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五运六气学说的现代价值

 微信号1830429 2020-05-28

萧汉明

五运六气学说,是以气象医学为主体,天文历法为依据,病源学和物候学为印证的多学科交叉建构而成的综合学科系统。

五运六气学说中的气象学,力图从影响气候变化的多重因素中探寻其内在的调节机制,以揭示气候的长周期的循环运动。在创建这个体系的学者们的心目中,组成这个体系的众多的概念、范畴和命题,大都是从实际的气象资料中抽象出来的。同任何学科一样,这些概念、范畴和命题一旦从实际中抽象出来以后,便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推算各个具体年份气候特征的基本因子。然而这个学说从创建到现在已经将近二千年了,不少决定气候基本面貌的因素已经发生了变迁,构成了影响五运六气学说气象周期准确性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如何看待五运六气学说的现代价值

首先是岁差问题。运气学说形成之后,我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岁差现象。岁差是由于太阳、月亮和行星对地球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引作用,导致地球自转轴的方向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岁差在天文观测上有两个显著的表现:其一,春分点和秋分点每年沿黄道西移50'26。约每七十一年多移动一度。其二,北天极在恒星背景间的位置移动,约25800年一圈。上述岁差的数值也是一个变数,不是常数。岁差不仅影响着黄道的轨迹,也影响着回归年的长度,自然也影响到长周期的气候循环。

第二,大气层组成成分与结构的变化问题。如大气层中灰尘浓度的增大、臭氧层的减薄等,影响到地面气温的整体变化。

第三,地貌的变化问题。如沙漠面积的扩展与植被面积的减少,城市的发展与水泥地面的增加,人类的活动如氢弹核武器试验等,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气候的周期性良性循环。

尽管如此,五运六气学说的气象周期的大致轮廓是不会完全被破坏的。因为从大量实际经验中积累的气象资料,客观上无疑包含了决定气象周期性运动的一些最直接的稳定的因素,诸如太阳活动的变动周期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周期等。五运与六气在整体结构中虽然不过只是一些单相系统,而实际上却是现代气象学揭示出来的诸多因素互动效应的经验形式。这种经验形式是对互动效应产生的气候现象的形式抽象,它的合理内核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中医学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出发,一向重视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张介宾说:“凡岁气之流行,即安危之关系。或疫气遍行,而一方皆病风湿;或清寒伤脏,则一时皆犯泻痢;或痘疹盛行,而多凶多吉,期各不同;或疔毒遍生,而是阴是阳,每从其类;或气急咳嗽,一乡并与,或筋骨疼痛,人皆道苦;或时下多有中风,或前此盛行痰火。诸如此者,以众人而患同病,谓非运气之使必欤?”(《类经》二十四卷运气类)中医气象医学不仅对季节性多发病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对由气运之变所导致的流行性疾病尤为关注。探讨气象的周期性变化,目的正是在于能够做到防御在先并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于元代太和二年制作的普济消毒饮,救活千千万万为当时疫疠所折磨的民众,是成功运用五运六气学说的医史佳话,为后来历代医学所称颂。

五运六气学说所论述的气象周期,不是全球都适用的。它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中国内陆中原一带的长期气象资料的积累,因而它的适用范围也仅限于中原黄淮流域,至多可以扩展到长江中游地区。《素问》认为,阴阳之气在不同的方位的分布情况是不相同的。“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湿;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素问·五常政大论》)。右热左湿者,谓南方热东方湿。左寒右凉者,谓北方寒西方凉。这是就四方分布而言。在地形高下方面,气的阴阳分布也是不同的:“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同上);“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审之域中,运气之说尚且不能遍验,更何况域外之域乎!因此,不能把运气学说气象周期的适用范围过分夸大,不要以为它在全球的每一个地域都能适用。

五运六气学说是汉代气象医学的一个伟大创造。它成功地勾勒出中原地区气象变化与人体经络运行大致相应的周期循环,在思维方式上建构了多维系统之间多层次多侧面交错互动的立体网络结构。因此,这一学说无论在气象学、医学和哲学的发展史上都应享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决不能因为研究者自身思维方式的局限,简单地轻率地加以否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