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晋、魏、赵与中山国的战争,来看中山国的疆域

 味美书屋 2020-05-29

中山国,春秋战国时中国北方一诸侯国,北方狄族鲜虞部落建立,姬姓。国都在灵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还有一说为今河北平山三汲附近,上世纪70年代,中山国的王陵和都城在平山县三汲乡被发掘),早期都城在顾(今定州)。早期中山文化主要分布在今保定市唐县、阜平、曲阳、顺平一带的山区,主要遗址有唐县北城子、西城子、固城、洪城、军城,曲阳党城,顺平子城、中下邑遗址。战国时,魏国经过三年苦战,于前408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在公元前380年左右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前296年,被赵国所灭。

中山国图

中山国在今河北省大致所在区域

以上就是现在史学界所认为的春秋战国时,中山国大致所在区域。笔者的的疑问在于,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如何在春秋时期与中原大国,如齐国、晋国大战几百年而不灭。在战国时期也很强大,更是被现代一些史学家誉为“战国第八雄”,拥有战车九千乘,仅次于战国七雄的万乘。古代史家也给以了中山国很高的地位,《史记》、《左传》、《竹书纪年》等重要典籍里,都有关于中山国的记载。西汉末年刘向的《战国策》给中山国的地位最高,专门设有《中山策》,把中山国和战国七雄同等对待。下面我们从历史记载中来看一下中山国的活动区域。

中山国最早是以部族名出现于史书的,叫鲜虞,由鲜虞、肥、鼓、仇等几个部落组成。鲜虞的名称在现存史书中最早出现在《国语》一书。《国语郑语第十六》记载:“周幽王八年(公元前774年),(郑)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这是关于鲜虞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记载。

再往后看记载,鲜虞就与中原大国开战了。公元前652年春,鲜虞出击邢国,次年征伐卫国,邢君出逃,卫君被杀,齐桓公联合宋、曹、邢、卫诸国的兵力打败鲜虞,救了邢、卫两国。我们能看出,此时的鲜虞已经很强大了,当时的霸主齐桓公“尊王攘夷”看来也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确实是在抵御戎狄。

鲜虞伐邢、卫图

齐联合曹、宋救邢、卫

鲜虞与齐战之后,再往后就是与晋战了,公元前530年,晋将荀吴伐鼓,进入鼓都昔阳(今河北省晋县西),同年8月,晋灭肥(在今河北省藁城县),公元前531年冬,荀吴破鲜虞中人城(今河北唐县峭岭)。公元前527年秋,荀吴率军攻鼓,六年后,公元前521年,鼓被灭。公元前507年秋,鲜虞出兵晋国平中(疑为现在山西平定县),大败晋军,俘虏晋勇士观虎。公元前506年,鲜虞人在中人城(今河北唐县西北粟山)建国。因城中有山,故称“中山”,中山之名始见于史书。公元前494年,中山与齐、鲁、卫共同伐晋,取得晋国的棘蒲(在今河北赵县)。前491年,晋大夫荀寅因晋内乱逃奔鲜虞中山,荀寅原是中山的死敌,但此时中山为了削弱晋国,将荀寅接纳到新占领的晋国属地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公元前489年春,晋大夫赵鞅“帅师伐鲜虞”,大破中山。约公元前460年左右,晋国的智伯七天灭仇由(今山西盂县)。公元前459年至457年间,“荀瑶伐中山,取穷鱼之丘”(在今河北易县境内)。前457年,晋派新稚穆子伐中山,直插中山腹地,占领左人(唐县西)、中人(在今河北唐县境内),“一日下两城”,中山国受到致命的打击。从上边这些珍贵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看出,鲜虞和后来的中山国的活动范围:今河北晋县、藁城县、唐县、赵县、隆尧县、易县,山西的盂县、平定县。为什么荀氏、知氏、赵氏代表晋国对鲜虞作战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封地离鲜虞最近,三家的领地也多在晋中北及"东阳(太行山东)"地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先后曾经是晋国的实际当权者,为中军将佐。当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他们自已的家族占领更多的土地,从鲜虞部族夺地。荀吴(?-前519年):姬姓,中行氏,名吴,谥穆。周灵王十八年(公元前554年)春,荀偃病卒,范匄、荀吴迎丧以归,晋侯使范匄为中军元帅,以荀吴为中军副将。晋在荀吴倡导下展开了对鲜虞的大规模战争。荀氏之地原在山西新绛,但后来开始从东方夺地,且荀氏之地在公元前490年荀氏灭亡之后多被赵(时赵鞅为卿)抢走,这也就是为什么荀氏后人荀子为赵人;赵国原来都于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太原,从晋阳迁都中牟(河南鹤壁),最后迁都现在河北邯郸(前386年),这表明赵国扩张的方向是从山西向河北发展的,这个过程必然要攻打鲜虞。

春秋时鲜虞大致所在范围

时间推进到战国,公元前408年,魏国经过三年的持久作战,灭中山国,命太子击守之。这件事在史记魏世家和六国年表上都有记载。当时的魏国经过魏文侯变法已成为最强大的国家,西占秦河西七百里,东灭中山国。以魏国的强大,灭中山国居然打了三年。可见中山国之强,但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公元前380年中山国又复国,可见鲜虞族把中山国丢了,但鲜虞部落还是存在的,据说是迁到了太行山里。“中山”是不是本身就有另外一层含义,山中之国呢?看中国地形,古晋国之北还真是一片大山,也许这些大山就是鲜虞族几百年来的活动场所吧。魏灭中山也有两层目的:一是为了占有这片土地,这样可以钳制赵国,另外魏国也是在向东扩展疆土的,只是后来向东偏南发展,占了大梁(开梁)并迁都于此(前361年),尽占卫国之地(前254年);二是显示自已的大国地位,帮赵打败中山这个威胁,还有尊王攘夷的目的,前403年被周天子正式册封为诸侯。但整体来看,政治意义是大于占领土地的意义的,由于魏与中山之间隔了一个赵国,中山国对于魏来说是一块飞地,最终也没有守住,中山最后还是被赵所得。

从中国地形图看当时中山国活动范围

公元前296年,赵国灭中山国。《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二十年,王略中山地,至宁葭。二十一年,攻中山,赵袑为右军,许钧为左军,公子章为中军,王并将之。牛剪将车骑,赵希并将胡、代。赵与之陉,合军曲阳,攻取丹丘、华阳、鸱之塞。王军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献四邑和,王许之,罢兵。二十三年,攻中山。二十六年(前300年),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鱼河堡附近)。起灵寿,北地方从,代道大通。”再下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这个“太上王”就被他的儿子饿死在现在的山西大同市灵丘县了,灵丘因此得名。我们从上边的记载可以看出,赵打中山打的是多么的艰难,以胡服骑射之精锐士兵,打了七年之久(从前306到前300年),并且是倾全国之力还加上了胡、代之兵。赵国在赵武灵王之时可以说是十分强大的存在。打中山打得这么难,其实能看出来,中山国被刘向看重在《战国策》中专列《中山策》、被现代人称为“战国第八强”是有一定道理的。也符合九千乘的国力。另外也能看出来,中山国的地盘是不小的。中山国在把宁葭(今石家庄西北17公里)、陉(河北井陉县)、曲阳(河北曲阳县)、丹丘(河北邢台内丘县)、华阳(今河北曲阳与定州之间原有恒阳县)、鸱(河北唐县东北六十里)、鄗(河北柏乡县)、石邑(现石家庄)、封龙(今石家庄鹿泉区南四十五里)、东垣(河北正定县)丢了之后,还能“献四邑和”,又与赵打了五年,到公元前300年复攻中山,才攘地“北至燕、代(河北省蔚县为中心),西至云中(山西大同)、九原(包头市九原区)”。赵惠王灭中山后“代道大通”的意思当指赵国打通了从邯郸到古代地的通道。

战国时,中山国可能控制的区域

也许这个版图,才符合九千乘之国的战国第八雄——中山国。这也符合北方为少数民族游牧区的历史事实。灭中山国对赵的影响:赵武灵王在前307年胡服骑射,前306年就开始攻打中山国,灭中山国之后,赵国国力大增,收纳胡兵真正的实现了“胡服骑射”。齐衰(前284)楚衰(前279年)之后,赵国成为东方六国中惟一能与秦抗衡的国家,原因也许正是因为赵国在胡服骑射之后灭了中山国。长平之战,正是秦赵国力相当的表现。为什么秦赵国力相当呢,因为秦吞并了东方很多土地,而赵灭了一个九千乘之国,也扩地(何止)千里!

赵武灵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