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档,《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十部电影同时上映,首日票房达到了12.61亿,不仅创造了近几年来的春节档最高票房,而且电影市场不再是“一枝独秀”,而是变成了“群雄争霸”的格局,竞争空前激烈。 电影票房创纪录 “高质量+渠道营销”成高票房标配 与以往相比,今年春节档的电影质量明显提升了一个档次,《唐人街探案2》豆瓣评分为7.4分,《红海行动》8.5分,《捉妖记2》5.3分。而《唐探2》、《红海行动》均是口碑、票房逆袭的典型,原本居于第三的《红海行动》甚至在后春节档内连续多日成为单日票房冠军。 那么今年的电影市场有什么新特点呢? 一是电影渠道营销变得越来越重要。 猫眼、淘票票、百度糯米、时光网等互联网公司主导的电影平台成为宣发中的主导力量,比如猫眼主导宣发了《捉妖记2》,淘票票联合发行了《唐人街探案2》,百度糯米和时光网也都参与了《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电影的宣发。 就营销手段来看,除了采取常规的预售、点映、路演之外,互联网公司还充分发挥渠道和技术优势,线上线下联动,将花式营销玩到了极致。 一方面,线下营销方式翻新,玩出了花样。电影主创人员不断地参加拥有高流量的综艺节目,还登陆各大卫视春晚,《捉妖记2》冠名了浙江卫视春晚,《唐人街探案2 》主创人员参加辽宁卫视、东方卫视等春晚献唱影片歌曲,为电影带来一波强势流量。 另一方面,深耕线上平台,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各大在线票务平台充分发挥各自已形成的生态系统优势,基本实现生态系统全覆盖式的宣发推送,提升宣发效率。 二是“内容为王”价值凸显,口碑发酵,票房逐渐逆袭。 除了超强的渠道营销外,春节档几部高质量电影上映之初在面临排片劣势的情况下,依靠口碑的发酵,票房逐渐逆袭,“内容为王”的价值凸显。 资本力量加持,盘外招小动作不断 猫眼力推《捉妖记2》票房难达预期 今年电影市场高票房背后也是故事多多。 春节档表现最“妖”的IP大片《捉妖记2》票房起初一马当先,前期一直占据票房首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宣传方猫眼的错误宣传方式,以及一系列被曝光的“盘外招”“小动作”,给电影带来了毁灭式打击,导致电影口碑和票房双双遭遇“过山车式”暴跌。 目前,《捉妖记2》单日票房数据已严重落后于另两部,且与猫眼初期的预测票房差距很大。在去年的贺岁档,就有媒体爆出在《奇门遁甲》上映时,猫眼不仅存在票房数据造假行为还排出了幽灵场。作为《捉妖记2》的宣发方,猫眼在宣发时又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与《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相比,《捉妖记2》的质量是最低的,最直观反映在电影评分上。在《捉妖记2》上映前,口碑就被人为的评为了8.5分, 后来随着口碑高开低走,排片也遭遇崩塌式下跌,于是猫眼又将《捉妖记2》的评分下调。 另一方面,猫眼胁迫院线提高排片,有院线爆出猫眼胁迫院线提高排片的对话,引起院线的强烈不满。 而且还在票房上舞弊,猫眼在一二线城市买票房,在三四线城市排出了幽灵场。有网友爆出,《捉妖记2》在同一电影厅竟然排出了相隔仅四十分钟的排片。还有,从早晨7:00就开始全部满座,到了现场却发现根本没多少人。 《捉妖记2》甚至还无视国家规定明目张胆地偷票房,被《唐人街探案2 》方抓了个现行,被爆料在微博上。 然而,猫眼采取一系列小动作后,票房并未达到预期,在《捉妖记2》上映之初猫眼预测的总票房为42.97亿,但截止到2月25日票房只有19.9亿。虽然《捉妖记2》票房刚开始一马当先,但仅占领了两天日冠军,日冠军就被《唐人街探案2》超越。 《红海行动》凭借超强口碑实现超强逆袭。不仅口碑一直很坚挺,稳定在8.5分,而且在口碑的助推下,其后续排片迅速上升,票房增长空间充分打开,就目前来看,《红海行动》无论是排片量、上座率和单日票房都实现完美逆袭,连续多日登上综合数据第一,累积票房也已经反超《捉妖记2》。 到目前为止,《唐人街探案2》总票房为25.77亿,是目前票房总冠军,《红海行动》得益于高口碑,牢牢占据票房日冠军,总票房超过了20亿,《捉妖记2》总票房为19.91亿,排名第三,日增长量仅约为《红海行动》的四分之一,不到《唐人街探案2》的二分之一,与预期相去甚远,和猫眼超强的营销付出相比,可真是崩塌式营销。 今年的春节档,“内容为王”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电影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迈向健康发展的道路。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像猫眼这样凭借渠道优势而无视市场规则的行为,必定不会走的长远,衷心的希望猫眼能够保持一颗电影从业者的初心,能为日渐繁荣的中国电影市场增砖添瓦,而不是添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