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迁居中国?

 西西杰史话 2020-05-27

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开始了其在中国甘肃、青海一带的考古探查。这位数年前因为发现仰韶文化而蜚声中外的学者,这一次期待能在甘肃和青海一带有所斩获。他此时选择在中国西北一带考察恐怕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当时流行的中国文化西来论的影响。既然在河南发现仰韶文化,那么,这种文化的来源在他眼中自然应该向西,也就是中国的甘肃、青海一带去寻找。就在这一年,安特生发现了甘青地带的第一个古文化遗存——辛店(辛甸,讹为店)文化。

如今,辛店文化已经发现了十数处大大小小的遗址,所出土的器物诠释出这个文化整体的面貌,呈现出许多不同于同时代甘青地区其它文化的特色。而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陶器上的羊角型纹饰(如今一般称为双钩纹)。这个纹饰,表明辛店文化古族群是一支以羊为图腾的人群。

辛店文化主要遗址分布图

辛店文化的“太阳纹双钩纹彩陶罐”,在弯曲的两个羊角之间绘有两个“太阳纹”

辛店文化陶罐,上面绘制有双羊角纹饰

而就在安特生发现辛店文化23年后,1946年,一个英国考古学家M·惠勒(M·Wheeler)在印度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在正对着著名的哈拉帕(Harappa)文化代表性城市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遗址的对岸,他偶然发现了一个颇不同于哈拉帕文化的文化,这个文化因其所在之地而命名为“科托底基(又译科特·迪吉)”(Kot Diji)文化。

 科托底基遗址

简略言之,这个文化不同于哈拉帕文化之处体现在其陶器上的纹饰——一个鲜明的、色彩绚烂的羊头,拥有着耸长的双角,向内弯曲,羊的两耳狭长而下垂至颈部。更为奇特的是,其双角之间,还左右布列着两个星形(花形)纹饰(或许象征太阳),中间还有两条曲线相连。

科托底基文化陶罐,上有羊角和星形(花形)纹饰

这种纹饰后期还演化出一种比较抽象和简约的风格:

这个纹饰中的羊脸做了抽象化处理,同时,羊角中的花形纹饰也未体现。

这个文化一般都笼统地被列入早期哈拉帕文化的序列。但实际上这两个文化当时大概处于敌对状态,科托底基遗址被发现最后毁于一场人为的纵火,而在其废墟上则出现了哈拉帕文化,因而这个遗址应该是被宿敌哈拉帕人毁灭的,时间约当公元前2600年左右。

科托底基(Kot Diji)城址与哈拉帕文化的两大城市哈拉帕城(Harappa)和摩亨佐·达罗(Mohenjo-daro)的位置关系

科托底基文化与哈拉帕文化对立形势图(公元前三千纪前期)

科托底基遗址是该文化人群对抗扩张的哈拉帕文化的一个前沿据点,虽然它被哈拉帕人所毁灭,但其位于印度河北部平原的文化腹地还是保存了下来,并且与盛期哈拉帕文化一直共存,直到大约公元前1500年左右,随着“雅利安(Aryan)”文化开始登上印度文明的舞台,科托底基文化与哈拉帕文化一同衰退,直至消失。

科托底基文化与哈拉帕文化的对立平行关系,同样体现在其宗教信仰上,其陶器纹饰上的羊崇拜也明显不同于哈拉帕文明中的牛崇拜。

 哈拉帕文化常见的牛形印章

 哈拉帕文化的牛形印章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大陆后,科托底基文化与哈拉帕文化一样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变成了一个谜。哈拉帕文化印章上的文字也变成了死文字,至今仍未破解。那么问题是,科托底基人和他们的文化去哪里了?

科托底基人群现身辛店?

就在科托底基文化在印度走向消亡之时(公元前1500年左右),辛店文化开始在中国甘青以及新疆吐鲁番及哈密一带兴起。就目前的考古学证据,辛店文化似乎最早出现在新疆哈密和吐鲁番地区,时间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不过新疆的辛店文化遗存似乎只是零星存在。而辛店文化在甘青一带存在的年代是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900年,也就是商朝中晚期和西周早中期,并且辛店文化只是在这里才达到了其盛期。

可以推测,辛店文化的古人在新疆定居了大约两三百年后,这个人群的一支便迁居到了甘青一带生活。

巧合的不仅仅是时间,辛店文化的标志性纹饰——羊角纹饰与科托底基的纹饰极为相似,完全可以视作科托底基文化羊角纹饰的继承者。从时间上而言,科托底基文化的起源远比辛店文化为古,时间上存在接续关系;从纹饰的表现手法来说,科托底基的羊角最初充满着写实和具象化的风格,显示出文化早期的特色,而辛店文化的羊角纹饰则是简约的、抽象的,明显是一种艺术风格成熟之后的结果。

科托底基文化羊角纹与辛店文化羊角纹对比图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科托底基文化和辛店文化羊角纹构图的三个主要部分——弯曲的双羊角、羊脸、两个太阳纹(花形纹饰)几乎可以一一对应,只不过一个具象和写实,一个抽象而简约。

 辛店文化羊角纹饰的不同变体

那么,存在于科托底基文化和辛店文化之间的相似究竟是单纯的文化交流,还是族群迁徙的结果?或许,在3000多年前,科托底基人中的一些人由于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大陆所带来的压力,而离开了生活了千余年的故乡,连同他们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一道传播到了新疆天山北麓,随后进一步东进南下进入中国的甘肃东部和青海省的黄河源头、湟水以及大夏河流域。

辛店羊角纹饰:羊角神人信仰

辛店文化的羊角纹饰非常令人费解,他们为什么要绘制一对羊角?内中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科托底基文化出土的一件人羊同体神人牌饰,或许可以帮我们找到辛店文化羊角纹饰的密码。我们先来看这件牌饰:

 科托底基文化的人羊同体神人牌饰

这个牌饰上的神人应是对辛店和科托底基陶器上的羊角纹饰的更加拟人化的表现。一个肃穆静默的神明,双目微闭,顶着长而弯的羊角,梳着高耸的、似向左右两侧分开为两股的发髻,脸侧有羊的尖耳,手也被刻画为羊的偶蹄,张腿下蹲,下面还有一只写实的羊。

这个神人同时具有人与羊的特征,显然是一个人兽同体的神明。或许,辛店文化的羊角纹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位具有羊的形象的神明。

同时,这块牌饰也能够解释辛店文化羊角纹饰中的一些并不清楚其含义的细节,那就是某些纹饰羊首上的两个“小触角”,如:

 

可以看到,这个纹饰的中间高处有分别折向两侧的两个“小触角”。

再如:

这个纹饰的同样位置,有两片“细叶”一样的东西倒向两侧;

再如:

此纹饰中两个“触角”又表现为两股绳一样的东西。

实际上,无论是“触角”、“细叶”还是“绳索”,对比科托底基文化的人羊同体神人像的相应位置可知,其所表现的是神明的两束发髻。这也揭示了科托底基人发饰的特征。同理,或许辛店文化人群也是梳两缕发辫的。在中国北方和西北的古代民族中,“辫发”的习俗并不罕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