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双版纳上海知青老照片,悠悠岁月,多少往事上心头

 唯我英才 2020-05-28

“美丽的西双版纳,留不住我的爸爸,上海那么大,有没有我的家?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爸爸呀,妈妈呀,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首《哪里有我的家》出自90年代热播的20集电视剧《孽债》,该片讲述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批上海知青到云南插队,在时代的背景下,有的人在当地落户,甚至有了孩子。在上山下乡 运动结束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能回到上海选择放弃家庭,连孩子也一起留在云南。多年之后,回到上海重新成家的知青却意外迎来了跨越半个中国寻来的孩子们。在这些小小的不速之客面前,以前的点点滴滴唤醒的不仅是回忆……

《孽债》剧照

缘起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共青团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

西双版纳知青

上世纪60、70年代,大部分青年在政策的号召下,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身份——知青。他们背上行囊,远赴边疆,西双版纳,成为当时许多上海知青、湖南知青的分专配地点。

西双版纳知青

当时千万知青奔赴云南,在生产队里的生活,他们建设了勐腊。在西双版纳的上海知青们怀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将自己最宝贵属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版纳,甚至有大量的知青为建设西双版纳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西双版纳知青

知青回城

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知青,具备勇敢执著的意志和坚韧奋进的顽强。那个年代不是拼爹,而是拼自己。知识青年在农村时的辛苦和艰难化作了回城后人生打拼的一种竞争力,使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各行各业脱颖而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