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戴河建筑风情

 老韧66 2020-05-29

  北戴河的盛夏海风习习、清爽宜人,这座著名的避暑之都除了拥有金沙、碧海、绿树和新鲜的空气外,那风情各异的欧式建筑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充满俄罗斯建筑风格的保二路、北欧建筑风格的海宁路、法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刘赤路、英伦都铎式建筑风格的鸽赤路、德式建筑风格的联峰路以及多国欧式建筑风格的中海滩路、西经路等。走在街头,仿佛置身欧州小镇。让人不解之余又颇感到惊喜,不解的是一个中国北方避暑地缘何要欧式风情?惊喜的是这些建筑真的很漂亮。

  不过仔细想来北戴河似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东方情调,北戴河最早是英国人金达发现的,金达是19世纪末在华经营铁路的工程师,他在北戴河勘探地形时,发现这里的条件特别适合避暑,阳光温和,沙滩细软,浅水区遍布,当时中国受列强瓜分,京津地区常驻了大量西方人,金达回到天津后向老乡们大力宣传,早就渴望海水浴的外国人蜂拥而至,同时也带动了中国的达官贵人,一时间纷纷在这里购买房屋,滨海小渔村一夜间变身东方怀特岛,成为一个带有殖民地色彩的避暑佳地。

  光绪十九年清政府正式辟北戴河为避暑地,允许“中外人士杂居”。国内外的巨商富贾、学者名流、军政要员云集这里,纷纷抢购土地、大兴土木、修建别墅。从十九世纪末一直到1949年,共在北戴河建起别墅七百多幢,其中外国人修建了四百多幢,由此可见北戴河建筑受西方影响之大,这些别墅依山傍海、风格迥异,成为北戴河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解放后,北戴河又新建了不少休养所、疗养院、饭店、宾馆,规模比过去更大了,建筑风格也多以延续原有特色为主。大概是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北戴河也需要梳理一下自己历史的来龙去脉,给自己一个定位,从老虎石的金达雕像就不难看出,当地人对他为北戴河做出的贡献显然是默认的,也许正是因为过去那个带有殖民色彩的开始,才有了今天的异域风情,重要的是,那段历史过去了,这般风情犹在,而且更悦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