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可石 | 绿色新田园城市 (一)

 wu6388 2020-05-29

一、时代背景催化绿色新田园城市理论的形成

“绿色新田园城市”是一种全新城市发展理念与价值观。绿色城市已经成为公认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绿色新田园城市是在有机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可持续城市等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平衡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建设与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关系,逐步发展成为城市设计领域的新理论。

二、东方传统的田园思想

绿色新田园城市核心理念应该是中国传统田园思想。农耕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一种原始意象沉积下来,成为田园思想的精神原型。中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向来把农业视为国家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农耕文明,中国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具有农耕文明本身的特性和潜质。

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渔樵耕读”所营造的田园牧歌般的意境令人神往,今天我们倡导的绿色新田园城市应该是基于霍华德田园城市之上的新田园城市,被赋予了传统田园思想的色彩,添加了时代的元素。让城市回归自然是今天建设绿色新田园城市的目标。

三、“绿色新田园城市”理论

“绿色新田园城市”是以霍华德“田园城市”核心理念为基础,继承东方传统田园思想,融合20世纪以来“邻里单元”“新城市主义”等一系列优秀思想,以解决大城市高密度人口组团设计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健康、活力、绿色、可持续为宗旨,通过组建“多中心小组团”结构的紧凑型有机城市群体,使城市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生长性,以寻求创造最终适宜于人类未来发展的城市整体设计理论。

四、绿色新田园城市的目标和宗旨

健康、活力、绿色、可持续

健康、活力、绿色、可持续是绿色新田园城市总的目标和宗旨。在具体的城市设计中,绿色新田园城市始终秉持着以下三个核心理念与价值观:

以人为本  绿色新田园城市理想是以人为本的。新田园城市以人的需求为本,通过各种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居民主动参与城市规划建设,促进人们相互间交流,重新焕发城市活力。

文化与历史传承  绿色新田园城市是注重历史文化的。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文明、城市精神、城市风貌长期的积淀,是城市最为宝贵的财产。新田园城市理想是通过对历史建筑、街道进行保护,恢复城市文脉,通过有效的城市设计导引,保留城市文化特色。

可持续的生态美学  绿色新田园城市理想是可持续的。随着“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的日益普及和深入人心,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制定21世纪行动纲领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价值取向。新田园城市理想通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城市设计等方法,促进低碳生活实现。

五、绿色新田园城市的基本设计原则

城市是一个活的有机体,有不同的要素构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绿色新田园城市整体空间设计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自然,这也是传统田园思想的精神本质所在。同时,绿色新田园城市组团设计注重与相邻组团的协和,创造一个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在整体空间设计上,绿色新田园城市尊重当地的各种地形地势、生态小气候及景观等,选择城市扩展模式,以生态廊道和绿地奠定绿色空间总体框架,并运用生态手段进行建设。

在景观设计层面,大到城市的大环境,小到社区的小环境,田园诗意的设计思想和方法都应该始终贯穿其中。通过在大都市区、建成区和街坊邻里3个不同尺度构建相互连接的绿色空间网络,可以贯彻这种以绿色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思想,引导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实践:成都天府新城

本次城市设计的重点地段正兴南片区即为成都最主要的城市副中心——天府新城的核心区。它位于天府新城南部,与成都主城区通过天府大道直接相连,是成都实现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重要示范区域,总设计面积约为22.99平方公里。

设计构思  陈可石

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需求及对正兴南片区及整个天府新城规划区域的调查研究,陈可石教授运用绿色新田园城市理论,提出将一个中央公园作为新城的核心,以多中心、小组团、高密度、小街区作为新城的主框架,再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优势显现出来。方案经四川省政府讨论通过并于2016年开始实施。

设计构思  陈可石

中央公园再造自然

中央公园是绿色新田园城市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融合了霍华德田园城市模型中城内中心花园与城外生态田园的双重功能,是高密度城市组团里最珍贵的一片绿洲。绿色新田园城市中央公园的设计注重自然的再造,通过对水、草坪、树林等自然要素的利用和设计,营造出最纯粹的自然田园风光。

设计构思  陈可石

设计的第一个层面是再现自然,在加强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同时考虑各类自然要素的完整性,如地形、水、森林、草坪、动植物等,使自然更真、更美。天府公园的设计结合成都本土生态要素,营造四季景观系统,通过特别的植物配置,实现“春夏秋冬,收藏四季”,展现公园一年四季的不同魅力。

设计的第二个层面是重塑自然,赋予自然表达能力,加强与人的交流。在天府公园中,根据不同的主题营造不同的自然景观,植入音乐公园、体育公园、先贤公园等特色公园聚落,将传统与现代的成都交织于此,使自然与文化充分融合。

设计的第三个层面是亲近自然,促进人与自然间的亲密接触。草坪的设计采用耐践踏的“实用型”草坪,任由人们漫步其上,或坐或躺,自由地享受绿色;水的设计则注意加入一些亲水栈台、亲水驳岸、水上茶坊、水上剧场等活动场所或设施,满足人们亲水的天性。漫步于水田交织的中央公园,人们可以真正感受到亦城亦乡的田园城市景象。

延续老成都空间肌理

绿色新田园城市的整体形态包括平面布局形态与三维空间形态,两者联系紧密,相互间的协调与配合是维持城市形态完整性的关键。在正兴南城市中心区的整体形态控制中,平面布局形态的设计主要考虑城市组团式的布局结构、田园绿地系统的规划以及城市历史肌理的延续。

平面布局形态的设计最初源于对老成都城市形态发展脉络的研究,以皇城、大城和少城的布局关系为原型,延续旧城的空间肌理。同时,利用城市主轴线“人民南路—天府大道”串联起新、旧两个共通的中心。通过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符号的再现,加强新城与老城间的精神交流,也让新城有根可寻。整体形态结构确定后,设计的关键转变为挖掘田园城市中城与田的布局关系。

500米见绿,1000米见水

设计时首先将自然的生态要素进行整理,作为城市组团划分的基础,确定规模适宜的功能组团;接着在组团内部构建绿地及水系网络,与组团间的分隔绿地相互衔接;同时,结合基本农田现状打造天府公园,从生态、景观及功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设计,营造别样的风景。最终形成由生态廊道、中央公园、组团绿地、滨水绿地、公园绿地等组成的“带、轴、点、心、网”相结合的生态绿网构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田园城市理想的实现,力争达到“500米见绿,1000米见水”的目标。整个生态景观系统北接麓湖风景区,南连兴隆湖风景区,形成区域性生态景观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