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写的理论基础 1、人类的思维有两种方式: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 扩写型作文可以体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高低。 2、发散性思维的特点: 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举一”,“反三”。即由“点”而知“面”。 用一句话来概括: 扩写(发散性思维),就是考查学生“添枝加叶”和“锦上添花”的能力。 二、扩写作文的写作方法: 1、扩写的给料只是个“梗概”——让你补写出细节来。 2、扩写型作文所给的材料: 有时是一则寓言;有时是一件名人轶事;有时是现实生活中的小事。 3、原材料,常常是几十个字或上百字;要求扩写成六七百字。 三、扩写作文的关键是想象力。 一是,要写好扩写这种题型的作文,要靠丰富的想象力。 二是,还要懂得在什么地方加以描写;在什么地方不需要加或不能加描写。 四、扩写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是,添加法。即“添枝加叶”法。 就是增加与原有必然联系的内容。 如,用添加法,扩写记叙、描写类的文章____就可以合理地增加情节、人物、对话、环境描写、细节描写、议论、抒情等。 如,用添加法,扩写说明文____可以补充细节、数据、来源、意义、评价等。 如,用添加法,扩写议论文____可以充实论据、补充论证,增加论证部分等。 二是,扩展法。即对原文的内容加以扩展,使之更具体化的办法。 如,用扩展法,扩写记叙文____可以把概括的叙述变为具体叙述,把概括描写变为具体描写。 如,用扩展法,扩写议论文____可以把概括的论述,扩为具体论述;把概括引证,扩为具体引证;把概括事实变为具体事实。 这两种方法,在扩写中,可结合运用。 《校人烹鱼》为例,说明扩写方法。 《校人烹鱼》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从前有人向郑国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校人养在池中,校人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少过一会就懒洋洋的了,很自如地就死去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校人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这段古文,仅仅提供了故事梗概。 如果要扩写,就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子产接受“馈生鱼”时的情景; 2、子产说话时的神态; 3、校人说话时的神态; 4 、校人的心理活动; 5、子产的心理活动; 6、校人烹鱼时的情节; 7、校人描绘生鱼“悠然而逝”的细节; 8、校人辞出时欣喜的神态。 综合以上8方面拟增加的内容,可以看出它们主要是神态、心理、细节、情景等方面的描写。 这些描写,是原文中所没有的。这就需要进行合理想象。 “合理”是指要以故事梗概为基础,不能乱加乱减。 ○ 扩写,也要注意详略得当,要突出故事的重点人、重点事、重点情节。 在这则故事中:二人的对话是重点(要详写)。 □ 以原故事为基础,在扩写时,按“等比例放大”,就能顺利完成此类题目之写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