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人和哲人的痕迹

 沙之书001 2020-05-27

“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一句诗。

俗语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说人在尘世中生活,总是要留下一些痕迹,总是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或者取得某种成就,得到某种认可。可泰戈尔这句诗,和我们通常说的俗语有些差异,他想表达的是,虽然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努力了,强调的是个人的尽责和努力,虽然未必就会在社会上会取得一种成功。这句话和袁枚的那首小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达了在没有他人关注,没有别人认可的地方,有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着自己的生命与自信。

或许史铁生在他的地坛中所观察到的那些茂盛生长的野草和自在生活的昆虫还有哪些断垣残壁以及伫立生长的大树,还有那速度极快的雨燕,都属于泰戈尔所说的这一类吧。那就是“天空不曾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其实,《庄子·人世间》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话,“绝迹易,无行地难”,意思是说,要想不走路容易,要想既走路,又不踩着地面才难。显然,那就得飞行了。

虽然庄子的这句话和泰戈尔的那句诗,表面上看起来很相似,但庄子此话的原意,不在强调个人的努力与自信。庄子是以此来比喻人之行世。一个人在世上,如果觉得不舒服,如果觉得这世上的人和事都看不顺眼,干脆可以做一个隐士,避开人类,落一个眼不见心不烦,不染俗恶而净,也不会有什么尔虞我诈和危险等着你,自然可实现一种简单的自我保全。欧阳修在他的归田录中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可是如果依然要在世上行走,却又如同飞鸟度天,自在潇洒,摆脱一切的阻难,那可真是不易。

泰戈尔对天空中不曾留下痕迹,持宽容,理解的态度,其实还是在意痕迹的。庄子则企图不要留下痕迹。所以两者是有根本的差异。我想,庄子被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评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话,他可能也会像萨特那样不去领奖。

如此看来,诗人和哲人对痕迹的理解,还真是有些差异。

照这样的看法,诗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真是有点太在意痕迹了,而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白白落泪了。

也许,面对同样的图景,诗人看到的是吴刚伐桂,哲人看到的是西西弗斯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