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洞见 Autumn 觥筹交错尽虚佞,推杯换盏无真衷。 前阵子播出的《王牌对王牌》里,关晓彤邀请好友吴磊来到了节目现场。 谈到“朋友”这个话题时,她不无伤感地说,因为从小演戏的缘故,自己朋友很少,连这次请来的吴磊,也是久未联系的“活动之交”。 闻言,一向喜欢插科打诨的沈腾突然正经了起来:
人到中年,历经了人情冷暖,岁月冲刷,方才明白: 三两知心好友,胜过万千点头之交。 01
去年,黄磊因为“双标”上了回热搜。 《向往的生活》里,来了一群二十几岁的新人。 他们大多初出茅庐,之前和黄磊也没打过交道。 原来热情的黄磊显得有些冷淡,直到看到朋友老狼来了,才喜笑颜开。 两人在屋里回忆往昔,相谈甚欢。 晚上的茶话会上,黄磊更是直接了当地对新人们说: “讲真的,你们来,我确实没那么热情,因为我跟你们也不熟,我没必要跟不熟的人瞎扯。” 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质疑黄磊“看人下菜”,我却对他的一番话感触颇深。 记得刚外出参加工作时,家里长辈打电话来最常叮嘱的就是: “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外面一定要多交点朋友。” 于是那两年,每逢有朋友邀请参加聚会,只要有空闲,我必定爽快赴约。 聚会参加的多了,微信列表里的好友自然也也成倍增长。 有一回公司赶项目,我连续加了快半个月的班。 某日,改方案改到凌晨两点,胃里突然翻江倒海,想找个人陪着去医院。 可是通讯录翻了又翻,竟一时不知能找谁。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看似丰饶,实则陷入了一种困境。 我所投身的不过是一场场无效社交,我所获得的,也不过是一种虚假繁荣。 社交软件发达的时代,冯小刚的那句“我是熟人太多,朋友太少”,是大多数人的写照。 亦舒有一段话深得我心:
殊不知觥筹交错尽虚佞,推杯换盏无真衷。 许多人,当时可能相见恨晚,一旦遇到事儿需要帮忙,才发现未必是真的交情。 廉价的抱团取暖,反而会让人更加孤独。 02
人这一生,会遇见很多人。 大多数人都是你人生的旁观者,笑看你起落沉浮,奔波劳碌。 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成为你生活的的参与者。 他们与你分担风雨,共享霓虹,风光不离,低谷不弃。 曹雪芹在《红楼梦》写:“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知己难交,但难交才好,因为一旦结交了,就是一辈子。 父亲和吴叔、刘叔,是多年的挚交好友。 三人还是小伙子时,就一起进了化工厂,相识的四十载里,没少互相帮衬。 后来退休了,几个人也常常约着去郊区钓鱼。 逢年过节,家里总能收到吴婶做的腊肉、香肠和刘叔自己打理的盆栽。 有时母亲做了好菜,父亲总会拿出自己珍藏的好酒,一个电话,就喊来了两个老伙计。 三人就着小酒,追忆往事,话匣子一打开,就忘了时间。 我总是嘴上调侃他们是“老顽童”,却打心底里觉得羡慕这些老伙计们的友情。 就像《神雕侠侣》中程英对陆无双说的那样: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渐行渐远,是大多数友情的归宿。 与人相处,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筛掉的是沙砾,留下来的才是金子。 人到中年,看多了人情冷暖,终会明白,朋友在精不在多。 你一个电话,他就随叫随到;你一个眼神,他便懂了所有。 一个这样的朋友,抵得过万千点头之交。 03
很喜欢《冒失咖啡》里的一段话: “一个人不可能有许多朋友。 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便是一种浅薄的自负。” 人到中年,其实,你只需要三个朋友。 年少的时候读武侠小说,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 “人这一生,有个能够为你办后事的朋友,就已经死而无憾。” 人到中年,被生活的重压裹挟着前行,最大的宽慰就是有个惺惺相惜的至交好友。 你们谈得了风花雪月的浪漫,也诉得了家长里短的愁苦。 时不时能约一场彻夜长谈,共一次酩酊大醉,不失为人间幸事。 在你迷茫时,常常为你拨云见雾,指清方向。 在你得意时,及时提醒你戒骄戒躁,再接再厉。 得此挚友,当以无价宝物而待之。 杨绛说:“身处卑微的人,最能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 世人万千,多数人闻利来,利散去,笑看你楼起楼塌。 有的人,你风光无限时,他们不一定会同你并肩而立。 当你身陷困境时,他们却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与你分担。 跌倒时扶你起来的人,是最值得深交的人。 你可以相识满天下,但知己往往不过二三人。 但得这二三知己,便足已慰风尘。 于滔滔岁月中,且歌且行,且珍惜。 |
|
来自: 一个小兵gqrjnj > 《感悟励志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