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洋战场中的瓜岛战役,日军明明有补给,为何大都是饿死的?

 剧透历史 2020-05-28

中途岛海战惨败之后,日本丧失了战争初期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实力大为减弱。但日本并不打算停止对南太平洋诸岛的进攻,反而加快了速度,以期夺回战略主动权。

接下去,美日在太平洋战区,围绕着瓜达尔卡纳尔岛及其周边岛屿进行了一系列争夺战,这就是瓜岛战役。

日军的计划是在瓜岛修建航空基地,由此输出航空兵力,协助完成对新几内亚岛的莫尔兹比港的占领,等在新几内亚岛站稳脚跟后,再图谋同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澳大利亚。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意图,日本派出2700多名工兵登陆瓜岛紧急修建机场,不到两个月机场已成形,辅助设施也大部分完工了。

日军忙着建机场的时候,美军侦察机也早已侦察到了。对美军来说,如果任由日军在此建成航空基地,对美国至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将是致命的威胁,所以必须得制止。

美军经过几次会议,制定了“一点儿也不周密”的作战计划,目标是瓜岛和同样被日军占领的图拉吉岛。

为何计划不周密呢?

因为美军对瓜岛并不了解,只有一张几十年前的海图和一些神神怪怪的传说,岛上如今是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奉命攻打瓜岛的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此前竟然从来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岛屿,所以看了这个计划后称它为“瘟疫行动”。

因为日军修机场修得飞快,美军的准备时间也很短,只有4个星期,参战的三个主力团还没进行过严格、系统的登陆战训练,战术水平、战斗力都很低。

临战演习时,各作战单位表现得十分糟糕,范德格里夫特少将只好安慰自己“好莱坞的惯例是糟糕的彩排,预示着成功的公演。”

结果还真被他说中了!

尽管战役之前美军准备得一点也不充分,计划看起来也是漏洞百出,但经过六个多月的拼杀,美军还是取得了胜利。

而日军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后勤补给不足。

据美军统计,日军在此次战役中阵亡了14000人以上,其中大半是饿死,或受伤后得不到有效治疗而死亡的。

此战的日军指挥官之一百武晴吉宣称,他手下的部队战死5000多人,饿死或病死了15000多人,比美军统计的人数还多。绝望之下他曾想自杀,被人阻止了。也许是见多了士兵们饿死的惨状,百武晴吉受不了这种刺激,战后没多久就精神错乱了。

是日本不提供补给或补给太少吗?

并不是。日本军部深知此战的重要性,发出的补给虽然不是很充足,也勉强够用。

那为什么还饿死这么多人呢?因为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被美军截断了。

战役初期,日军没想到此战会耗费这么长时间,还以为可以像以前一样速战速决,所以没有做长期战斗的打算,因而物资准备得不多。

后来战局不利,日军伤亡惨重,只得一次次增兵。

为了减少盟军的空袭,增兵时采用驱逐舰运输士兵,一夜之间就可以从新乔治亚海峡跑到瓜达尔卡纳尔岛并回航,速度很快,盟军称为“东京快车”,日本则称为“老鼠运输”。

但驱逐舰快是快了,却不能正常登岛。因而大多数的重型装备和补给品,例如重型火炮、车辆、食品、弹药、药品等等,无法随部队一起运送到瓜岛。说白了,就是兵运过去了,武器粮食医药没运过去。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那种画面,僧多粥少,谁都吃不饱。前面提过的百武晴吉,作为第三批增援部队上的岛,堂堂司令官,连自己的盒饭都被前两批饿疯了的士兵偷去吃了。

日军大本营也知道再不提供补给,岛上士兵们别说打仗,只怕要被全部饿死,因而想尽办法运输粮食。

他们想的是什么办法呢?铁桶运输,就是把物资装到铁桶里,派驱逐舰编队运送过去,到了浅海处直接丢往海面,再由小艇转运,或干脆由士兵推往沙滩,但效果很一般。

某次,第8舰队司令派10艘驱逐舰装载运输1500个铁桶,中间只遭到过两次空袭,铁桶无恙,趁着夜色全部投放到瓜岛附近海域但那个区域的美军又不是死的,发现后出动飞机炸沉了很多,日军只捞到310个。

没过几天,日军再次派出11艘驱逐舰进行铁桶运输,途中遭到美军阻击,被迫返航。日军并不死心,四天后继续派出10艘驱逐舰,运输、投放了1200个铁桶,但日军只捞到220个。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战备,日军粮食供应和武器补给根本抵达不了瓜岛战场,最后只好决定撤退。遗憾的是,盟军指挥官们对此缺乏察觉,使得日军成功撤出了10652人。

撤退的时候,幸存的日军士兵极度虚弱,连攀登驱逐舰上绳梯的力气都没了,只能由水兵帮忙拖上去,可见饿得有多惨。

瓜岛战役的结局,再次证明了海上作战失去制海权和制空权的致命性,此后麦克阿瑟充分利用美军的海空优势,频繁切断守岛日军的补给线。

对日军来说,一旦美军兵临岛屿海面,就意味着他们再也得不到外界的兵力和物资补充,失败的结局早已注定,剩下的也只是拖延时间和耗掉美军多少人数的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