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窑研究,为什么要多看文献?

 淡淡的茶香_ 2020-05-29

官窑研究,为什么要多看文献?

这些年来,接触了全国各地的官窑爱好者,其中有个最大的感受,一些人,稍微交流一下,就暴露出一个共性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抛开历史文献、抛开考古发掘资料,以个人的臆测,想当然地用今天的所谓逻辑,去解读宋瓷的历史与文化。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甚至各种异想天开之谈,完全脱离考古发现的客观实际与历史记载。与这样的人,没法继续交流。

学术研究的前辈大家,曾经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说。但是,今天很多人理解错了,以为“大胆假设”就是随心所欲地天马行空。其实不然,“大胆假设”,有个前提,即得是在基本的学术研究框架之下。你得有这个基本的学术基础。先从零开始,研读一下《宋史》、《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梦粱录》、《咸淳临安志》、《燕闲清赏笺》等等以及南宋官窑的相关考古资料。补修一下历史。《中兴礼书》那些就算了,毕竟不是考古所的专门研究。

今,有位远到而来杭州,专门找我鉴定南宋官窑的朋友,对自己手里的器物,宏观微观,日夜研究。随身携带,当成圣经反复参考的,快翻烂的一本宋瓷图录,竟然还是30多年前的廉价出版物,翻拍多次的馆藏官窑图片严重失真,错漏不少。

喜欢南宋官窑,想收藏最顶尖的宋瓷精华。而学习研究的文献资料,都不知道有哪些最经典的或者最前沿的出版物,从来不知道也不愿意去积累、构建自己的官窑知识体系。连几百元的最新参考书都舍不得去买,怎么可能对南宋官窑形成正确客观的认知呢?更怎么可能会收藏到“为世所珍”的皇家御窑之器呢?

所以,今天收藏江湖里,从交流中,就能够分辨出,哪些人是没有内容的,哪些人是真正低调的高手。高手,往往不作不切实际的空谈空想。什么建议捐赠给博物馆啊,什么建议找马云基金投资啊,或者空谈情怀,或者只想着是否能够变现。手中既无震撼之物,脑袋里也空空如也。眼特别高,手特别低。这是最应该忌讳的。

买过杭州一线工兵手里的南宋官窑标本,领教过价格,再来看这些参考文献,实在是太便宜了。南宋官窑,宋代宫廷精英文化的代表,玩这个东西,难道首先不是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文化精英吗?(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