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风”病的表现及诊治

 呵呵8909 2020-05-28

帝曰:善。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歧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素问·病能论》)

酒风病,顾名思义,那就是饮酒伤风所得的病了。《太素》说:“饮酒中风,谓之酒风”。酒风有什么临床表现呢?酒客家多湿热,湿阻阳气则四肢懈堕,热盛于内则身热。酒开腠理,再受风邪,留于肌腠,则腠理开合不利。内有湿热熏蒸,迫津外出,必然多汗较甚,所以有“汗出如浴。”汗出多得像在用汗水洗澡一样,这得有多少汗!出了这么多汗的,一定伤津亡阳,所以出现“恶风少气”的症状。

综合我们的分析,酒风病的基本病机就是内有湿热,外开腠理。这个症状,我们很眼熟,这不就是前面刚刚讲过的“漏风”病的症状吗?《太素》给漏风总结的七大症状:“一曰多汗,谓重衣则汗,衣单则寒;二曰因食汗甚,病甚无汗;三曰恶风,四曰衣裳恒湿;五曰口干;六曰喜渴,七曰不能劳事也。”是不是很像。病因也象:酒风是饮酒伤风,漏风是眠寒饮酒。没错,你们猜对了,这两个病是名异而实同,其实就是一回事儿。所以《医述》说:“酒风,即《风论》曰:饮酒中风,则为漏风。”

其实之前讲漏风的时候,可能我们就已经联想到了另一个以汗多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漏泄。漏泄在《内经》中出现过三次,只有在《灵枢·营卫生会》中的漏泄才是做为病名出现的,另外两处都是指脏腑精微的外泄、渗漏。《灵枢》对漏泄病的描述是这样的:“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我们在讲津液的时候详细说过这个病。它是由于在内有热,在外有风,腠理不固,热蒸津液而出,表现为食则汗出的一种病症。无论是病机,还是症状,漏泄和漏风、酒风都非常象。都是内热外风,都是食则汗出,大汗淋漓。那和漏泄和漏风是不是同一种疾病呢?应该说,不是。漏泄比漏风、酒风这两个病的范围更广,与饮酒伤风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三者的关系,应当是漏风和酒风是漏泄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吧。

应当如何治疗酒风病呢?“病能论”在这里还特别给出了一个方:后世称为泽术麋衔散。一共三味药:

“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这三味药,泽泻味甘淡,性微寒,能渗利湿热。白术味甘苦,气温,能补中燥湿止汗。当时还没有分苍、白术。据证来看白术可以补中燥湿,兼以固表。著名的固表方剂玉屏风散就有用白术。而苍术则能燥湿发表,若表湿很重的,可以取其散湿之用。但如果以腠理不固为主,就不可以用苍术,因为它还有发汗的作用,那就越用汗越多啦。

麋衔也叫薇衔,别名无心草,味苦平,微寒,是主治风湿的,用在这里袪风除湿,是再合适不过了。可见本方的基本立法应该是清利除湿,袪风固表。用散剂,是为了方便散发湿剂。

“合以三指撮”,《类经》的解释是“三指撮合以约其数”。就是用三个指头撮那么一点儿末儿,大约是这个量就可以了。那么这个药量是很少了。也有人解释说是把药粉弄成横竖都是三指宽的那么一堆,一次服下去。这个量可就大得多了。参照后世《伤寒论》通阳化气之五苓散的用法,是一方寸匕。那么长宽也有一横指左右,与《类经》说的那个量更接近。所以可能还是取这个说法比较合适。“为后饭”,王冰注:“饭后药先,谓之后饭。”意思是先服药,然后再吃饭,这样胃气可以载药行于全身,以祛邪和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