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回五代:我一个普通书生,眼中的朱温谋士李振

 花开无田 2020-05-28
  • 引言

所谓的五代十国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唐亡后长达五十四年的分裂时期。其中五代是指从907年唐朝灭亡后先后在中原地区定都的五个中原政权,分别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在907年灭唐后,朱温建立了政权——梁,定都开封。朱温建立的梁朝,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后梁,后梁的建立也标志着五代十国的正式开始。而梁太祖朱温能成就大业,除却自身的杀伐果决之外,他手下的一个叫李振的谋士亦是出力良多。

五代十国

  • 唐末之乱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书生,屡次考试不中。和我一样遭遇的还有我的一个朋友李振,其实我们也算不上朋友,只是一同考试的同届生。总是一同考试,也就彼此熟络了起来。和我的随遇而安不同,李振每次名落孙山后都很气愤。他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只是官场黑暗,埋没了他这样的人才。果然名门之后的想法就是不一样,李振是大功臣李抱真的曾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高官。我家境普通,屡次考试不中就在老家谋了个私塾先生的差事。

听闻李振放弃了科举这条路,从了军。他先祖本就是威震天下的将军李抱真,所以李振在军队里混的不错,已经做到了金吾将军 。虽然他在军队里混的风生水起,但我还是很担心他。现在的天下不太平,地方上的战争总是频频发生。在之前,大中十三年,爆发的黄巢之乱虽被平息,但我大唐也是元气大伤。

朱温

国家政治也是宦官和宰相彼此争权,斗的你死我活却不关心国事。更让人觉得耻辱的是,我们的一国之君,也就是唐僖宗就这样死于战乱。后来即位的唐昭宗迁都到洛阳,但迁都也未拯救我大唐的发展。国家被那群宦官专权,宦官之首、任神策军中尉的刘季述居然为了夺权直接软禁了唐昭宗。后来为了扶持好控制小太子,刘季述直接假传圣旨,说唐昭宗退位为太上皇,让太子即刻即位。唉,我大唐就这样被一群宦官玩弄于鼓掌之中。

这时,我又一次听到了我那位朋友——李振的名字,原来他早已投靠了朱温。而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当时计划着废唐昭宗,换小太子做小皇帝,方便他们控制朝政。但这群宦官也有自己的顾虑,他们害怕地方上的藩镇势力反对自己,更害怕再次引起战争,因此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当时还叫做朱全忠的朱温身上。当时的朱温已经是各个地方势力之中的最强者,占据了汴州等中原腹地。

唐末割据

于是,朱温自然不会放过绝佳机会,也趁机将触手伸到了唐朝王庭。李振作为朱温手下的谋士也被委派到了长安。刘季述见朱温的谋士在,就立马派人和李振商量,想和朱温一起废了唐昭宗。我了解我的朋友,他对这种权势滔天,扰乱朝纲的宦官可是深恶痛疾。正是因为有刘季述这样人存在才让像他这样的有识之士无法进入仕途。果不其然,李振严词拒绝了刘季述派来的人,还把他们痛骂了一顿。我听别人说,都觉得很解气。其实李振心里有底气,才敢这样训斥他们。他知道刘季述忌惮的是他背后的朱温,所以才敢这样训斥他们,也算一解心头之恨。

在李振离开长安回汴州找朱温后,刘季述就开始了他的计划。软禁唐昭宗,假传圣旨立小太子为皇帝。刘季述仍担心势力强的朱温,他派人去告诉朱温愿将唐朝天下都给他,还谎称这是太上皇的旨意,意图很明显希望能够"绑架"朱温,朱温当然心动,但他又怕自己名不正言不顺,会有其他人来讨伐他。

刘季述剧照

我都能看得出,这是那群阉人的诡计,就看朱温能不能经得住诱惑了。在朱温摇摆不定的时候,李振站了出来,他理智的为朱温审时度势,劝说朱温不接受刘季述的"恩赐",而是以征讨宦官,解救被困于宫中的皇帝的名义以此来掌控朝局。他劝解朱温的那句话说的很好,"行正道则大功勋可立!"。不枉我们一起读过的那些圣贤书。朱温作为枭雄,最终选择听取了李振的建议,和宰相崔胤以及大将孙德昭一起杀了那帮阉人。李振此人做事果断,不被利益蒙蔽双眼。朱温因护驾除恶有功被唐昭宗器重,实质上朱温也控制了唐王庭,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资本,李振更是成为了朱温的左膀右臂。我虽然只是个教书先生,但还是为李振以及朱温护国更感到自豪。

  • 白马驿之祸

不过结局却出乎意料,我原本以为朱温以及终于得志的李振会好好辅佐唐昭宗,重振我大唐。结果我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朱温受到唐昭帝的器重,被封为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节度使,可以说权利几乎是无人可敌。而当时,凤翔、昭义节度使李茂贞控制了唐昭宗,朱温带兵打败了李茂贞,救出了唐昭宗。就在我以为朱温要重新拥护唐昭宗时,他居然杀了唐昭宗,另立昭宣帝,成为了唐朝的实际掌权者。

黄河

我这才看清了朱温的狼子野心,好你个朱全忠!他这个名字在他弑君之后听着甚是讽刺。朱温为了控制官员,也为了打压关陇门阀的势力,他计划对这朝堂一次大清洗,也开始了他血腥的屠杀。而令我万万想不到的是,怂恿他大肆屠杀官员的是居然和曾和我大谈圣贤书的李振。

李振劝朱温把那些士大夫杀了扔到黄河里,理由居然是他觉得士大夫常说自己是清流。黄河水浊,把他们杀死投到黄河里,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浊流。朱温在于滑州白马驿屠杀朝廷官员,这些官员官至尚书、侍郎、仆射等,都被朱温残忍杀害,并把他们投入河中。此事世人称为"白马驿之祸"。

李振屡考不中,看来他是嫉妒那些求得功名的士大夫,科举成了他的执念,也成了他的心魔。在李振的怂恿下,朱温大肆屠杀或罢黜朝廷官员。听从都城回来的人说,李振他每次从汴京回到洛阳,朝堂内就会有被罢黜的人。世人都称李振为"鸱枭(即猫头鹰)"。听闻李振现在居高自傲,面对朝士都毫无礼法。听着人们的描述,我一声叹息,当年那个和我一同探讨圣贤书,评论国事的读书人怎么会变成这样?黄河之上漂浮的不只是那些士大夫的尸体,还有那即将逝去的一个国家的法度、尊严和道德准则。

李振劝说朱温

  • 后梁的建立与覆灭

朱温杀了哀帝,建立了梁朝。国家依旧动荡,也没有什么孩子来读书了,至于我自然也是无人可教,自己只能耕几分地,勉强养活自己。我依旧留意着李振的消息,不再是关心,只是觉得他一定会遭报应。李振被朱温授了高官,官至户部尚书,当年的我们对于这个官职是想都不敢想的。

后来朱温被自己的亲儿子朱友珪所杀,而朱友珪又被自己的弟弟朱友贞所杀。朱家人可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朱友贞即位后梁朝的权利被赵岩和张汉杰两个党派掌握。朱友贞宠信他们,被他们挑拨之下,李振也不再有什么话语权。他也倒是聪明,为了避免冲突,自己待在家里,佯装有病,实则保命。但是这还不是他最落魄的时候。朱友贞治下的梁朝政局混乱,国家动荡不安;而反观以前和朱温生下嫌隙的李克用一方,却在李克用去世、李存勖上位之后逐渐占据了上风。

907年局势

公元925年李存勖攻下了梁朝的都城后梁灭亡。他为了巩固人心,说要赦免梁朝的旧官员,李振真以为自己逃过一劫,结果和他有过节的段凝把他李振的名字列为罪臣之列。李振急于保命,去找了同僚敬翔,邀他一起去面见李存勖,表示自己的臣服。但敬翔是个有气节的人,他已做好了为国而死的打算。而李振则只想保住自己的小命,他立马去朝拜新君李存勖。他向新君认错,卑躬屈膝,再无他当年的傲气和目中无人;以至于新君身边的大臣都唾弃如此没有气节的他。

听人说,郭崇韬是这样说的:"人们都说李振是一代奇才,我今天看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我听了郭崇韬的话,差点笑出声。最后虽然李振想方设法保命,但实在是之前得罪了太多人,李振和他的族人在次日被处死了,没有把他的尸体抛到黄河,已经算是善终了。

战场杀伐

  • 小结

朱温的步步高升,乃至后来篡唐立梁都离不开李振的帮助。李振辅佐他认清刘季述的谎言,除掉以刘季述为首的宦官,从而获到唐昭宗的信任,使得朱温地位进一步提高;李振怂恿朱温杀戮士大夫,造成"白马驿之祸",虽获得恶名,但也为朱温扫清了朝堂的旧部势力,也彻底的解决了唐朝旷日持久的官员党派之争,为朱温的篡位扫清了巨大的障碍。在朱温建立后梁后,李振也身居高位,继续为朱温出谋划策。可以说朱温的所得到的一切离不开一直为他出谋划策的李振。

李振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他不满足自己的所得,他拼命追求;但他不明白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他更没有为人臣子的气节,以致于最后身死名灭。科举是他的执念,最后也正是他的执念毁了他,毁了那个出自名门,那个曾经心怀天下的书生,让他变成了那个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的谋臣李振,实在是让人唏嘘。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