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吃饱了撑的,修啥《晋书》?

 时拾史事 2020-05-27

    贞观二十年(646年),一条劲爆的消息从宫里传了出来。原来是刚揍完高句丽回来的大唐总扛把子——李世民下了一条诏令。一帮草民围上去看诏书,认为老大肯定是想拉点人再去高句丽掐架,有好事的人在下面小声唏嘘说前朝皇帝才吊死在江都几年啊,都忘啦。

    “制作虽多,未能尽善”,有识字的边看边读这份诏书,“不对,不是打仗,陛下说要重修《晋书》”。没错这份诏书就是值得在史学界大书特书的《修晋书诏》。原来搞了半天是要修本《晋书》啊!

    修史书这种事大唐老百姓早就见怪不怪了,早在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刚上台没多久,就下令设梁、陈、齐、周、隋五朝史编修机构,重修五朝史。不过说是要修五本书,但《梁书》、《陈书》全是姚察、姚思廉父子独立完成的,《北齐书》也是李百药之父李德林在齐时就开始创作,严格说来只有《周书》、《隋书》算是官方修纂的,而这恰恰开了一项先例。

    啥是官修史书?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史学界的瑰宝,也是我国的传统正史,而这些正史的写作历史也很有特点。隋唐之前史书多为私人撰写,后经朝廷追认,即可列入正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多是如此。

    南北朝时期政府认识到了舆论的影响力,于是各大政府纷纷插手正史的修纂,不过由于没什么先例可循,官方多是挂名而已。例如南梁萧子显的《南齐书》和北齐魏收的《魏书》说是奉诏修史,然而这两本书就完全是这两个人写的,尤其是萧子显,本身就是南齐王室,《南齐书》简直就是他为自家修的家谱。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大隋建立,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诏禁止私人撰修国史。杨坚还以魏收书“褒贬失实”,命魏澹另撰魏史,尊西魏为正统(政治正确),也叫《魏书》,但是后来还是魏收的那本流传了下来。所以隋朝官修史书就算是失败了。

    吃饱了撑的,为什么重修《晋书》

    好了,虽然隋朝修过史书,本朝太宗也修过史书,但是也就这样了,史书嘛,有钱就修喽。不过广大的吃瓜群众还是从这次的修书名单看出了不一样的地方。

    说到这我们来看看本次《晋书》编纂委员会的委员们。监修三人:房玄龄(司空)、褚遂良(中书令)、许敬宗(太子左庶人);参与编修:令狐德棻(秘书少监)、来济(中书舍人)、李淳风(太史令)等十八人;

    特邀作者:李世民。

    既有朝廷高官,又有学界大拿,连总投资人李世民都亲自写下四篇“御撰”(见司马懿、司马炎、王羲之、陆机四篇文章后)。可以看出朝廷很重视这件事情。事实上《晋书》修完后,为以后历代所效仿,此后历代正史的修纂模式全是模仿《晋书》。还是那句话:《晋书》之后,正史才真正算是官修的史书。

    说到现在,大唐的吃瓜群众还有一件不明白的事,那就是为啥要重修《晋书》,不是有《晋书》传下来嘛,而且还有那么多版本。

    不光吃瓜群众,刚接到命令的时候房玄龄和褚遂良也是一头雾水,带着这个疑问他们来到了大唐国家图书馆(秘书省)查阅关于《晋书》的资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太宗之前,人家南北朝的多家大V修的这个《晋书》啊有十八家之多,编年的、纪传的、完整的、断代的等等等等,可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人家编不出来的。用一千多年后陈寅恪的话来说就是“唐以前诸家晋书,可称美备。”

    带着这些疑问,房玄龄和褚遂良把查到的《晋书》列了个表,拿去问副馆长令狐德棻,为啥放着这么多好书不用,非得修本新的,这不折腾人嘛。

    (*考点)

    假装是房玄龄和褚遂良列的表

    书名

    作者

    备注

    《晋书》

    晋著作郎王隐

    九十三卷。隋代存八十六卷,今有汤球辑本十一卷。

    《晋书》

    晋散骑常侍虞预

    四十四卷。下迄于明帝。隋代存二十六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鲁迅辑本一卷。

    《晋书》

    晋中书郎朱凤

    十四卷。下迄于元帝。隋代存十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中兴书》

    宋湘东太守何法盛

    七十八卷。起于东晋。今有汤球辑本七卷。

    《晋书》

    宋临川内史谢灵运

    三十六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书》

    南齐徐州主簿臧荣绪

    一百一十卷。今有汤球辑本十七卷、补遗一卷。

    《晋书》

    梁侍中萧子云

    一百零二卷。隋代存十一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史草》

    梁吏部尚书萧子显

    三十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书》

    梁尚书仆射沈约

    一百一十一卷。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纪》

    晋平原内史陆机

    四卷。今有汤球辑本三条。

    《晋纪》

    晋散骑常侍干宝

    二十三卷。下迄于愍帝,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纪》

    晋前军咨议曹嘉之

    十卷。今有汤球辑本十三条。

    《晋纪》

    晋荆州别驾邓粲

    十一卷。今有汤球辑本一卷。

    《晋纪》

    宋中散大夫刘谦之

    二十三卷。今有汤球辑本七条

    《晋纪》

    宋吴兴太守王韶之

    十卷。今有黄奭辑本一卷。

    《晋纪》

    宋中散大夫徐广

    四十五卷。今有黄奭辑本一卷。

    《续晋纪》

    宋新兴太守郭季产

    五卷。今有黄奭辑本一卷。

    《晋纪》

    宋太中大夫裴松之

    卷帙不详。今有汤球辑本二条。

    令狐德棻看了看表,故作神秘的说“这尼们就不懂了吧,我来告诉你们啊,别看本朝之前《晋书》修了那么多,但是啊这些都是有问题的,我来给你们梳理梳理啊。”

    百度的令狐德棻

    比如啊,王隐的《晋书》,虽然有“次第可观者”,但是文笔不行,杂而不精;何法盛的《晋中兴书》,只有东晋一朝,前后都不连贯;谢灵运的《晋书》,都没写完,还都是些浮夸的虚词;萧子云的《晋书》,就剩11卷了;陆机的那本《晋纪》啊,只记载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历史,以及等等,反正或多或少都有问题。听到这房玄龄问:“难道就没一本好的吗?”

    “有啊,我正要向大人报告呢”,令狐德棻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有个叫臧荣绪的,写的《晋书》是最好的,该书横跨东西两晋,总计110卷,包含纪、录、志、传,体例完备,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老大这次让重修《晋书》就是用它做的蓝本。“既然这么好,那为啥不直接用呢?”褚遂良又接过了茬。

    “陛下不用自然是有陛下的考虑,就是臧荣绪书啊也不是尽善尽美”。这个臧荣绪啊,本身是一位“蓬庐守志,漏湿是安”的隐士,文人气比较重,他写的书也是书生意气太重,有南朝的“靡靡之音,轻歌曼舞”的感觉,老大认为历史为政治服务的,但是这本书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所以你们懂的。

    房、褚二人听了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二位大人,虽然令狐兄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房、褚二人转过头去发现许敬宗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后面“难道许大人还知道什么?”许敬宗贴上前去“我悄悄跟你们说啊,不能告诉别人啊!”

    本朝天子宣称自己出自西凉李氏,自古便是陇西大族,但是咱们大家都知道就像隋文帝不是弘农杨氏,咱们天子也不是陇西李氏,虽然官府天天发文宣传这一点,但是啊,书上有记载啊,所以这个修《晋书》其实也,是吧。

    再来啊,前几年(643年)太子谋反大家都知道吧,陛下搞得焦头烂额,几次气得“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为了争夺皇位,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各自培植党羽,结党倾轧,像不像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啊。有鉴于此,陛下才决定重新编纂《晋书》,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所以你们晓得啦。

    “你,你,你,出去可别乱说啊。”房、褚二人听了直冒冷汗。

    唐修《晋书》咋样

    转眼之间《晋书》就修好了,这一天唐太宗在太极宫里大宴修书群臣,喝的特别高兴。喝美了之后,李世民问“大伙觉得朕这本书修的怎么样啊,有话直说啊。”

    听到这,起居郎上官仪站出来说“陛下这本书修的好,至于怎么个好,容臣细说”。首先,咱这本《晋书》内容完整,体例完备。从西晋写到东晋前后156年,而且咱们从司马懿开始写起,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晋朝建立的过程。再来咱不光“纪传”齐全,还补齐了“志”,南北朝时期修的那些正史啊,大都无书无志,尤其没有食货志,咱这次也给补全了。

    其次啊,这本书内容丰富。咱们修《晋书》是在“十八家晋史”和《十六国春秋》的基础上写成的,又补充了起居注、晋朝文集等史料,不但本朝史料丰富,同时弥补了前朝史书的诸多不足。

    最后啊,臣最满意的一点就是,特别有创意的开了一个“载纪”专栏。专门记述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胡族政权即十六国时期的历史,记载中原割据的石勒、慕容垂、苻坚这些一世枭雄的本末,也给了他们一个地位,虽然咱们不认为他们是正统,但他们也不是晋朝的臣属是吧。

    太宗皇帝听了很满意,突然他看到身边的武才人,问她,小妮子看你这样子是有话说啊,你想说啥。武才人接过话说道,陛下上官仪是修书的作者,当然尽说好听的了,臣妾看来这本书也不是没啥缺点,容臣妾说来。

    咱们大唐这本晋书啊,修的前后特别矛盾,还老有遗漏。臣妾看了,比如这个《殷凯传》说“弟仲文、叔献分别有传”,但实际是书里并没有《殷叔献传》。又比如我看书中经常有事迹让见《百官志》,但是臣妾翻来覆去就是没有发现《百官志》,只有《职官志》。

    还有更不能忍的就是,这书记述荒诞不经,史料取舍不够严谨。比如《干宝传》中记载干宝之父妾陪葬十余年,开棺后仍能复生之事,这就是直接抄的《搜神记》吧。还有《桓温传》记载桓温第二次北伐时发生“金城泣柳”事件,而《世说新语》记载却是第三次北伐时期,仔细辨别一下,还是《世说新语》说的对

    新《晋书》到底行不行

    《晋书》之所以出现如此众多的问题,一个是因为时间太紧。贞观二十年(646)年《晋书》开始编纂,两年后完成,全书132卷。如此一部巨著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未免有些仓促。时间过短,这就使得很多错误不能及时校队出来。

    其次,《晋书》作者众多,是集体编纂,并非成于一人之手,《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其中的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这在历代皇朝修史工作中是不多见的。这样做虽然量才授职,能博取众家之长,但也是因为分工合作,各部分作者的经历、参考资料、对同一件事情的认知等都是不一样的,因而很容易就造成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尽管有种种问题,但唐修《晋书》出世以后流传至今,在众多晋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后,《晋书》成为我们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史料。用台湾学者廖吉郎的一句话来说

    “虽不及史、汉、三国诸书,然以视唐宋以下诸史,犹当较胜一筹,其搜讨之博,包罗之富,诚汉以后一伟大著作也。”

    参考文献

    [1]岳纯之.唐太宗与《晋书》[J].历史教学,2003(04):30-33.

    [2]岳纯之.唐朝初年重修《晋书》始末考[J].史学史研究,2000(02):38-42.

    [3]王龙华. 《晋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9.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骑木驴”是编的,“虎头铡”是造谣——我被文化景点骗的那些年

    “我是如何走向默许,甚至支持大屠杀的”

    悬案 | 为什么荀彧收到曹操送来的空食盒就自杀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