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这些难懂的街道名,你知道它们的意义和来历吗?

 丁振刚pcwgnimf 2020-05-29

............................................................................................................................

...........................................................................................................................

'

成都大大小小有几千条街道,有很多好听的街名,比如春熙路、浣花里、百花路、落虹桥等等,但也有一些街名,不知道来历的人,根本看不懂它是什么意思。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几条难懂的街名,以及它们的意义和来历,相信你看了之后,再也不会对这些街道名一头雾水了。

1、暑袜街

位于市中太升路附近,因为这条街上在清末为机织线袜业集中地,线袜比布袜薄,适合夏天穿,所以又叫“暑袜”。

暑袜街上有著名的西川邮政管理局旧址,由加拿大建筑师莫里逊和叶溶清设计,建成于1937年,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因闲置及年久失修,西川邮政管理局旧址险些被拆除,后被紧急叫停,所幸外墙和正中四层高的大门被完整保留了下来。2005年,西川邮政管理局旧址入选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并开始进行全面修缮,至今仍被作为邮局使用。

暑袜街上的邮局老照片,该邮局现仍在使用

2、内姜街

也在太升路附近,估计大家想破头也猜不出“内姜”是个啥意思,其实这是个误称,这条街本来是明代内江王王府所在地,按道理应该叫“内江街”,但不知道谁一开始就写错成了“内姜”,于是就这么将错就错下来了。

3、爵版街

位于锦江区成都17中初中部背后,离二医院地铁站不远。爵版,是清代下属见上司时用的手本,上面印有姓名、职务等等,就跟现在的工作证差不多,这条街清代有一家印爵版的店铺,所以得名爵版街。有意思的是这条街曾被错叫为“脚板街”,爵版到脚板,瞬间时就从阳春白雪变成了下里巴人。

4、布后街

位于红星路旁边,离二医院地铁站也不远。“布后”是啥意思?其实这个布不是缝衣服那个“布”,而是布政使司的简称。布政使是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的二品大官,省内的官位仅次于巡抚。因为这条街在明清布政使衙门后面,所以叫布后街。

5、笔帖式街

现在在太古里里面,因为原来有笔帖式衙门而得名。“笔帖式”是个满语音译词,其实就是搞翻译的。清代是满人当权的朝代,在各衙署都设置有“笔帖式”,这个职务主要是负责翻译满汉章奏文书。

成都太古里

6、楞伽庵街

位于文殊院附近,因街上有楞伽庵而得名。楞伽二字来自于《楞伽经》,是大乘佛教经典。有意思的是楞伽应读作“leng qie”,但成都人却都读成“临沁庵街”。

7、红布正街

下东大街南侧的一条小巷,喜年广场背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是因为这儿古代是娼妓聚居地,而娼家多在店门上挂红布为帘,所以得名红布街。

8、镋钯街

鎲钯是一种武器,传说大慈寺僧人曾在此练鎲钯等兵器,所以得名。这条街曾入选“全球最酷50街区”,也算是条网红街道了。另外,镋字读tang不读dang。

9、浆洗街

古代硝制皮革,有一道工序就是浆洗,这条街上皮革手工业者多集中居住此街,所以得名浆洗街

10、黉门街

位于华西医院附近,与浆洗街、国学巷相邻,古代称学宫为“黉门”,这条街上原有存古学堂,所以命名为黉门街,有意思的是黉字应该读“红”,但很多人误读成了“黄”。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