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布之魂【第五集】阿不旦,楼兰人在罗布泊里最后的家园

 nzpeach 2020-05-28

两条大河,波浪宽,风吹胡杨香两岸

曾经这是个湖泊遍地的地方,因为断水,因为战乱,一支楼兰人从北边的孔雀河的支流迁到了南边的依力克河(塔里木河支流),又从末端向上游迁徙,还是因为断水,楼兰消亡那年到罗布人再被人发现,他们一直在大河末端游荡,大河仿佛要甩掉他们,但他们把自己绑在了大河的尾巴上,坚强不屈的跟着游移,很像于阗克里雅人的命运不是吗。

这是19世纪末普氏的照片,罗布人已经带有蒙古人特征

阿不旦,依力克河尾闾上不停摇摆的村落群,不停的由东北向西南搬迁,从下游到上游,所以产生新老阿不旦之说,普氏和斯文赫定见过的末代楼兰王昆其康死后,就仿佛一个大家族失去了族长后分家四散,聚居这个概念就没有了。

清末,若羌官员才知道北部荒原中有个隐匿的族群,就授予其领袖昆其康五品世袭伯克的官位,阿不旦族群一直都称昆齐康为太阳,是末代楼兰王,这多少都是有血脉关系的,不然仅靠辈分和真臂高呼,是不管用的,此时,他们没有书写的能力,但操持的是罗布泊古老的吐火罗语言,这和楼兰当年一样,官文佉卢,口语吐火罗。

普氏见过昆齐康,斯文赫定也见过,昆其康在他的村子接待了他们,告诉他们他们的祖先是生活在东北边大湖的西岸,普氏和斯文赫定包括后来的斯坦因都到过这个阿不旦村落,他们记载的都是“村落”而不是“城池”或“废墟”。
河流断水,瘟疫,火灾仿佛这些不幸都降临到了罗布人头上,但这并没有让罗布人背井离乡

东北部的大湖?那就是罗布泊了,整个罗布荒原就2个湖,一个罗布泊,一个喀拉库顺,后者在南边,这印证了他们和楼兰的关系。那么他们是怎么到这里的呢?不妨按照现有遗址的历史顺序和罗布泊漂移学说来解释可能更加合理。考古记载,楼兰LA(罗布泊湖西北)过渡到魏晋时期的西域长史府海头古城LK(西南)这是西南的迁徙,并存过一段时间,这个距离是西南的50km,这距离阿不旦区域还有70km,是这么过去的吗?

近代彻底干涸,这2个的湖盆位置是这个样子的,分开的

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提出了罗布泊漂移学说,美国人亨廷顿指出了盈亏学说,说的都是喀拉库顺和罗布泊两个湖的关系,没错,水大的时候这2个湖相连,水小的时候分开,喀拉库顺来源于塔里木河,水量更大,地势还低,水往低处流,人跟着水走。不妨大胆推论,在某一个时间节点,LK海头长史府的楼兰遗民在两个湖连接的时候向西南的喀啦库顺迁徙,是顺着水走的,这样才能活着走过去,这样感觉更合理。

红圈边缘是台特马湖,红圈内为喀拉库顺湖,绿圈为大罗布泊,他们经常没事就拉拉手连在一起的
有这么一个人,就是按照这条路的反方向去走的,他用另外一种不同于斯文赫定的方式找到了楼兰,他从阿不旦出发向东,反走罗布人迁徙之路,找到了楼兰,他就是斯坦因,正是因为这条路,他还发现了罗布泊西南缘的西域长史府遗址,而他的向导,就是昆其康的儿子-托克塔,也是罗布人,冥冥之中

斯坦因的楼兰之路:若羌-阿不旦-海头LK-楼兰,反向的楼兰人迁徙之路,和斯文赫定完全不一样,先驱者之间看来也互相较劲呀

斯坦因发现的LK海头西域长史府,在楼兰西南,被称为罗布泊南古城

我们的想法,就是跟着斯坦因的这种走法前进一段,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罗布人迁徙的证据去印证我们这个想法

米兰镇向北,沿着牧民道向北跨过绿洲,就进入了沙漠地带,可能进罗布沙漠次数多,所以低估了这里的不一样,导致了后续比较严重的扎胎困扰

进入沙漠没多远,就是罗布人最后的阿不旦,也称新阿不旦-玉尔特恰普干,恰普干是罗布人的定语,形容家门口挖条捕鱼的水渠的意思,这是末代楼兰王昆其康死后,罗布人在沙漠中的最后的聚集居所,此后,这里水也干了,他们就迁入了南边的米兰镇,开始了农民的转变,大概,是1914年左右。

这是楼兰后裔罗布人在罗布泊最后的聚集处,这里的房子已经不同于老一代的阿不旦,已经开始采用泥胚筑墙,墙体看不见一根胡杨木,周边也没有树林残留,足见当时的生态环境已经极度恶劣。

海大爷,参与拍摄过老男孩《N35英雄之路》《克里雅之魂》,勤勤恳恳

陈雅丹老师(斯文赫定的挚友,我国著名罗布泊学者,地磁学家陈宗器之女)早年和赵子允赵公老先生来罗布泊时就到过新阿不旦,出发前她给我讲过她对阿不旦的所见,那是死寂的地方,没有活的植被,没有生命,水离开了那个地方。陈老师不仅是探险家、画家,也是坚定的蓝丝带环保公益倡导者,临行前,她委托我们把她的蓝丝带带到新阿不旦

左三为贝格曼,左五为斯文赫定,左六为陈宗器
陈雅丹老师,画家,探险家,蓝丝带环保公益行动倡导者 ,背后是她画的《楼兰》
陈老师早年在罗布泊探险,陪同担任向导的是著名的赵子允老先生

我的所见,依力克河有水了!植被回来了!大西海子水库的生态供水起了作用,有水,就会有生命的可能。罗布人离开阿不旦时曾说,希望能再回到他们的家园,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

蓝丝带,宽松的绑在了新阿不旦北部依力克河边的灌木上

继续向东,带着所知穿越沙漠,找寻疑问,老阿不旦?没有记载的圆城?

我们路过了斯文赫定描述过的火烧阿不旦(驱蚊,失火),这种在以前内陆农村经常出现的情况在这里也是不例外的

看似平常的松软沙地,枯死多年的植物茎秆,蕴藏杀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