天天都可实现其德性修养,以达到至善至美的澄明之境。

如何达到上述境界,即是下联要回答的问题。下联则指明了修养的途径。“礼门义路”,语出《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意思是说,义好比是大路,礼好比是大门。只有君子才会从这条大路,出入这个大门。“天心”即理学家所谓的天道。在唯物主义者看来,天道就是自然界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下联是说,通过学习和体悟,人人都可经过礼门义路,找到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自身修身养性的正确途径。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06

平居寡欲养身,临大节则达生委命;

治家量入为出,干好事则仗义轻财。

此联选自清代金缨《格言联璧》。

“达生”指参透人生,不受世事迁累的处事态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彊毅正直,立言必信,求福不回,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又说:“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丧身从全家,沤躯而济国,君子不咎也。”

上联是说,平日闲居清心寡欲,颐养身体,危急关头则要舍生忘死为之效命;这就是儒家倡导的“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的积极人生观。

下联讲治理家业要量入为出节约用度,救困扶危时则要慷慨解囊、仗义疏财。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07

大肚能涵,断却许多烦恼碍;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这是浙江鄞县天童寺弥勒佛前的对联。

烦恼人人会有,对待方式各有不同。法国作家大仲马曾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这副联语也劝化世人要持豁达乐观的态度,对人间的“恩怨亲仇”“悲欢离合”等烦恼事,要有“大肚能涵”的气度与胸怀,想得开,看得远,放得下。这样,才能却愁解烦,“结成无量欢喜缘。”其实有些烦恼也是自找的,如何断却烦恼呢?下列几副对联,也许对尘世中的芸芸众生会有启迪。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

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北京丰台海会寺联

青山之高,绿水之长,岂必佛方开口笑;

徐行不困,稳步不跌,何妨人自纵心游。

——清代钱沣题云南昆明华亭寺弥勒佛龛联

这些对联内容风趣,语言诙谐,不仅可以愉悦心神,还透露出不少修养身心的哲理。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08

畏友恨难终日对;

异书喜有故人藏。

此联选自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

上联的“畏友”,指品德端重,在道义、德行、学问上互相规劝砥砺,令人敬重的朋友。陆游《病起杂言》诗:“起居饮食每自省,常若严师畏友在我旁。”与畏友相对,不仅能劝善规过,而且有益身心。

上联说,畏友是弥足珍贵的,所恨的是不能终日与畏友相对,表达了希望与好友朝夕相处的心情。

下联的“异书”,指内容精湛新奇、版本珍贵而罕见的书籍,所喜的是故交好友收藏有异书,可借来阅读。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09

心安由自足;

身贵为无求。

此联明白如话,浅显易懂,但底蕴很深。

《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休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可以长存下去。上联即由此化用而来。因为知足之人,就不会以利自累,也不会为势利所诱,能“体道同德,绝名除利,立我于无”,这样心里总是安定的。

俗谚说:“人不求人一般高,人要求人得弯腰。”所谓“无求”,是指不贪求或无求于人。《诗·邶风·雄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大意是不嫉妒不贪求,那还有什么不好的呢。

全联是说,心里安适是由于自己知道满足;自己能自尊自贵是因为没有贪求或无求于人,故无求品自高,“无求觉身贵”。

与此联内容相似的还有两副联语:

有事身方健;无求品自高。

知足心长乐,无贪品自高。

10副修身对联: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10

作德日休,为善最乐;

知足不辱,能忍自安。

此联选自清代窦镇《师竹庐联话》。

上联出自《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意思是修德行善不费心机,反而越来越好。作伪饰巧,费尽心机,反而越来越糟。“为善最乐”,事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

上联的意思是修德行善不费心机,会越来越好,因而做好事最快乐。“为善最乐”乐在何处?清人说得好:“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下联出自《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知道满足不会遭到侮辱,知道休止,不会遇到危险,这样的人就可以长久了。能忍自安这是修身养性、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步翼鹏的《忍耐诗》云:“忍则身无辱,耐则身无害,不忍或不耐,小事反成大。”这是很有道理的。

清文学家、养生家石成金撰《传家宝》中也有两副劝人修德行善、克己让人的对联:

修己克己安分守己,行几件天理事情多福多寿;

忍人让人切莫害人,存一片公道心肠种子种孙。

做个好人,身润心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欢地喜鬼神钦。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