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的单词那么多,为什么中国要叫“China”

 时拾史事 2020-05-27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旅途中的历史/不定时更新/沈哥(撰文)|

首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下不是个“标题党”,这也不是政论性的话题。今天主要是说一下瓷器方面的,没有其它意思。俺只是在这里码个字、晒晒图而已,千万别多想!

前不久的二三月份,我花了四五十天时间走了一趟“丝绸之路”,确切地说是走了一段,在短短的四五拾天也只能是一段而已,主要是在中亚的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哈萨克以及南疆的一些地方,体验一下中亚地区的风土人情,参观一些世界知名的景点和旅行目的地,也吃了一肚子有营养没营养或是过度营养的美食回来,更多地是与当地人做些交流和探讨。当然,谈不上收获颇丰,但是在一些地方有了新的感知和认识。

中亚的樱花季,费尔干纳

马是草原民族的腿

Ristan(乌兹别克斯克费尔干纳地区的一个小镇)离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只是几公里,但它是乌兹别克斯坦仍至整个中亚地区陶瓷业的中心,其地位类似中国江西的景德镇,不仅制瓷业历史悠久,产品也远销各地,也出了一些制瓷业的工艺大师。经人推荐,我特意在从费尔干纳去往首都塔什干的路上作一停留,专程去参观了当地的一家有相当知名度的陶瓷博物馆。

中亚的炉窑,与中国大不相同

在去往博物馆的路上有不少卖陶瓷品的商店,这里的陶瓷风格与中国不同,更具有土耳其风格但色彩又没有那么浓艳,也有点波斯但几何性又没有那么強烈。

它们的图案很满且大都有中心原点,伊斯兰味道很重,彩色也很厚,大都是以蓝或偏金黄或绿或黑为基色的那种,基本找不到中国瓷品的那种所谓的文人画比较清丽的气息。

清真寺穹顶

但是,它还是在制作方面受中原地区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主题不是这个,有兴趣单聊。

内敛的中国瓷器

走进博物馆,它的门很小,就在马路边上,接待我的是一对父子,老爸叫RustanUsmanov(鲁斯坦.乌斯曼诺夫)是本地有名的制瓷师傅(后来在布哈拉的博物馆人员告诉我,在制瓷业他是乌兹别克第一人),儿子目前继承父亲事业,会讲流利的英语,充当我和他爸翻译。博物馆是他们的家庭营生,同时也是他们一家三代以及若干职工的住处。

博物馆主人,制瓷大师父子

于是,我们双方就两国陶瓷业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友好的蹉商和讨论,他们还特意留我在家吃饭。

席间,他儿子突然问了我一句:What do you think of real china?(就是本文标题)我当时着实楞了一下,这种反应可能和大家是一样一样的。接着我马上反应过来了,对方是在问我中国为啥叫CHINA。因为在俄语里面中国的意思和发音是“契丹”,因为他们都是俄罗斯人,父亲是原苏联时期就工作和生活在这里了。

馆长家中的中国瓷碗

我们中国学生在中小学上英文课时老师大都会告诉你CHINA的意思是瓷器,也代表中国。而且,词典里也是这么说的。本着刨根问底的态度和语不惊人誓不休的一贯作风,我想问,英语里有陶瓷的名词,ceramics,pocelain,pottery等,干吗非拉上中国说事呢?

接下来,我给他俩讲了一段十几年前我在景德镇和泉州的经历和故事。

有一次,我去景德镇参观当地的陶瓷博物园,里面有中国最大的且存数不多的古窑,烧柴火的,不是现代化的气窑电窑,而且每年仅烧一两次。窑坊里有位老窑工给我讲了CHINA的来历。

景德镇原先不叫这名,这是北宋景德年间皇帝给封取的。以前这儿就叫“昌南镇”。这里附近有河,名字叫昌河,也叫昌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各位,这个“昌河”可不是生产工厂在江西当地的小面包车)而景德镇就在昌河的南面,就叫昌南镇,属当时浮梁县。尽管皇帝老儿把名字改了,可当地百姓也不管,一直就这么叫着。陶瓷业兴旺的年代,这里有多几百个冒烟的作坊,也有不少老外,他们来这里看样订货,然后陆路先运去广州、泉州或厦门,然后船运到南洋和欧洲。

那么,这和CHINA的叫法有毛关系呢?

“昌南”,我们现在的标准汉语拼音是chang nan,可古代各地方言不尽相同,而且这个词到老外嘴里会带口音,还会走调,慢慢地习惯性地变成了把"昌南"读成为CHINA了。不信你试试?

那么,CHINA怎么就说成中国了呢?

巧了,没多久我又去了泉州。同样的问题得到了这样的答案。老外之间会互相问,你这个货从哪里来的?回答大都是CHINA,CHINA。这样时间一久,他们就把这个叫法就意会成是中国了。陶瓷品当时可是大宗出口货物。这种说法,听上去还是蛮符合语言学的传播逻辑。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明白了?当然,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欢迎点评,互相交流!讲历史,我是认真的。

END

作者沈哥(和伟哥没啥关系)

别名:potty(62的意思,当地人都知道)上网打渔用的

出产日期:60后,其它不详

座标:有时西湖边,有时欧罗巴,有时塔里木,有时紫禁城,需GPS或北斗导航定位

病症:患有严重的旅行综合症,外加对人文历史有传染性恐惧症,并经常在博物馆等地复发,对美食美女有偶发性过敏。经缺氧性实验测试,对人类无害,对畜类有排斥反应

治疗方案 平时打针吃药,严重时进行手术治疗,建议不定期住院检查   

鉴定完毕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年少不懂高太尉,装懂已是中年人


阿拉伯史 | 阿巴斯王朝的盛与衰


汉朝皇帝是如何与男友秀恩爱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