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恒臣:家乡的赊店火烧  |郑风苑

 nygf 2020-05-28

史恒臣:家乡的赊店火烧  |郑风苑

细心搓来玉色匀,鏊子炕出嫩黄深。

从清乾隆到民国初,赊店镇一直是水旱码头,南船北马,人文荟萃,繁荣几百年。别的不讲,单说这赊店的面食火烧,自有一番风流。

史恒臣:家乡的赊店火烧  |郑风苑

赊店的火烧好吃,主要是面好、功夫到家。赊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水土光热条件极适合冬小麦生长,所产面粉面白筋多,是做火烧的上品。头天晚上发上一盆白面,放一夜,第二天早晨涨满满一盆,随手一抓,状如蜂窝。师傅接连揪出五六块鸭蛋大小的面团,逐个反复揉搓,直至温润如玉。再用尺把长的擀杖擀成面绺子,左宽一寸,右端细如铁丝。接着右手蘸满香油,在面绺子上抺匀,撒上椒盐及五香佐料,然后飞起右手,从最细处卷起,贴案板滚至左端,轻轻一按,再用小擀杖擀匀,状如铁饼。

史恒臣:家乡的赊店火烧  |郑风苑

赊店火烧好吃,关键在锅。这炕火烧的锅名为鏊子,厚近二寸,坦平如砥,为的是受热均匀,免得炕糊火烧。更有绝的,这鏊子下有四个铁轮,配有铁轨,左右滑动,如同穿梭。将擀好的火烧面坯放到鏊子上四五个,均匀分布,状如梅花。炕上一两分钟,依次翻转,片刻之间,两面皆焦黄酥脆。拉开鏊子,下面炉子四壁用泥糊严,煤火通红。将炕至半熟的火烧沿炉壁放上一圈儿,拉上鏊子。数分钟焖烤,外焦里嫩,两面丝丝金线,状如漩涡,千转百回,缠绵不绝。

史恒臣:家乡的赊店火烧  |郑风苑

赊店火烧的最佳搭配是卤肉。将火烧顺边沿切开,塞入剁碎的卤肉,吃起来肥而不腻、美味无比。早先县城新华路与福寿街交叉口东南角有家铺子,门前搭间高粱秆棚子,漏下斑斑驳驳的日影。别看这店面不起眼,可店主郭胖子做的火烧夹卤肉,乃赊店一绝,顾客盈门。

史恒臣:家乡的赊店火烧  |郑风苑

初中时一韩姓同学,其姐姐是我们英语老师。有天上午,韩同学在家怄了气,没吃早饭。第二节下课,韩老师走进教室,扔给他两个报纸包着的火烧。不一会儿上课铃响,韩同学不敢享用,赶紧塞进课桌。这火烧刚刚出炉,香气扑鼻,一闻就知道是郭胖子做的,弄得大家心猿意马,无心听讲。熬到下课,早已饥肠咕噜。韩同学飞速跑出教室,一头扎到窗户底下,狼吞虎咽。见此情景,姜同学把我拉至僻静处,将右拳塞进我的胳支窝儿,用手狠压膀子,嘴里流着口水:“饿了吧,给你个火烧夹肉!”

史恒臣:家乡的赊店火烧  |郑风苑

数十年后,我回赊店办事,中午吃饭时上了一盘火烧夹肉,一破两开儿,摆成造型,俨然古镇名吃。

诗曰:

细心搓来玉色匀,鏊子炕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作者简介:

史恒臣,男,1969年生,河南社旗人,1990年毕业于安阳财会学校,1998年开始发表作品,散见于省、市报刊。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史恒臣:家乡的赊店火烧  |郑风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