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片子拍的不知所云,但你一定要看看

 时拾史事 2020-05-27

文艺青年的梦想,大抵是不愁衣食,有人供养,自己去世界各地搞搞艺术。但古往今来,能实现这个梦想的寥寥无几。所以下面这个人的经历,简直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他起初也是个普通文艺青年,打过零工,写过小说,拍过纪录片,但都没有出什么成绩。他当时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到南太平洋中的岛屿去冒险,不过那时他所能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巴黎。他想搞美术,去了几个基金会申请资助,都遭到了拒绝——到这里为止,这都是一个文艺青年的日常。

然后他突然时来运转了。他办了一次自己的摄影展,得到了几个富豪收藏家的赞赏,其中包括法国的投资银行总裁、香港的时装零售业巨头、苏格兰的豪华游艇制造商等。在此之后,他的照片卖6万美元一张,专供这些人。他们还资助了他几百万美元,供他之后10年走遍了埃及、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纳米比亚、南非、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还花了30个月,追踪在汤加、多米尼加和亚速尔群岛海域出没的鲸群。最后,他拿出来一份成果,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这部纪录片——《尘与雪》

这个文艺青年叫格雷戈利.考伯特(Gregory Colbert),是个加拿大人。除了他拍完《尘与雪》巡回展出时接受过纽约时报的采访外,其他时间他既不签约于任何机构,也不接受采访,因此关于他的资料很少。他的这部作品争议很多,没人否认它的艺术价值,但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子徒有形式,也有很多人说他是“摆拍王”,不过他并未做过回应。

严格意义上说,这确实不是一部正经的纪录片,它的解说词不知所云,它的画面都是在拗造型。你可以说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也可以说它象征着一切都会化为尘土……不过这些意义其实都来自于观看者的脑补。它其实更像是一本流动的摄影集,每一个流动都有无限美感,每一帧都值得截图——仅这一点,就足以让它跻身“十大必看纪录片”、“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纪录片”之类的榜单,足以让每个热爱美的观众欣赏一次,无论是为了饱眼福,还是为了学习它的用光、它的构图、它的配色、它的置景……

不过别以为你学了就也能拍得出,这些画面,每一幅背后都是大量的烧钱。搞艺术是多么费钱的事啊,还是做梦吧,梦里啥都有。

网上有人整理了它的解说词全文,中英文版都有,我就不在这里贴了,读了也没用,并不能激发出什么思想,你可以把它当作配乐的一部分。

上一期:第一部外国人拍新中国的纪录片,竟然如此前卫又中二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如果你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打赏支持一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