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煜生平最后一首词,字字含泪,道尽人生无常与凄凉,成千古绝唱

 文化点心铺 2020-05-28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南唐后主李煜一直饱受争议。首先,他作为一个帝王,竟然亡了国,当然要受到人们的指责;可是另一方面,他又创造了文学世界当中极其精彩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没有李煜,就没有后来的宋词。

那么,李煜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皇帝呢?其实,很好理解。所谓“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用在古代王朝的更替上,也很适用;而且,作为一个偏安江南的皇室第3代,在北方宋王朝的虎视眈眈下,这个自小长于深宫妇人之手,毫无雄心大志的帝王根本无路可走。

虽然,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的君主。但在文化上,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帝王。亡国后,他成了阶下囚,但他的词作却征服了整个汴京城。正如他的这首《虞美人》,是他生平最后一首词,字字含泪,道尽人生无常与凄凉,成千古绝唱。让我们走进李煜人生的最后时刻: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词,相传作于李煜生日当天。对于一般人而言,像李后主这样毫无城府的人,人们并不会心存芥蒂。可是,对于宋太宗这样心机深沉的君主而言,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逼迫的机会。因词中“故国”二字,宋太宗觉得李后主还有故国之思,于是就下令把他毒死。

通过整首词,我们可以感觉到,李后主其实是一个一点政治细胞都没有的人,却被放到了最残酷的政治斗争中。上片首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仿佛横空出世,用最通俗的句子写出了世间最深沉的感叹。时光无情流逝,日子还是一样过,春天花开,秋天月圆,只是已经没有当年的兴致。

一句“何时了”,一句“知多少”,多么无奈,多么悲哀,生活在被俘虏、被侮辱的境况里面,春天的花开、秋天的月圆都已经变成最令人悲哀的景象了。他的一生似乎就定格在“亡国”以后的状态,他曾经的生活、余下的生命,都将陷在对往事的痛苦回忆中。

小楼昨夜又东风”,是说自己失眠了,很伤感。因为失眠,所以知道东风吹得很急。东风将尽,春天即将结束,百花也会凋残,又要经历一次春天逝去的悲伤了。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才是失眠的真正原因。此时,月亮正圆,可是却早已不是曾经的月亮了,自己过去的家国也已经不敢回忆了。

从一个帝王忽然成为俘虏,这样的生命落差太大了,任谁都不堪回首,何况一个帝王。前半生,李煜经历了无数富贵荣华。即使成为阶下囚,他的物质生活上也不见得会多差,但是作为俘虏的屈辱、亡国的沉痛,以及作为亡国之君的罪恶感,让他内心非常不安。

下片首句“雕栏玉砌应犹在”,一个亡国之君,不懂得掩藏心事,还在回忆着昔日所住皇宫里雕饰得很美的栏杆,如玉砌成的台阶;“只是朱颜改”,大概只有人改变了。这个“朱颜”是谁?是李后主自己,还是那些宫娥?后人当然不清楚,但肯定是一些美丽的容颜。

词作最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是多么美丽的句子!词人心里面的忧愁汹涌澎湃,像春天上涨的潮水一样,一波接一波。整个句子,没有一个难解的词,用类似于民间流行曲的字句,拿来抒发对人生的万千感慨,真是达到了大俗大雅的极致。

如果没有李后主,后来的苏东坡、欧阳修等人一定不会把词来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因为当时的士大夫们普遍看不起词,认为它是低俗的。可是,李后主却任性地使用了词,仅一句“问君能有几多秋,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足以征服整个宋朝的读书人。大家被它感动了,它也自然成了千古绝唱。

这真像一种宿命,好像注定要让李煜亡一次国,然后他才会写出这么美丽的句子。如果不是遭遇这么大的事件,历史上可能就只有南唐后主,而不会有“千古词帝”李煜了。亡国之变让这个多情的诗人领悟了繁华到幻灭的过程。所以,才有了这首千古绝唱《虞美人》。

大概宋太祖也没有想到,他破了一座城,抓来了一个人,会对本朝文学发生这么大的影响。而继宋太祖之后的宋太宗,更是个心狠手辣、心机深重的人物。在这样的君主面前,李后主但凡能稍微耍些心机,他在汴京的日子应该也不会太差。但是,文学史上自然也再不会有这些千古绝唱了。只能说时也!命也!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