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手枪的非著名母本——鲁格手枪的前身博查特C93手枪

 天选小丑 2020-05-29

1884年,英籍美国人马克沁发明了靠火药后座力完成自动退壳、装填和击发的机枪,开创了自动武器的新纪元,这支机枪的出现,也为自动手枪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9年以后,1893年,美籍德国人雨果·博查特(Hugo Borchardt)发明了7.65毫米博查特C93手枪,这是一支自动手枪。

许多文章说C93是第一支实用的自动手枪,这就等于把早期一年问世的8毫米伯格曼自动手枪给否了,理由是伯格曼枪1892手枪毛病多,不实用。

笔者十分的不赞同这一说法。毛病多不多,那是另一码事儿。这就像某个人家的长子,你不能因为他体弱多病就否认他是长子。伯格曼1892手枪使用金属弹壳的中心发火式整装弹,依靠火药燃气能量后坐并完成抽壳、抛壳和供弹动作,利用击针击发枪弹,采用弹仓供弹,这一切都在在说明,这是一支地道的自动手枪,是世界兵器史上第一支自动手枪。

可能有的朋友不知这枪的供弹是咋回事儿,看下图,这枪就和毛瑟盒子炮一样,使用固定弹仓供弹,弹仓置于板机的前方。

不错,伯格曼1892手枪毛病是多,也的确没有军队采用其作为制式装备,但非要说C93是第一支实用的自动手枪也牵强,因为它的出品也不多,同样也没能被军队采用。

不能因为本文的主角是博查特C93,就厚此薄彼,这个问题同样也要实事求是。

不说远了,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吧。

博查特C93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工作自动原理。这是自动手枪最常见的自动方式,毛瑟C96、鲁格P08、南部十四等等都采用的这种方式。

C93手枪最是与众不同的特征是采用肘节式闭锁机构。

所谓肘节式闭锁,即枪机的后面有一个肘节机构,伸直时能抵住枪机承受火药燃气压力实现闭锁,而开锁时枪机先带动肘节结构后退,在退到一段距离后,肘节会撞到一个开锁斜面,导致向上弯曲开锁,之后枪机继续向后推动肘节机构使其折叠让枪机完全开锁。

肘节式闭锁也不是博查特的原创,马克沁机枪使用的就是肘节式闭锁,但将这一闭锁方式应用到手枪上,博查特是第一个。

数年以后,这一闭锁原理被鲁格手枪原封不动地继续采用。

C93手枪的肘节拉柄向左突出,而且突出了很多。

佩过枪的人都有感受,手枪的横向突出佩戴起来十分的不便。到了鲁格改进博查特时,就摒弃了这一弊端,将拉柄做成一个很优雅的形状,使其不再横向严重突出,这对于贴身携带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C93自动手枪的握把位于枪身中部,弹匣从握把底部插入。这一结构在今天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在当年却是一个破天荒的创造性发明。从那以后,弹匣装于手枪握把内成为绝大多数手枪的选择。

和固定弹仓相比,可拆盒式弹匣装于握把内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相比伯格曼手枪、毛瑟手枪等弹匣前置的手枪,能够节约大量空间,有效缩短了全枪长度;二是使重新装弹变得简单、快捷,可以大大提高实战中的火力连续性。

盒式弹匣最早是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aris Lee)的发明,但他发明的弹匣是应用在步枪上的,应用在手枪上,博查特仍然是第一个。

博查特C93手枪外观上一个最大的特征,是该枪尾部有一个很大的圆疙瘩,显得十分笨拙,也不美观。

这个圆疙瘩,是为了容纳复进簧用的。该枪的复进簧是卷形,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卷尺一样,因而需要一个差不多圆形的空间用以容纳。

到了鲁格对原枪进行改进时,将这卷尺一般的簧片改成了曲形,置于弹匣后端:

这样的改造就很好地节约了空间,也使全枪变得美观。

博查特C93手枪的弹匣有一个解脱按钮,置于握把左侧上端、板机的后面。

该按钮底部,也就是出现在枪身右侧的情形:

博查特C93手枪的这一细节,也同样被后来的鲁格手枪继续保留。

博查特C93的保险是置于握把左侧上方框槽内的一个移动片状物,向上推为保险状态,往下推为开火状态。

之所以把弹匣解脱按钮和保险装置都置于握把的左上侧,是方便单手操作,即只用握枪的右手拇指即可进行。

1897年,对博查特C93手枪进行了实验后的美国人是这样评价该枪的:“该枪是唯一一支具有能连续完成装弹拔弹能力的小型武器。在展示中,连续发射100发枪弹没有故障。演示者在33.5米远处用43.25秒发射了24发枪弹,全部命中靶位,演示者不是专业射击人员。”

这个评价可谓高矣!

可是高归高,最终美军并没有列装。

C93的弹匣前后有改变,最初的弹匣托弹簧,是用“Z”形簧片,看图:

到了后来,改成了两个螺旋形圆柱形弹簧:

事实证明,这一改变不是进步。好在很快的,就又改回到最初的“Z”形弹簧,并一直沿用。

博查特C93手枪的弹匣底部有一个半圆形的凸起,目的是便于抓握以取出弹匣:

这个弹匣底部半圆形的凸起,也被后来的鲁格手枪保留下来。

和后来的鲁格手枪的握把与枪身呈130多度的夹角不同,博查特C93手枪的握把与枪身几乎呈直角,这对于提高供弹的可靠性是有好处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为了抽壳的顺畅,子弹都有一个锥度,因而如果单纯从供弹的可靠性上考虑,握把与枪身的夹角应该略小于90度最好。但从人机工程上考虑,就截然不同了。

人的手指,当食指自然伸直,其他手指握成拳头时,食指与其他手指握拳时形成的握线会有一个115~120度的夹角,当手枪的握把与枪身轴线形成的夹角等于或略大于这个角度时,瞄准射击就舒适,指向性就好,而若小于这个角度,就别扭,指向性就差。所以,若从人机工程上考虑,这个夹角就应该略大于115度才好。

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为了照顾供弹的顺畅,这个夹角越小越好;为了照顾人机工程,这个夹角越大越好。这可咋办?在这个问题上,鲁格与博查特的选择截然不同,他选择以牺牲些许供弹性能(影响不大)为代价尽量加大了这个夹角,从而达成了很好的指向性。显然鲁格的选择是对的。

批量生产型的博查特C93手枪质量为1.31公斤,全枪长350毫米,枪管长190毫米,弹匣容量8发,初速396米/秒。

该枪的瞄准装置就是简单的缺口和准星,这和后来绝大多数的手枪没什么两样。见下图:

博查特C93手枪发射专门为该枪设计的7.65毫米手枪弹。这是一支成功的手枪弹。在1897年组织的一次试验中,在22.9米处射击,穿透了10层25.4毫米的实验用干松木板,在68.6米处射击,穿透了7.5层木板,在457米处射击,穿透了3.5层木板。而检验一支动能枪弹有效的杀伤效果,是以击穿一层25.4毫米的干松木板为标准的。

后来该弹被毛瑟不厚道的抄袭,成为盒子炮的专用子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毛瑟只是将博查特7.65毫米手枪弹的抽壳沟槽的宽度微微改小,将弹壳瓶颈缩口部的长度微微改短,将装药量微微加大,再将口径的表述改为7.63毫米,便成了他们自己的子弹。至于这7.63和7.65的两种口径,只是理论上或表述上的差别,二者分分毫毫都不差。

上图中,左边的是博查特7.65毫米手枪弹,右边的是毛瑟7.63毫米手枪弹,谁能看出有什么差别?

和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大威力战斗手枪一样,博查特C93手枪配有可拆的活动枪托。

上图是可拆枪托的右侧,在木质的枪托上,附有皮质的枪套,枪套用一前一后两条皮带固定在枪托上。

这是该枪托的左侧,木质的可拆枪托上,还有一个用于存放附件的方形木盒。

该木质可拆枪托的顶端有一个卡槽,请看:

上图中,黄圈标示的部位即是榫槽。

相应的,在手枪的尾部则有一个“T”形的榫头:

将手枪尾部的榫头与枪托顶端的榫槽卯接,就成了下图这个样子:

相对于手枪本身,可拆枪托的改变要随意的多,请细看,这个枪托与前述的那个就不一样的,但大同小异。

加上枪托后的博查特C93,就是一支微型的卡宾枪了。

附带一说,博查特C93手枪的枪管长度,较为常见的,也是后期成熟型的,是190毫米,但最初的生产却是154毫米的。该型短枪管的C93出品不多,但作为一个分支,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

短枪管型博查特手枪有诸多与后来生产型不同的地方,第一个不同,是它的握把不像后来的博查特那样刻有防滑纹,它没有刻纹,比较光滑。这样的处理除了好看,对于握持是不利的。

第二个不同是它不像后来博查特C93那样配有可拆枪托,它没有这个设计,因而枪尾没有用于和枪托结合的“T”形榫头,后来装榫头的位置装的是一个很多手枪都有的挂环。

第三个不同是板机的弹簧,早期短枪管的板机簧是一个螺旋状弹簧,后期长枪管的则是一个片状弹簧。

当然区别还有很多了,有些太琐碎,不易看出,估计也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不罗嗦了。

C93设计成功后,曾向瑞士军方推销,但对方经过实验,认为该枪作为手枪来说过于笨重,还有其他一些弱点,未能列装。制造与销售该枪的DWM公司将这一意见反馈给博查特,建议他能根据军方的意见对原枪进行改进,没想到这个德国佬很自负,认为他的枪好得不能再好了,没有改进的可能了。

博查特的态度让DWM公司感到失望和不满,1897年,他们抛开博查特,委托鲁格(Georg Johann Luger)对C93进行改进。这个鲁格(有人称作卢格,我习惯称鲁格)果然不负重托,不到三年的功夫,便在C93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了一支新枪——7.65毫米鲁格1900自动手枪。

上图即最初的鲁格手枪,和后来成熟型的鲁格手枪还是有些许的不同,但大致的模样已经基本造就。

最终博查特C93手枪没能被任何一支军队所采用,对私人的商业销售额度也不大,仅仅生产了不到3000支便被迫停产了。但这支枪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正是在它的肩膀上,升起了一支自动手枪史上耀眼的明星——鲁格手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