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金鹿自行车的记忆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20-05-27

当年,坐落在曹县路的青岛自行车厂生产的大金鹿自行车(最初称为“大国防”),曾经名闻天下、风靡全省乃至全国。那时,全国自行车行业有三大品牌:上海的永久牌、天津的飞鸽牌和青岛的大金鹿牌。

那个年代可以说是“自行车时代”,城市的上班族和农村的赶集上城、走亲戚、搞运输所能用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如果青岛的普通市民家庭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真是不亚于当今普通市民家庭里有一辆高档小轿车。青岛自行车厂坐落在市北区(原台东区),我又是老台东区人,因而对大金鹿自行车的记忆格外深刻。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莱西三中教学。因家在台东南仲家洼,需要经常往返于莱西与青岛台东之间。尽管那时坐长途汽车,来回跑一趟只需3.4元,但对每月只有50元工资的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那时孩子小,家里经常有事,每月很可能利用星期天要跑两趟甚至三趟,这就很需要一辆自行车。

莱西三中在莱西县的夏各庄镇,离青岛市北区约有一百七十里路。现在看,骑自行车来回跑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但那时我年轻力壮,再说骑自行车来往于单位与家庭之间的人很多,所以迫切希望能买上一辆自行车。不过,当时买自行车也是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我花上三个月的工资,而且还要有自行车票,凭票供应。

正在为难之际,我的一个姐夫在单位上分到一个自行车票,可以买到一辆大金鹿自行车,而他在市区上班,自行车对他来说并不是急需的,这样就把这张自行车票送给我了。这对我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霖,求之不得,大喜过望。这样,我就有了自己的一辆大金鹿自行车。

当年曹县路上的青岛自行车厂是总厂。除了总厂外,还有为大金鹿自行车生产重要配件的厂以及与自行车生产配套的几个分厂。如坐落在大成路与延安三路交界处的青岛链条厂(现在已经拆掉了),在镇江路上的青岛大飞轮厂(现在也早拆掉了)。在大成路与四平路(当年叫归化路)接壤的地方还有一个自行车厂的分厂,这里曾是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大成路分校。不知为什么,1958年后这里成了青岛自行车厂的一个分厂,专门生产大金鹿自行车的车架子。

当年的自行车生产那么红火,那么牵动人心,出于好奇,我曾到里面看过。走进工厂大门,看到院子里堆放着一堆一堆的铁管。这些铁管经过切割、电焊、电镀、喷漆等一系列工序,就被加工成一个个车架子。再一汽车一汽车地运到曹县路上的总厂,与其它配件一起被装配成一辆辆自行车。

总厂的仓库我也进去过,只看到一辆辆锃明瓦亮的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一排排地放满了仓库。当年青岛自行车厂的生产不仅对人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且也是青岛人为之自豪的一件事。因为自行车确实能对人们的出行、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方便。

有了自己的大金鹿自行车后,不仅出行方便,而且也好像成了作为青岛人的身份地位的标志,成为值得庆幸、骄傲的一件事。所以,那时骑着这辆自行车来往于莱西三中和台东南仲家洼之间,不仅不觉得多么辛苦,多么劳累,反而会感到颇为自得,颇为惬意。

那时的莱西三中是一所高中学校,一周要上六天课。家住外地的老师比较多,还有三个是家住青岛市区的,所以到星期六下午,一般就不安排外地老师上课,特别是家住青岛市区的老师就不上课了。我就利用星期六下午时间骑上大金鹿自行车回青岛。

如果遇到刮北风,那就比较轻松,不到六个小时就能到家,并且不觉得多么累。如果遇到刮南风,就会骑上八、九个小时才能到家,而且会感到很累。当然,如果南风较大,或是雨、雪天气,那就不能走了,家中再有事也没有办法。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没有经历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现在回忆起来,也是难以描述的。当年莱西教育界的中学老师,夫妻两地分居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据说,百分之七十是外地人。我当年尽管也与妻子两地分居,但幸亏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减轻了不少生活上的困难。

那时,莱西县在行政上还属于烟台地区,属于农业经济搞得比较好的地区,所以我可以利用回家的机会,借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的方便,买一些农产品,像鸡蛋、肉类、粮食等带回家。

莱西三中所在的夏各庄当时属于稻改区(提倡改种水稻),出产大米,所以我家可以多吃到一些大米。那时城市粮食凭粮证供应,每月供应的大米是有限的。不过有一次我带着二十斤大米走到即墨城关的时候,却被当时即墨县粮管所的纠察队给扣下了。那二十斤大米被送进了粮管所所长的办公室。我找到粮管所所长交涉,那所长拿出当时烟台专署的文件给我看(当时即墨县行政上也属烟台地区),那文件上说不准烟台地区的粮食外流。

我说我在莱西工作,属于烟台地区的人,我家在青岛不错,应当算是烟台地区人的家,这家的家属吃的粮食怎能算“外流”呢?所长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就让我把那二十斤大米带走了。

同时被扣的放在所长办公室的粮食还很多,但能拿出来的,就我所看到的,只有我这一份!这很值得庆幸,但想想当时粮食紧张的情况,想想当时不同行政地区之间的封闭状态,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当然,如果没有那辆大金鹿自行车,也就不会碰上这样的事。但碰上这样的事,大金鹿自行车仅仅是运载工具罢了,其本身应该是无辜的。

我调回青岛,到市北区的青岛三十四中工作时,大金鹿自行车仍发挥着重要作用。那时孩子小,上班需要带着孩子,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托儿所。我在自行车车把下面的车架子的大梁上绑上一个小座椅,让孩子坐在座椅上。等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把座椅移到自行车的后座上。这样上下班带着孩子就方便多了。

那时的交通规则中没有不让带孩子这么一条。所以,家里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会让许多家庭所羡慕。特别是农村家庭,不管是赶集走亲戚、载人搞运输,能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真是方便多了。

我有一个弟弟就在平度县的农村。他对我的自行车就羡慕得厉害,上门找我苦苦讨要。但我上下班都离不开它,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舍得给他。这使我这个弟弟很是恼火,抹着眼泪从我家气哼哼地走了。幸亏这时,学校因我不久才从莱西农村调回青岛,特意照顾我分给我一张大金鹿自行车票。我赶紧把这个大金鹿自行车票给了农村的那个弟弟,这才化解了一场因自行车而产生的兄弟感情危机。我可以想象得出,当他家买上一辆崭新的大金鹿自行车时,全家高兴欢快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大金鹿自行车曾伴随我走过一段曲折的人生,也与我共同经历过一段艰辛的岁月。我相信,当年的大金鹿自行车不仅和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家庭密切相关,并且也陪伴过不知多少人的一段人生经历。这是大金鹿自行车曾有的辉煌年代,也是大金鹿自行车所创造的一段难忘的历史。想起当年大金鹿自行车留给我的记忆,我就会想起一段岁月,一个年代,一段难忘的历史。

作者: 陈祥泰,原青岛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青岛市老年大学文学班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