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心!你还在给孩子戴翡翠童镯吗?

 垚庄切不垮赌石 2020-05-29

翡翠是一种硬玉,颜色丰富多彩,质地美轮美奂,高档翡翠通体呈现碧绿发光的模样,所以大多数翡翠主要以绿色为上乘佳品。

翡翠是美好寓意的象征,所以人们常常把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寄托于翡翠挂件与首饰品中。

翡翠中的微量元素有益于人体健康,人养玉、玉养人,一支成色上佳的翡翠手镯感觉上挺适合伴随着孩子一同成为美好寓意的护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家长都喜欢把最美的东西留给孩子。有的人喜欢翡翠,因为爱子心切,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戴上晶莹剔透的翡翠童镯。

还有很多长辈为了体现对孙辈的爱护和美好祝愿而不惜花重金给孙辈购买翡翠镯子戴。特别是六一节将至,估计很多家长也正打算为孩子购买翡翠手镯佩戴。

那么问题来了。小孩子佩戴翡翠手镯到底适不适合呢?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个问题给大家深入探讨及科普一下。

可以很明确地说,小孩子不适合戴翡翠镯子,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小孩子身体长得快,手镯很快变金箍圈。

小孩子身体发育还在完善中,大人若给处于长身体中的小朋友戴上一个翡翠镯子等于是给他们小小的手腕上套上了一个金箍圈,无形中限制了他们的生长和血液循环。

小孩手腕长粗后手镯还不及时取下就会阻碍小孩的血液流通,造成安全隐患。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小朋友更容易因血液流通不畅而造成身体的损伤。

小朋友一天一个样,胖乎乎的莲藕一般的小手腕每个月都在发育,一年一个大变样。因此,今年买的翡翠镯子,明年就带不上了,而且如果长期戴着不脱卸的话,会勒进他们胖乎乎的嫩肉里,到时候想取下来都难。

因此我们不建议家长给小朋友戴翡翠镯子,不安全且存在风险。

其次,小朋友天性活泼好动,佩戴童镯极易破损。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逝琉璃脆。

翡翠固然好看但由于是玉石性质,质地清透薄脆,不像金属质地百锤不坏,翡翠稍有磕碰就会破碎成一截一截的,失去原有的美感,即使黏合回去也不能再佩戴呢。

每个小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有生龙活虎的一面,小孩天性活泼好动,对每件事物都想去探索,家里关不住他们,一定要上蹿下跳才能释放他们的精力与热情。

如果戴着翡翠镯子,等于是戴着一颗隐形炸弹,天天都有破碎的风险,钱财是小事,但如果孩子动作幅度过大被破碎的翡翠棱角扎出血就得不偿失了。

而如果你为了保护玉镯不让小孩蹦蹦跳跳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也会扼杀孩子好动的天性。

而且如果有的翡翠手镯打磨的不光滑,小孩的皮肤脆弱细嫩,容易被伤到,也是一个问题。

再次,童镯“变小”取下后再难以找到佩戴价值。

前面也说到,小朋友在长身体,很多今年适合佩戴的童镯到明年就戴不进去或取不下来了。

如果要给小朋友一直佩戴童镯,那估计这镯子得一年一换,不然孩子手腕长粗后,这镯子便难以取下,“变小”了。

那这取下的童镯怎么办呢?说实话,这样的小镯子已经失去了佩戴价值,要不就把它送给另外一位适合戴的小朋友,但估计大多数家长是舍不得的。

可能有朋友会说了,可以做挂件啊。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童镯做挂件,中间的圈已经超出了普通挂件的审美范围,说简单点,就是圈太大,不好看。

所以,想要将童镯改为挂件,那就得重新设计加工,但相信这重新创作改良的费用也一定会让你心痛不已。当然,土豪除外。

那么有哪些翡翠饰品既能包含美好寓意,又没有佩戴风险,还适合小孩子戴的呢?

第一个就是翡翠竹节。

南方翠竹生长速度极快,富有韧性和生命力,寓意学习天天向上、节节开花。

家长给小孩子佩戴翡翠竹节,一方面可以保佑他们茁长成长,学业有成;另一方面又能祝福他们养成翠竹一般高风亮节的君子气度。

竹报平安,爆竹声里迎新年,辞旧迎新岁岁安康。

第二个就是翡翠平安扣。

大道中行,天圆地方,儒家中庸之道可以给孩子成长智慧启发,翡翠平安扣内外皆圆,光滑无棱角,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以上两种翡翠饰品,集合了美好祝愿与平安寓意为一体,特别适合给学龄儿童佩戴。

第三个就是翡翠长命锁。

这个可以佩戴在脖子上,寄托了长辈对幼儿平安长大、吉祥幸福的美好祝愿。

小孩佩戴翡翠长命锁可以锁住生命,不让妖魔鬼怪近身,平安成长,有着驱灾辟邪的功能。

第四个就是翡翠弥勒佛。

弥勒佛笑脸呵呵,总能给人们带来福气及祥和之气,是祈盼美好明天的福佛。

佩戴弥勒佛寓意远离世事烦扰、修养成大肚弥勒佛的宽容、大度、静默之正气。

因此,给小孩子佩戴佛,便是期望他们以后能够平心静气,拥有豁达的心胸,静观世事起伏,笑看风起云涌。

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珑透彩光。有翡为翠,春华秋实,风华正茂,朝气蓬勃。

翡翠是饱满、圆润、清润、温和的象征,寓意成长、收获、高洁与高贵,意味着新的希望和新生命的成长。

科学戴翡翠,更好地发挥翡翠的价值与良好寓意,人生旅途畅通无阻、四平八稳,事事顺利万事如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