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标题

 DavidCCH 2020-05-27
今日头条的网友们好,我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树建,很高兴跟大家在这里一起交流。

这次会议,我提出了 如何把艺术院团的“人才流失”变为“人才流动”的建议。

自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戏曲艺术蓬勃发展,但是目前艺术院团存在两种现象:一是省以上院团,特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经济上比较发达省份的艺术院团是人才济济、人满为患,留住了各方面大量人才。但人才的相对集中也面临着许多优秀的青年演员和年轻的主创人员,包括一些梅花奖获得者,多年不能排演新戏,是他们灰心丧气、不练功了、不练唱了、没有事业心了,也没有敬业精神了,有些转行了,有些就坐等退休,过一天算两晌,天天混日子,各种矛盾都出现了。如北京、上海、天津和戏曲强省、戏曲大省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艺术家都有近百名,一年最多排两三台新剧目,有些剧院为了出精品,两三年只排一部戏,一部戏也就是三五个主演,其他优秀人才白白浪费,只能在剧中跑龙套,当群众演员。比如,我们河南豫剧院就有国家一级演员35名、二级演员40名,荣获梅花奖的演员12名,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最佳黄金期最短也有二三十年,老艺术家不退,年轻演员没有机会。有60%的艺术家没有自己的原创和代表剧目,有些艺术家马上就该退休了,演一辈子的二路角色和剧团的保留恢复剧目,有一些唱念做打俱佳的演员,因为没有机会担任一些重点和荣获大奖剧目的主演,就耽误了一生,这是一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地市和县一级剧团急缺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演员和编剧、音乐,舞美,剧本是根、演员是魂,没有编剧,没有名角,就出不了名团和名演,有很多县剧团连一名二级演员都没有,有很多市县剧团印制的节目单上印有很多一、二级演员,我问他们是不是一级二级演员,他们讲都不是,我们不敢说是国家一级演员,只说是我们团一级演员,打擦边球,这样戏价才能提高。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豫剧院出台了几项政策,首先是在2013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青年团,70%的演奏员是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一名小生演员在俄罗斯读戏剧博士。目前这些青年演员都成了主演、台柱子,有两位青年演员荣获了“梅花”奖,因为他们不存在论资排辈。二是采取“下挂上挂,双向交流”。2011年,我们把青年演员刘文卉下派到济源市豫剧团,与当地文化主管部协商,让她担任副团长,两年时间她排出了大型豫剧《王屋山的女人》,荣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上海“白玉兰”奖,济源市豫剧团也成为河南省的名团。2016年,我们选派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徐俊霞到西安市豫剧团挂职副团长。西安市豫剧团1934年成立,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几年前他们团已到生死边缘,已不能正常演出。当时我提出,要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河南豫剧院就是要起到“示范-引领-研究-帮扶”的作用。徐俊霞同志已到西安挂职四年,她排出了大型原创豫剧《秦豫情》,陕西和河南戏曲人才的大融合,充分体现了“秦豫情”,又恢复重排了三部陈(素真)派大戏。四年来,他们多次到北京、上海、天津、河南等十多个省市演出,三度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真是一个演员救活了一个剧团。任期一到,西安剧团多次给我讲,让她搬迁西安,守住我们豫剧的西大门,这是下挂的做法。最近我们准备从县、市剧团再选拔一批有发展前途的基层同志到我们豫剧院集中培训,锻炼一年半载,让他们学艺术、学管理、学营销,回去后就可以担当重任。

在院团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也做了不少工作,想了不少办法。一是豫剧院下属四个团也叫“四个一”:一团一杆大旗(常香玉)、二团一马当先(把豫剧推向世界)、三团一面旗帜(红旗团、全国唯一专演现代戏的剧团)、青年团一枝独秀(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排出世界名著,流派纷呈)。二是在重视人才和培养人才方面,用好“三根台柱子”,即照顾利用好过去的台柱子、重视珍惜好现在的台柱子、爱护培养好将来的台柱子,培养青年人才可探索试行一人一策。

下面提几点建议:
一、试行院校合作,招生与收徒对应,教学与演出相融,实行“演学结合”,可定行当、定流派招生,为院团输送人才。
二、建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试行艺术院团“下挂上挂,双向交流”,出台一系列政策来繁荣我们的戏曲事业,把人才流失转变成人才合理的流动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