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富的关键因素变了

 金陵一棵树 2020-05-30

在朋友文章里看到一张表格,觉得很有意思就抄过来。美国有人调研了大约一万名财富大佬,统计了他们在1998年和2016年觉得对致富最有帮助的要素。我把这表格处理了一下,把这18年里面降低幅度超过10%的都用红色标注出来。

不难发现表格里绝大部分项目的分值都是1998年大于2016年,我觉得这是因为2016年的题项比较多,所以分散了注意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大佬都觉得自制力是对成功最关键的因素。

自制力在投资中还有一个说法叫做“延迟满足”,就是你不能老想着赚快钱,而应该多想想长期怎么办。看来无论什么时代,90%以上的大佬都支持这一点。

广义的组织能力,包括领导水平、组织水平、职业热爱、竞争能力的重要性都被削弱了。这和社会的组织方式变革有关,1998年的时候全球还是工业化时代,组织和分工是获取财富的核心手段。一万人的大厂肯定比一百人的小厂赚得多,所以组织能力越强就越有可能赚钱。

而2016年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极度扁平化,大公司内部也是小团队作战。举个栗子,张小龙刚开始做微信的时候手下也只有几十个人,但就可以做出一个十几亿人使用的软件。

导师、高智商、出色的成绩、一流的大学这四个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就是受过良好的教育,关键时刻有人帮忙指路。这一点我蛮有同感,现在很多老师讲的还是几十年前的思想和理念。不能说不对,但的确被时代降维打击了。随便去翻人文社科领域的教科书,90%以上讲的东西都跟不上时代步伐。

理工科方面其实也好不了多少。技术迭代极快,讲讲原理可能还行,但真正讲工业领域的前沿研发和应用,90%以上的老师其实也完全抓瞎。举个例子,前几年还有好多高校的计算机通识课上Visual Basic。这玩意儿现实中根本没人用,之所以还教的原因就是有部分老师只懂这个,你不能断了他们的饭碗。

以上简单来说就是经验不值钱了。

作为同行,我得为老师们说句公道话。不是不想讲,实在是讲不了。工业界随便上个先进项目的成本以亿来计算,而好多高校一年的办学经费加起来才那么一两亿,分到每个老师头上也就是十万二十万。TOP高校也许还能跟上甚至引领技术的进步,一般高校你说能怎么整?

但有一条的重要性提升了,那就是“量体裁衣”,大概就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有什么用什么。这一点史上最牛的是我党,红军人均只有3颗子弹最后也得到了天下。从2012年创业开始我就有一个认识:目前做大部分事情,希望万全准备(凑足所有资源)后再去进行是不可能的。只能一路走一路凑,反复迭代,不断试错。

前天和一位资本圈大佬聊天,听说了一件事。有一位十几年前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管过上百亿,圈子里威名赫赫。目前在深圳当私募,管着一个几亿的小私募,但业绩怎么也做不上去。

说年龄也50多了,说钱早就财务自由了,就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然而时代不一样了,老方法、老思路怎么也没用。

现在各种各样的股市战法,出来以后不到半年就会过时。那也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做,不断动态调整,才可能实现好的业绩。

还想聊几句的,但快到12点了,只能赶紧发出来。感叹一下这个飞快的时代,经验不值钱,对老人太不友好,但的确对年轻人友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