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闻诗人 2020-05-29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去年(2013年)5月下旬周末的一天,上午11时许,我们去华人超市购物。间隙,鄙人内急,匆忙拐入超市旁的教堂。
    该教堂有千余平米,一排排的座椅,能容下数百人。当时可能刚举办完礼拜活动,还剩下几十人或交谈,或摄影留念。其中大部分是三口、四口之家,老人只占少部分。一进门处的平桌上摆放着一部精装的厚书,鄙人小心翻开,那可能就是供奉的《圣经》吧。旁边是一座小朋友塑像,背后张着双翅,两手合十,多了几分虔诚。尊称何位?外行的我只好赶紧抓拍几张。
    在教堂转了一圈,也未找到洗手间。即向教堂对面的几排平房走去,终于找到了方便之所。我还看到了一个大厅,摆着十几张方桌,都是家庭成员、友人相聚,好像要共进午餐。家长能与孩子一起互动活动,应是一大特色。其走廊墙上布满了“专栏”,我还看到了“SUNDAY  SCHOOL”字样,应该是“星期天学校”,即幼儿爱好课堂。这里也可能是教堂的分场,所举行的是礼拜活动后的教友聚餐会吧?
    湾区,我看到很多这样的教堂,这说明宗教在美国的普及性。华人超市门口常常放着一些教会的印刷品,以免费供感兴趣的人们阅读,遗憾的是鄙人看不太懂。一次,超市门口,一华人小伙儿很礼貌地迎上来,将某教会讲座的入场卷递给我。原来他也是天大本科毕业,来美获得了某高校硕士学位,现在某知名企业上班。异域碰见校友格外高兴,他是一位虔诚的教徒,没几句话就讲起信教的好处。原来他是某教会的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发放讲座入场卷的。他还让我留下联系方式,要送我某教会的初级讲座材料,只是老伴的急切招呼,我不得不与之匆匆告别。本人是中共党员,是不信教的,只不过不愿伤害异域校友的“热忱”罢了。
    美国是宗教大国,其教会比其他西方国家兴旺得多。平均100个美国人中就有63人是教会成员,其他人尽管不属于某一宗教组织,但也有不同程度的宗教信仰,只有3%的人宣称自己不信教。该国突出的特点是多种教派并存,有250余个不同教派,22万多个地方性教会团体。其中最大的是基督教中的新教,教徒约有7200万,几乎占基督教会员的6成。其他还有罗马天主教、犹太教、东正教、佛教等等,世界上所有重要宗教几乎在美国都有信徒。
    宗教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虚幻的、歪曲的,它是剥削阶级用来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易见,这是我们在《哲学》教材中所学到的释义。宗教作为一种信仰,常常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若一个美国人参加了某宗教组织,他便在社会上获得了某种身份和地位,使他意识到自己在社会团体中有一席之地而感到心安理得。美国人愿意在行动上、思想上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而不愿落落寡合。由于美国人强调个人自由,注重保护隐私,一般很少在家中多人相聚。所以教堂便成了人们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这里还是教育、文化、社交的中心。常常举行教友聚餐会、座谈会、运动会、舞会、社会活动等。
   五六岁的孩子,经常由父母带领参加教会教堂举办的活动。我想,所谓既超然又内在的“上帝”,早已占领了幼稚的脑海。浓烈的宗教氛围,无时不在感染着幼小的心灵!十几年后,一个个虔诚的教徒将接踵而至,这大概是美国成为宗教大国的渊源之一吧?!在回住处的车上,这一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偶涉湾区教堂(美行之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