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一年,我在窑厂做苦力

 泰荣林黑皮 2020-05-29

图文无关


1972年春,我来到江苏东台市离城100多里的一个窑厂做工。我所待的这个窑厂是国营单位,主要生产砖和瓦。生产工人基本上都是临时工,只有干部和几个生产技术骨干是正式工。窑厂的工作大多是劳动强度非常大的体力活,城里人干不了,因而每年招工基本上都从农村青壮年劳力特别是复员军人里挑选。作为下放农村的知青,我是找关系才谋得了这份能领取工资的差事。

刚进窑厂,我被分到运泥组工作。运泥组比之挖泥组稍逊一筹,那挖泥组是一人一条挂浆船,开到很远的地方去挖泥挑上船再运回挑到岸上,劳动强度相当大。既要有臂力又要有肩力,还要会使船。而运泥组则负责将贮存的泥挑往搅拌机处即可。然而就是这运泥的任务也不轻,因为运泥组配备人员不多,共8人,4人挑4人上土,互相轮换,来回穿梭不停,没有一刻停憩,比挑河还苦。

挑河一担土从河床到河岸要五六分钟,空担子回往时晃悠悠正好喘口气。这运泥路程来回不过两分钟,且机器吞吐量又大,容不得你喘口气。一个班下来,肩也肿了,膀子也抬不上去了。

好不容易挨到发工资(窑厂工资10天一结算),可我的工资却比别人少好多,别人10天拿了20块钱,可我只拿了15块钱。找组长一问,说是评点子评出的,我才来的,身子又不够壮实,干活也一般,以后点子会慢慢涨的。后来我才知道,所谓评点子,就是由所属班组的负责人(一般都是正式工),召集几个老资格的临时工(大多在厂干过6个月以上)对干活的工人进行评点,高的一般8点,低的一般5点。按点子多少核发工资,这和农村的评工分异曲同工。自然,参加评议的人点子都是大的,才来的不起眼的人点子低是在所难免的事。

虽然我拿的是最低点,可我能在10天时间挣到15块钱还是比较兴奋,尽管在这里每天的工作时间基本都是18小时(早6点到晚12点,含中、晚吃饭时间1小时,春夏秋三季,冬天工作时间为12小时)。然这15块钱在农村3个月都难挣到。因而我更加倍努力工作,希望以后我的点子会涨起来。可是最终我还是没能留在运泥组,也许我工作发力太猛,抑或到了体力极限,一天中午临收工时,我鼻孔往外冒血不止,人也晕倒在工地上。

醒来时,我是躺在厂医务室。一会儿组长赶来对我说:“今天休息半天,明天到妇女组去拖坯吧。我跟领导已说好了。”

妇女组也就是拖坯组,劳动强度相对小一些,工资自然比运泥组低一截。在这里点子最高的每旬可拿到15块钱,最低的12块钱。我虽是新来的,但由于是从运泥组过来的,因而首次评点就给了6点,算下来是13块钱。这让我很欣慰,拖起坯来也很卖力。


出处:《文史博览》2014年第7期
作者:王大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