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菊花诗词精选,赏诗词里的傲霜怒放

 红鱼书屋 2020-05-28

寒菊

南宋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郑思肖(1241—1318年),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道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

     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人物生平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出来做官,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就是在南宋灭亡以后写的。 郑思肖原与宋宗室、著名画家赵孟頫交往较多。后赵降元并任官。郑思肖即与之绝交。生平七次迁居:

第一次14岁的郑思肖随父从杭州举家徙居苏州,寓居苑桥,此年,郑思肖考中秀才,遵父命开始了游学四方。

第二次,父亲去世,时局的动荡郑思肖与母亲又由条坊巷迁往黄牛坊桥地方居住。

第三次,这一年,郑思肖由黄牛坊桥迁居采莲巷 

第四次,郑思肖由采莲巷迁往仁王寺。在采莲巷居住期间,郑思肖完成了自编的《心史·咸淳集》诗

第五次,蒙古忽必烈国号,是年,郑思肖由仁王寺搬迁至双板桥居住

第六次,元兵大举入侵,叛将吕文焕同伯颜趋鄂州,叛将刘整博罗欢趋淮西。于是,郑思肖又从双板桥迁往望信桥居住

第七次,文天祥兵败被擒。是岁,郑思肖自望信桥迁居皋桥,继而又复迁望信桥,这一年,郑思肖38岁,完成了《心史·大义集》的编纂。郑思肖14岁移居苏州,78岁终老,在郑思肖64年的寓居生涯中,前24年间共有七次迁居,先是居于苑桥,后迁往条坊巷、黄牛坊桥、采莲巷、仁王寺、双板桥、望信桥、皋桥,旋即又复迁望信桥。

菊花诗词精选,赏诗词里的傲霜怒放

菊花

唐末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不第后赋菊

唐末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画菊与某官留别

清朝 郑板桥

  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菊花

唐朝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风辞

汉武帝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大雁南归。
兰花、菊花都无比秀美,散发着淡淡幽香,但是我思念美丽的人的心情却是难以忘怀的。
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行至中央激起白色的波浪。
鼓瑟齐鸣船工唱起了歌,欢喜到极点的时候忧愁就无比繁多。
少壮的年华总是容易过去,渐渐衰老没有办法!

朝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译文: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此文注解部份引自百度由作者整编,插图由作者亲自作作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