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宗元与刘禹锡:一生贬谪路,千年友谊情

 num108 2020-05-28

江雪 婷婷姐姐 - 婷婷唱古文
今日诗语: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本文由长安处处有唐诗首发。

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柳宗元与刘禹锡就是这样一对朋友。

朋友是什么?困境中相互扶持,彼此依靠。朋友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不是有福同享,而是有难同当。

人生漫漫,得一知己足矣。

01 相识相知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永济)人;刘禹锡,字梦得,洛阳(河南洛阳)人。

唐贞元九年(793年)春天,柳宗元和刘禹锡,在长安科举应试中同榜考中进士,在同榜进士庆宴会上相识。

那一年,柳宗元20岁,刘禹锡21岁。

同一年,两人都在京兆府做事,他们的友谊从这里开始。

进入仕途没几年,两人凭着自己的才华,在长安小有名气,被合称为“刘柳”。

贞元十九年(803年)俩人又同在御史台为官,相同的志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他们有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革除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的旧弊。

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王丕等一批文人政治家,革新朝政,史称“永贞革新”。这次革新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最后以失败告终。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王叔文、王丕被杀,参与革新的“八司马”全部遭贬。这其中就有柳宗元和刘禹锡。

柳宗元与刘禹锡本为朝廷重臣,为革除旧弊,顷刻间如同羁囚,被贬蛮夷之地。

这一贬就是十年。柳宗元去永州,刘禹锡去朗州。

所谓“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

02 患难与共

永州(今湖南零陵)和朗州(今湖南常德)的条件十分艰苦。

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功名的朝不保夕和仕途的祸福难测,让这个母亲没有享受多少苦尽甘来的幸福。

永州地处湖广交界,人烟稀少,甚为荒僻。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到永州未及半载,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这对柳宗元的打击是巨大的,母亲一生操劳将自己养大,自己没能让她享受一天的福,却受连累客死异乡。柳宗元在萧瑟的永州仰天长叹,可是他又能如何呢?

再说刘禹锡,朗州地处湘西,少数民族杂居地,生产落后,巫风盛行。

从叱咤风云的革新战士到穷山恶水的司马闲职,人生急转直下。在朗州的第八年,患难与共的妻子因病去世,当时他们最小的孩子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

两人境遇都很艰难。他们虽不在一处,却也要相濡以沫,风雨同舟。

期间,柳宗元与刘禹锡常常互通书信,点评对方的诗文,在患难中彼此鼓励,彼此慰藉。

这一时期是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峰,写出了不少千古闻名的佳作,如柳宗元的《江雪》,刘禹锡的《秋词》。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柳宗元在永州写了很多的山水游记和山水诗,但这些山水并不能够慰藉他孤寂的灵魂,他始终放不下自己的心怀抱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后人戏谑评说:哥,钓的不是鱼,钓的是寂寞。

刘禹锡的《秋词》,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他在悲苦绝望中没有沉沦,诗中显露出更多的是乐观和坚强。

贬谪第九年的冬天,刘禹锡病倒了。柳宗元听闻好友生病的消息,不仅从永州寄来药方,还请擅长医术的君素和尚为其治病。没过几日,刘禹锡就康复了。

也许让他病愈的,除了好友的关心,还与另一件大事有关。

03 同返朝堂

元和十年(815年),朝廷开始需要有一些栋梁之才,唐宪宗下诏柳宗元和刘禹锡回京。他们的人生似乎迎来了转机,看到了希望。

此时,他们的心情丝毫不亚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时的喜悦。于是匆匆收拾行李,踏上归程。走到汨罗江畔,刘禹锡遇见等候已久的柳宗元。二人激动不已,有说不完的话。

柳宗元打趣道:“这次果真苦尽甘来了吗?”刘禹锡望着滚滚的江水,坚信地点点头

此时,柳宗元多年积郁的苦涩已没了大半,信心满满地说:“今日重归朝堂,势必要将这一腔抱负尽数实现。”于是,吟了一首七绝: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汨罗遇风》

数月已去,等到春天来临时,柳宗元和刘禹锡已回到长安。

农历二月,正是桃花初开之际。此时若去赏花,第一个去处自然是玄都观(guàn)。刘禹锡遂与柳宗元等人相约至此。

刚入桃林,便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迎面而来。那些人中多是达官显贵,却也不乏阴险狡诈、阿谀奉承又无半点才学之人。他们谈论着一些粗俗又轻佻的话题。

刘禹锡一路无趣,这里与朗州相比,仿佛完全置身于污淖中。有人说:“梦得来此怎可无诗?”刘禹锡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一别十年,如今再度归来,面对的却是一个岌岌可危的朝廷和一群争权夺利的党人。这怎能不让难(nàn)中怀志的忠臣没有一丝的抱怨与不屑呢?

很快,朝中有人借《戏赠看花诸君子》这首诗诋毁刘禹锡,挑唆皇帝重新燃起对革新派的不满。刘禹锡因此再度被贬,而且还连累了柳宗元等朋友。

04 守望相助

刘禹锡被贬到了播州(今贵州遵义),柳宗元被贬到了柳州(今广西柳州)。

柳宗元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难过,他不是因为自己被牵连而难过,而是因为刘禹锡。播州远在贵州,偏僻难行,属于穷山恶水,刘禹锡有一个80多岁的老母亲,这么远的路,老人家如何吃得消呢。

这时柳宗元写了一份申请,请求去刘禹锡的播州,让刘禹锡去柳州,两人对调。并且说这是自己心甘情愿的,绝对不反悔。

事情传开之后,朝中非常震惊。大家都被柳宗元“有难同当”的朋友之情深深地感动。

皇帝听说后,加之有大臣谏言,于是特别允许刘禹锡不用去播州了,可以改去条件稍微好一点的连州(今广东清远)。

柳宗元带着家眷,刘禹锡带上年迈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又一次上路了。还是被贬谪的路,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宿命的路。

“刘柳”在赴任途中,结伴同行,互诉衷肠,互相抚慰。行走到衡阳时,刘禹锡必须由水路改为陆路,柳宗元则沿水路继续前行。

两位饱经忧患的老友就要天各一方了,彼此凝望着渐渐染满霜花的两鬓,无声的目光里满是依依不舍。

衡阳挥泪分手,谁也没有料到衡阳这一别,竟是永诀。

柳宗元强颜欢笑地拍拍刘禹锡的肩膀,“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他们通过回环往复的寄赠和应和(hè)之形式,表达凝重的离愁与别意。

在这次贬谪途中,柳宗元共有三次唱诗,刘禹锡则有三次和诗。柳宗元写《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刘禹锡在《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中写道: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柳宗元不忍刘禹锡太过伤感,遂说:“梦得,等以后告老还乡了,我们便住一块儿,可以天天谈诗论文……相信这样的日子不会远了。”

刘禹锡点点头,道了声:“万分珍重!”接着惆怅地盯着那叶扁舟,直到它消失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

05 落寞孤苦

他们是正直者,却无法在庙堂上立足,政见得不到重视,被抛弃到荒蛮之地。

他们虽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了很多利民之事,但内心依旧落寞孤苦。

连州山水如画,民风古朴,海阳湖和吏隐亭就成了刘禹锡排解去国怀乡之情的好去处。《秋风引》就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

此时柳刺史的内心已然没有了议论,剩下了只是苍茫一片的感怀。那些曾经擅长的论、辨、赋、说、对之类的散文文体,忽然在他笔下绝迹了,人生的磨难已把他推到了真正无话可说的境地。

在柳州,柳宗元只写了一些祭文墓铭、几篇游记、几封书信和一篇《童区寄传》等,此外还有30多首高质量的诗。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此诗是寄赠包括刘禹锡在内的四位共患难的朋友,而今天各一方。诗中既抒发了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愁苦,又流露出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长期的贬谪生涯,持久的困顿,柳宗元未老先衰。

柳宗元读佛书,游山水,力除刚燥之气。他虽然也刻意追求洒脱豁达,但内心仍然充满着压抑和痛苦。人生的坎坷、专制的政治和混浊的世风不断摧残着他的身心健康。

元和十四年(819年)柳宗元忧愤地离开了人间,年仅47岁。临死前,柳宗元几次写信,请刘禹锡代为照管自己的子女,并将一生的全部文稿托付给他。弥留之际,柳宗元的口中还断断续续地呼唤“吾友梦得”。

06 友谊长存

柳宗元在柳州去世时,刘禹锡正护送母亲的灵柩途经衡阳。

当得知这一噩耗时,他“惊号大叫,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涕泪并落,魂魄震越”。

看到上次两人以诗唱和的分别之地(衡阳),如今却已物是人非。他睹物思情,情难自已,于是长歌当哭, 以志哀思:

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

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篱春,故人今不见。

——《重至衡阳伤柳仪曹》

在以后的岁月里, 刘禹锡忍受着“终我此生,无相见矣……知悲无益, 乃恨无已”的悲痛之情, 写下了《祭柳员外文》、《重祭柳员外文》等一系列的纪念性文章和诗歌,借以寄托对故友的哀思。

后来刘禹锡没有辜负老友的托付,用后半生的心血编撰成一部《柳宗元集》。

思索一下,中国古代被贬为司马和刺史不计其数,他们的名字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

韩愈、元缜、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苏轼、欧阳修、范仲淹……

他们大多数供职于盛世的朝廷,有着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理想和抱负。但当正义和奸佞共存时,士大夫们如果不忘初心、坚持理想,那么注定要行走在被贬谪路途上,顶着凄风苦雨,命运多舛,如柳宗元和刘禹锡。

纵观柳宗元和刘禹锡的一生,他们大部分时间是在艰难中度过的,可他们并没有在挫折中沉沦。

他们是不屈的志士,在逆境中划着友谊的小船,同甘苦,共患难,一起熬过人生的至暗岁月。他们的友谊穿越千年,是最动人的诗篇。

   作者:蓝梅,文学爱好者,尤喜在唐诗宋词里徜徉,品味诗词的韵味和意境,体会作者的精神和情怀。擅写史话和散文,数篇文章在网络平台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