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汉英雄第八十二篇·高祖所属·战陈豨·东阳侯·大将军张相如

 金色年华554 2020-05-28

东阳,古地名,在秦时为东海郡下辖县邑。秦末有东阳县令史陈婴举兵起义,势力颇大,后加入项氏麾下。到汉初,东阳县又属荆王刘贾,后疑似在此地设立东阳侯国,由汉初名将张相如受领。

张氏,主要来自姬姓,但有关张相如的曾经,无考。

而按照史书中的记载,张相如第一次出场,已经是在汉高帝六年了:

高祖六年,为中大夫,以河间守击陈豨力战功,侯,千三百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高帝六年,张相如为中大夫。而后则以河间郡太守的身份,统率河间郡兵进攻反叛的代王陈豨军,并一战扬名天下,从而立功封侯。

简单的看张相如的这番记载,确实很简单,但若深究起来,其实也挺复杂的。

首先是汉高帝六年,张相如为中大夫,那么中大夫是什么职位呢?

武帝元狩五年初置谏大夫,秩比八百石,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太中大夫秩比千石如故。《汉书·百官公卿表》

按照上文记载,汉武帝元狩时期,曾将中大夫改为光禄大夫,其秩比两千石。

虽然说,汉高帝时期距离汉武帝时期较远,但很多官职的品阶应该是相差不大的。所以,先不论中大夫在汉高帝时期的具体职权,单说其品阶,则至少是在两千石左右。而两千石的官职,在汉朝时期,已经可算的上是朝廷大员了。毕竟,当时各郡的郡守才不过是秩两千石,而中大夫的秩比两千石便是仅次于郡守的秩两千石。

无疑,只要再进一步,张相如便有资格成为封疆大吏,坐镇一方。这里需要说的一点是,西汉前期的郡守职权非常大,内掌治权,兼领兵权,要不是不能世袭,则可视为诸侯看待。

而再按照张相如之后的记载,显然张相如也的确成为了郡守。如刚才的记录,张相如以河间郡郡守的身份率军击陈豨。

河间郡,在今河北省临海一带。秦时为巨鹿郡一部,汉初将巨鹿郡一部分割出为河间郡,属赵国。

另外陈豨叛乱是在汉高帝十年秋季,也就是该年的末尾。如此,张相如担任河间郡郡守的时间就不会晚于汉高帝十年。同时,再按照当时汉高帝七年的一条有关陈豨的记载:

陈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从。及高祖七年冬,韩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还,乃封豨为列侯,以赵相国将监赵、代边兵,边兵皆属焉。《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如上,汉高帝七年,陈豨以赵国相国的身份,成为赵国与代国所有军队的最高统帅。而当年也正是平城战役发生的一年,所以陈豨能够在这一年成为汉庭北境最高军事统帅,应该是和匈奴有关。

所以笔者猜测,该年汉庭在与匈奴完成平城合议之后,汉高帝刘邦为防止匈奴违约南下,在重新调整汉庭北境主要军事将领的同时,还将原本直属于自己的一些近臣,也一并派了出去。而这些人中大多则是担任地方郡县的长官,一方面协助陈豨对抗匈奴,另一方面也是防备其他动乱。自然,张相如也是其中的一员,到地方后便是担任河间郡郡守。

于是到汉高帝十年,随着汉庭内部各势力的均势逐渐因为各种情况而被打破,原属于大将军韩信的部将陈豨为了不重蹈韩信覆辙,遂决心起兵反汉。由此,也就拉开了汉初最大的一场叛乱。

而陈豨当时作为赵、代二国的最高统帅,因为对代地控制力更强,所以在起兵后,便首先拿下了代地,自称代王。然,陈豨的叛乱虽然势大,可高帝刘邦却早有计划,所以很快刘邦就向全国下达了平定陈豨的命令。

一时之间,汉帝国境内羽檄交驰。而高帝刘邦更是亲赴邯郸,以稳定赵国。同时齐、燕二国的主力更是从东、北两个方向同时对陈豨发动进攻。

然,所有的战斗,其实都取决于一个点,那就是河间郡。当年高帝刘邦之所以要把河间郡单独设为一郡,就是因此该地战略位置极其关键,不仅是因为其作为齐、赵、燕三国的交界处,还因为此地背靠大海,能将大汉齐、燕二封国彻底分开。故而,一旦此地为陈豨拿下,那么以河间郡为界,北方燕军将成孤军,燕国也必为陈豨所占。

所以,虽然目前没有其他记载可以直接证明河间郡一带发生过大型会战,但是如果按照张相如那里的记载,恐怕河间一战才是陈豨叛乱中最为惨烈的一战:

以河间守击陈豨力战功。《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记载虽然简单,但两字“力战”,却足矣显示那场战斗打的究竟是多么激烈。

并且从这句话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虽然张相如并没有击败陈豨军,但陈豨军应该也没有成功拿下河间郡。于是很快,随着燕国与齐国的军队相继到来,河间之围遂解,而陈豨想要占河间,吞燕国的战略目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达到了。由此,再随着傅宽五国骑兵军团的集结,以及周勃、樊哙中央主力的北进,陈豨之败便是必然的了。

当然,陈豨之乱为汉初第一大乱,而陈豨更是作为当年大将军韩信的部将,自然也没那么容易就覆灭。虽然在开始不久,汉庭便迅速打掉了陈豨的气焰,可距离真正击灭陈豨,却还要到高帝十二年才行。

综上所述,张相如的河间一战,虽然没有真正击败陈豨军,然其守住了河间郡本身就是一场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的胜利。所以,也就让张相如得以一战封侯。

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武侯张相如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如上,高帝十一年十二月癸巳日,应该就在张相如打完河间战后不久,张相如便以守河间攻而受封东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的确,食邑不多,但是张相如能以郡守身份一战封侯,本身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当然,那场战斗改变张相如的又何止是爵位,还有他的一生。

虽然史书中并无张相如传,但是从一些其他人物的列传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张相如在之后的地位和权势。

第一条(文帝初年):

於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史记·贾生列传》

如上,汉文帝初年,贾谊位列公卿,意图和文帝进行变革。于是,贾谊便遭到了当时朝内重臣的攻击和打压。而按照这里的记录,“绛”是指的丞相周勃,“灌”则是指的太尉灌婴,而后面的冯敬之,则为当时的御史大夫。如此,虽然我们无法判断出当时的东阳侯张相如到底身居何职,但是从其能够排到御史大夫之前,太尉之后,便足矣看出其人权势地位之高。

第二条(文帝中期)

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史记·万石列传》

这里的记载指的是文帝时期,张相如曾经为太子太傅,后被免去。显然,太傅一职在汉初,可只有吕后为了去掉王陵的丞相职位,才对其进行明升暗降之法,将其升为太傅。而此时张相如居然就是太傅职位,自然也能说明张相如在当时的地位之高。

另外可按照张释之与文帝的一段对话,也能间接看出张相如的不凡:

释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复曰:“长者。”《史记·张释之传》

如上,这里张释之为了给文帝上谏言,便举出了周勃和张相如的例子。并分别问文帝他们二人如何,文帝则都以“长者”称呼。显然,这里也能进一步说明张相如其人在当时连同文帝在内都是非常尊重的,并且可以比肩周勃。

第三条

这一条也是有关张相如最关键的一处记载:

於是以东阳侯张相如为大将军,成侯赤为内史,栾布为将军,击匈奴。匈奴遁走。《史记·孝文本纪》

如上,文帝前元十四年,匈奴犯境,杀北地郡都尉,举国震动。于是汉文帝遂以张相如为大将军,率军北征匈奴。

当然,此战在这里的记录是匈奴退走,还算不错。可在《匈奴列传》中的记载却着实不太好看,因为那里明确记载匈奴虽然退走了,却在之后犯境更频繁了。于是文帝到后元二年,只能亲自致信匈奴大单于,准备再用和亲之策以减缓匈奴南下的频率。

显然,从这之后的记载都能看出,那次张相如的北征打的确实不怎么样,可能损失并不大,但应该还是匈奴占了上风。所以之后的匈奴才会更加放肆,而文帝经此一役之后,也就不敢再轻言北征匈奴了。

当然本文的重点不是描述汉匈战争,所以那里的内容就不多说了。这里只是单纯的说明一下张相如的地位之高。毕竟,能够接替陈武成为汉庭的新任大将军,位列汉庭军方第一人,都足矣说明张相如的地位之高。

另外,其实关于张相如那场战役打得不太好的原因,或许和其人能力关系不大,应该是年龄的问题,毕竟此时距离大汉建国已经有几十年了,他们那一代人确实是老了。只能说,汉庭的这些老将们,着实不容易,但是也没办法,谁让新一代的将领们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呢。

所以,就在那场战役的两年后,张相如便溘然长逝了。

十六年,共侯殷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孝文帝十五年,张相如病逝,汉庭为其谥号,武侯。东阳侯国由其子张殷继承。

武: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逸周书》

显然,能最终以“武”为谥号,张相如一生荣光,也算是个完美的结局了。

以上,就是东阳侯张相如的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