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四地闲夫 2020-05-29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争议比较大的人物,喜欢他的认为他结束了汉末的混乱局面,是一代枭雄,讨厌他的认为他是窃取了汉朝江上的无耻小人。

尤其是受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民间对曹操的评价基本上还停留在阴险小人的层次上,或许是感知到自己身后必遭非议,文采同样超群的曹操写了一篇自己的自传体文章《述志令》,这篇文章里曹操用内心独白的方式,用最真实的笔触,告诉了千百年后世人,曹操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本质上都是从后来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记录曹操,但《述志令》则是用第一视角来审视曹操,用独白的方式来回看曹操的一生,从这篇文章中,再结合一个史料,我们能够看到曹操这一生的人生轨迹和心理历程。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功劳最大的汉臣

曹操最初以孝廉开始做官,如果没有黄巾起义,他的最高理想就是当一个郡守,作为一个地方官造福一方百姓,没有谁生来就是狼子野心,对于几乎没有什么根基的曹操来说更是如此,当一个郡守已经是曹操最高的理想。

后来黄巾军起义,天下盗贼蜂拥而起,刘氏江山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这个时候的曹操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个征西将军,将来自己死了,能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一个“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已经是作为武将的曹操最高的梦想。

但历史又一次走上了岔路,如果不是“黄巾军”再次作乱,可能曹操也就是一路东征西讨,替汉家江山缝缝补补,最终做个征西将军的结局,但公元192年,30万黄巾起义残余,大肆进攻当时的兖州,就是今天的河北、山东南部以及安徽的北部这一片地区。

说是黄巾军起义,更准确的说是超大规模的流民加上盗匪,冒充黄巾军进行反朝廷的活动其中夹杂着大量的非战斗人员,很多人都是拖家带口,如果算上非战斗人员,这股势力的人数应该在100万左右。

朝廷一看实在没有办法了,就任命了曹操做兖州牧,曹操的命运从做兖州牧开始变化,之前他只是朝廷的官员,是大汉的一块砖,但自从做兖州牧开始,曹操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私人武装班底,这就是曹操在兖州安抚叫剿灭得来的6万精兵,他们成为日后曹魏统一天下的基础兵员,他们被称为青州兵。

有了军队班底之后,恢复经济成了首要人物,如何安置剩下的办完流民,成为曹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最终曹操想出了安置他们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实行屯田制。

之所以会有流民,是因为没有吃的,加上饥荒和瘟疫,人们不得不被裹挟着迁徙,现在局势稳定了下来,兖州境内有大量的荒地无人耕种,于是曹操便把这些荒地重新分配给这些流民,并免费发给他们耕地的农具,将来有了收成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这是曹操统一北方的经济基础,当曹操的军队有着稳固的粮食可用的时候,袁绍和袁术的军队只能以桑葚和河蚌为口粮,而那些没有桑葚与河蚌吃的军队就只能靠抢劫来维持军队。

这样的军队注定没有前途,只有曹操抓住了消灭乱世的核心要素,军队和粮食,只要这两样牢牢抓在手里,曹操就能够重新恢复被破坏的汉家江山。

曹操在《述志令》里非常自豪的讲了一句话,“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意思就是我假如没有我曹操,这个国家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做皇帝要做王,这句话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正是曹操对北方的统一,才结束了常年累月混乱的局面。

当时的曹操可以说汉朝最大的忠臣和功臣,先说忠臣,但是群雄割据,谁都没有把汉献帝放在眼里,汉献帝一路要饭回到洛阳,之后各种颠沛流离,如果没有曹操把他接到许昌,恐怕汉献帝早就死在了路上。

不管曹操的目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事实就是只有曹操看重汉献帝,仍然愿意把刘协当做皇帝供养起来,这就是汉朝最大的忠臣,毕竟号称四世三公,朝廷对他极其优厚的袁术和袁绍都要称帝,曹操的举动实在是汉朝当之无愧的忠臣。

再说汉朝的功臣,正是在曹操的不断努力下,北方终于恢复了政治经济秩序,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汉家朝廷名义上依然存在,曹操的身份依然是丞相,天下的士人们依然奉汉朝为正朔,这就是汉朝最大的功臣,如果不是曹操,东汉的历史早早的就结束了。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心态的变化

面对北方统一的局面,此时的曹操心中所想的是要统一全国,因为刀头舔血的日子,曹操每天都在面对,这样的日子谁都不想一直过下去。

作为汉朝的丞相,恢复疆土是他目前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别的事情优先级都是要靠后的,毕竟只有曹操最明白,现在的一切来之不易。

于是曹操终于在公元208年,发动了赤壁之战,关于这场战争的一切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你知道这场战争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三国鼎立的形成,还是曹操统一的失败,这些都只是表面结果,赤壁之战真正的意义在于,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方已经有了足以和北方抗衡的实力,北方想要在短时间内统一南方,已经是不可能了。

最明显的对比就是汉初的七国之乱,南方的七个国家联合起来要对抗朝廷,结果不到一个月七国之乱就被平定了,这里面当然有周亚夫的天才指挥,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实力上的对比,当时的北方无论从人口经济文化上来讲,都绝对是碾压北方的。

但是到了曹操这里,南方经过多年的发展,实力已经足以和北方相抗衡,明白了北方暂时无法统一南方之后,曹操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曹操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外转内。

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一方,跟他有着丰厚的人才储备有关系,而他的人才很多都是冲着汉朝来的,在最初打着恢复汉家江山的旗号下,曹操手下汇集了一大批世家大族的精英人物,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荀彧。

荀彧是世家大族出身,家族拥有一定的政治资源和人脉。在恢复汉家秩序这一点上,荀彧和曹操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可以说荀彧之于曹操,就像萧何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但是赤壁之战之后,曹操明显的心里变化,让荀彧逐步发现了曹操的野心,这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曹操逐步显示出了他不臣的一面。

208年赤壁之战,到了212年的时候,曹操就获得了剑履上殿的特权,也就是面见陛下的时候,可以佩戴宝剑,这可是汉朝的开国元老萧何才有的待遇。

一年之后曹操正是加封为魏公,到了216年更是从公爵升到了王爵,从魏公变成了魏王,可以说曹操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了,之前看透曹操本质的荀彧终于郁郁而终。

此时的曹操已经比他年轻时候的梦想,做个州牧或者当个征西大将军,已经是远远超出了许多,但此时的曹操一点也不开心,因为他内心的纠结其实比谁都深。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纠结的曹操

我们称呼曹操的时候,经常用枭雄的字眼,仿佛曹操就是那种杀伐决断毫不留情,丝毫没有犹豫的那种人,但是在对待自己人生最终命运的时候,曹操一直都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

很多人看《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都有一个疑惑,以曹操的野心谁看不出来,干嘛非要打着汉朝的旗号,有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相信他是真的在为汉朝做事,荀彧那么聪明难道看不出来吗?

事实上,曹操直到死都没有废除汉献帝,他依然是汉朝的臣子,这一点曹操心里是清楚的,不管他心里是多么想做皇帝,但行动上终究没有跨出那一步。

人类最重要的行为模式就是模仿,事实上曹操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是有机会做一个汉朝的忠臣的,因为曹操的行为你如果不推测动机的话,前面都已经有了先例,曹操只不过是在亦步亦趋的模仿他们而已。

好的例子就是霍光,这位可是汉朝鼎鼎大名的权臣,特权什么的咱就不说了,他做的最牛的事,就是废立皇帝,这个事更早的伊尹也干过,所以此后只要是有权臣想干“最大的事”,都会以行伊霍之事代称。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此时的曹操你可以说他模仿的就是霍光,甚至比霍光还差一个等级,曹操没有废了汉献帝,这是朝着汉朝臣子的方向发展,另一个世人皆知的方向就是王莽,曹操所走的进阶之路完全就是仿照了王莽,从特权的不断增加,到爵位的不断上升,最后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王莽跨出了那一步,做了皇帝,也同时终结了西汉王朝。

可以说霍光和王莽都是汉朝人非常熟悉的人物,此后权臣的行为模式都是按照他们的路数在走,只不过程度不一样而已,而且因为西汉是因为王莽而亡的,所以大家对权臣那都是格外的警惕。

写下《述志令》的曹操已经五十四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顾自己的一生,依然想为自己辩解,究竟是做霍光成为最有权势的汉臣,还是做王莽成为皇帝,曹操名义上依旧是选择了做汉臣,终究是没有迈出最后那半步。

人的动机因为时过千年已经根本无法准确知道,但曹操到死也都是汉臣,这一点是肯定的,而且在自传文章里,曹操最自豪的就是那句,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可以说曹操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都是非常清楚了,他力挽狂澜扶汉朝大厦之将倾,最终依旧是停留在枭雄的称谓之下,这一切对于曹操来说已经足够了,毕竟已经远远超出了,自己年轻时代的目标,时势造英雄,曹操就是这么一个在时代洪流裹挟下,被迫不断前行的英雄人物。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禅定时刻:霍光和王莽,分别为曹操做出了两种不同的榜样,最终曹操没能称帝,但是他一生的功业跟一个创业的帝王也没什么两样,可以说是无冕之王。只不过千年之后,透过曹操的这篇自述文章,我们分明能够看到一个枭雄的内心独白,才能更加的理解曹操这个被人议论了千年的人物。

《述志令》:曹操一生的纠结与抱负,忠诚与反叛的内心独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