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思维框架的构建或分析

 virn 2020-05-28

系统思考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分析,而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设计。

分析与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系统思维框架的8个要素!愿景、目的、功能、心智、结构、形式、模式、事件!

针对这个系统思维框架,你可以采取以终为始地设计,也即是从上而下的构建,一句话以终为始从上而下的构建

  • 愿景-->目的-->系统-->功能-->结构-->模式-->事件

针对这个系统思维框架,你可以采取从下而上地分析

  • 事件-->模式-->结构-->功能-->系统-->目的-->愿景

看上图,其实面对一个系统之时,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需要的,即离不开分析,也离不开设计,这里涉及到哪一个思维方式处于主要位置的问题,个人认为设计是处于主要位置,无啥你再啥样地进行分析,其是也无法从复杂的事物之中分析出一个简单的系统,更多是要透过设计,透过设计,从复杂的事物之中设计出简单的系统!而且这个设计是以终为始地设计,站在未来的愿景去思考当下这个系统及这个系统的未来进化趋势!

序与乱,是设计的主旋率!序中有乱贯穿整个设计地过程。所谓以终为始,其实就是一个根本之序!未来的终点与当下的现实之间建立了一个终极的根本之序!看下边2图:

在这个终极之序之间,还嵌套了很多其它之序!就象套娃一样,一层嵌套一层,环环相扣!针对系统思维框架,具体一点来说,也可以这么说,在系统相应的结构层面一定是有序的,而在事件层面一定是无序的、甚至是混乱的。

这就是序中有乱,此处的序是结构,此处的乱是事件

结构-->事件!

事件来自于外部的世界,是无序的、充满着不确定性!结构塑造了人的模式,如何去理解模式呢?拉大时间、空间的视角,看这些零乱的事件,就会发现零乱的事件之间的相互关联与作用的背后隐藏的模式。这就是处于模式层次,从事件层次,演进到模式层次是一大进步了。

模式--->事件

系统思考很关键的一部分是放大视角:放大时间的尺度、放大空间的尺度,在更大的时空之中去思考联系!要看出模式的形成,背后一定有个相应的支配结构,模式背后隐藏着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支配结构,通过模式去发现隐藏在模式背后的结构是困难的,反过来通过结构的引导去注意此处有啥模式就相对容易多了。

要从模式层次,找出模式背后的结构,这就来到了结构的层次。任何结构,一定是反映或折射了心智里对事物的认知,要从结构的层次,跨到心智持有的对事物的认知层次。

谈结构之时,一定是在谈某事物的结构,心智对事物的认知最终都会体现在事物的相应结构,可以这么说,心智持有的认知即是结构的生成器又是结构的诠释器。

心智对持有事物的认知,以及根据心智中持有的对事物的认知生成事物的结构,此时,缺少了一个啥呢?事物的功能!事物的功能决定了事物的结构!从结构-->心智对事物的认知--->事物的功能,这时还在物的层次,从物的层次要走向人的层次,此时要思考一个根本的问题。物执行的功能对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人的目的是啥呢?从物的功能牵扯出人的目的,人的目的决定了物要去实现的功能,目的-->系统的功能-->心智-->结构-->模式---->事件

  • 人的目的
  • 物的功能

刚才说了,心智中对事物持有的认知,即是事物相应结构的生成器又是其相应结构的诠释器。通过心智中对事物持有的认知转换成一定的结构,通过结构去落实系统的功能。任何一个系统是要实现一定的功能,但这个功能背后隐藏着人对功能持有的目的。若从长远的视角来说,还要进一步挖掘,目的的背后是怎么呢?这就来到了相应的愿景层次,隐藏在目的背后是一个终极的愿景。

你的愿景是怎么呢?这个层次关注的是心灵层面。一个人孜孜不倦去追求一个东西,背后一定需要心灵层面的支持。你对打造的系统所持有的愿景

这个层次关注的是心灵层面,一个人孜孜不倦去追求一个东西,背后一定需要心灵层面的支持,愿景个人视为终极的终点。

愿景->目的->功能->心智->结构->模式->事件,构建或分析!建构与分析都是需要的,你可以从上到下进行建构,你也可以从下到上进行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