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需要共益企业?

 jc_ipec 2020-05-30

'

在过去十几年里,共益企业风潮不仅在美国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这股新商业的潮流也同样在许多新兴经济体兴起,如巴西、印度,当然还有中国。

有迹象显示,共益企业在新兴经济体中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像中国一样的新兴经济体在崛起的过程中往往会伴生许多社会问题,而不少共益企业的商业模式恰恰建立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上,他们有可能因此开辟一片“蓝海”。

而更重要的是,共益企业不仅为商业提供了新的典范,也同时提供一个有利于创业者生长的生态系统,这让我们看到了系统性变革的可能。

5月20日,“共益企业“中国的倡导团队作客腾讯研究院“科技向善T-Live”第一期云端沙龙,与投资人、共益企业的管理者、学者和商界领袖共商:”共益企业“是否能成为商业变革的突破口?这一风潮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

'

圆桌讨论参与嘉宾


姜嬿         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  

李刚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

沈东曙      乐平公益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中文版 主编

Min Ko    B Corp 中国区主任

肖唅         影响力投资人 

张志东      腾讯主要创始人之一,腾讯原CTO





1
为什么需要有“共益”企业 (B Corp)?与企业做公益有什么区别?

共益企业因此具有更强的自我造血能力,从而更容易具有韧性。


Min Ko


共益企业(Certified B Corporation,简称B Corp)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商业理念,从根本上为商业进行了重新定义:经商逐利的同时将股东利益之外的更多利益相关方— 用户、员工、社区以及周边环境,纳入必须考量的范畴。

Business as Usual is not an option anymore. 大众视线下,当今常见的商业将不再成为一种选择。换言之,商业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后再去做公益或慈善从而帮助解决社会性的问题,将不再可行。而此时,B Corp成为了一种选择,成为了新商业形态趋势下的选择之一。

诚然我相信,若需要帮助商业成为它将来兼顾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必然趋势,那么B Corp所拥有的这套标准将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新商业趋势下可以如何做,它提供了一条可以看得见的(从现有的共益企业身上)成为“好”公司的路径。

姜 嬿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做公益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同行/消费者的压力、对声誉的追求以及企业家价值追求,而前两种动力源有较强的目的性,追求曝光率而非问题的解决,因此很难切实地去解决很多社会问题。而B Corp的概念是将企业业务核心竞争力和创造的价值、解决的社会问题紧密相连:企业运用一套他们自有的商业模式去解决问题的同时创造利润,而盈利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透彻、深入、长远。

往往企业在探索提高利润的途径时,着眼点是开发客户的需求而非解决客户的需求;而B Corp为企业家们带来的启示是,企业可以去关注以往没有被市场关注到的群体需求,或以前被认为无价值的物品来整合资源,从而获得利润。



2
中国为什么需要B Corp?B Corp在中国的发展空间有多大?适应性如何以及在中国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共益企业的特点,根本上源自于其特有的“影响力商业模式“;其特点之一是帮助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商业价值。


姜 嬿


B Corp的核心是通过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来获取利润,这对中国市场是具有启发性和广泛适应性的。中国社会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也有很多闲置资源可以整合利用,因此对于这个概念在中国的应用始终持乐观态度。同时,原有的B Corp标准还需要去做更多本土化和可实施性的研究和测试,来更好地帮助和引导中国企业。

李 刚


中国公益领域长期缺乏竞争机制/企业家精神,B Corp的出现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缺,即:在商业领域用商业的手段把竞争机制补全,把企业家精神激发出来,这可能是B Corp能够为激发中国市场增量提供的贡献。B Corp没有离开传统商业竞争的范畴,它加入了B Corp这一标准,从而让企业表现出在参与市场经济的同时显示出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影响力,这是相当有价值的部分。

沈东曙


乐平公益基金会从2011年开始关注并研究社会企业的各类新的工具与方法,于2017年将B Corp(共益企业)引入中国并展开行动性研究,2019年成为B Lab在中国的唯一官方合作伙伴,持续推进B Corp和“利益相关者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B Corp并非僵硬的标准,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知识系统,是一个跟企业家合作来共同创建标准的社区。B Corp的工具性是非常好的,但这个工具要成为一个真正合理的、能够推动全球更广泛行动的东西,还需要不断迭代完善。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注册成为或者拿到B Corp的证书作为最核心的目标,而是将应用BIA(企业影响力评估工具)这样的方法论和工具作为一个最主流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意识到世界正从股东经济进入利益相关者经济,企业以自身成为利益相关者经济时代新商业典范来规范自己,追求成长。并以这样一种思路,来扩大这个商业新范式社区、成就这个社区。


▲第一反应、Bottle Dream等认证了“共益企业”




3
在资本市场看来,B Corp是否有价值?为什么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B Corp?

共益企业对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风险管理可控性较好的选择。


肖 晗


中国的影响力投资市场正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B Corp是个非常不错的投资标准。圈外的人和圈内的人,都可以依托这种标准,做投资标的的筛选与考量。经济形势下行和负利率时代的当下,国际金融机构,都开始在关注更多类型的投资机会。外币母基金、养老金和家族办公室等越来越会在意投资人是否关注SDG以及符合ESG的标准,会引领更多基金参与到这个领域,B Corp能够帮助中国资金更快速地进入这一领域。与此同时,B Corp本身,也具有积极地筛选和聚集该领域项目和资源的作用:作为行业的节点,具有链接新的商业模式与投资人、产业资源、公益资源等的价值,也为这类新商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沈东曙


从BIA(企业影响力评估工具)的五个维度出发,可以给出一张属于企业的“体检报告“,并将这份体检报告与其财务报表相结合,来评判这家企业,将提升投资者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管理效率。这份报告与现在国际上推广力度比较大的ESG报告有相似之处,但较之于ESG报告更细致且更易操作。与此同时,BIA在今年年初,也已经与联合国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内容做了对标与融合,其自身在作为一种国际化标准方面是具有公信力的。





4
B Corp能够为企业管理者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和建议?

姜 嬿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在盈利的情况下去自我要求,并达到一种“更高的标准”,听起来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思考或者理解,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结果)。例如:去关注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支撑某个企业在BIA设置的五个维度(治理、员工、社区、环境、客户)做得更好,比如企业的核心理念、业态、创新模式等等,也许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

Min Ko


B Corp的不同就在于:社会责任本身可能就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环节,BIA不仅仅是一个评估工具,在其具有衡量标准的同时,更能够为企业带来启发性的思考和具有参考价值的最佳实践。正如姜嬿老师之前所提到的,共益企业的特点是将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价值,与解决社会/环境问题产生绑定,也就是我们再三提到的“影响力商业模式”,当企业找到了属于自身的影响力商业模式,就真正找到了影响力价值的所在,当这一模式成为良性运作的核心,那么所谓“负担”也会成为一种“甜蜜的负担”了。





5
业为什么需要关注B Corp?

Min Ko


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如我们换个思考角度:大企业是否需要在追求盈利的同时对社会及环境绩效负责?如果你心中的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不是B Corp呢?如之前所提到的,B Corp以其自身的上述所描述过的几大特点,不失为大企业的一种选择,而同时我相信,B Corp会是最佳的选择,对中国的大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与成长中具有帮助作用。

姜 嬿


大企业面临更多来自社会和利益相关群体的关注和评判,而这样的关注有时候是很严格和挑剔的,B Corp认证是一个全球高标准的认证,拿到认证往往并不是大企业的目标,起初关注的是在认证的过程中,大企业对自身企业的社会及环境绩效的自审和评估,当完成自审和一步步提升后,很多大企业就成为了B Corp的一员,他们也从中看到了一个新的趋势——关注利益相关方,而他们是有能量和意愿引领和改变行业其他相关企业或上下游企业也加入到这个潮流中的,我们也很高兴的发现现在全球越来越多这样希望通过以身作则和自己力量带动行业的先行大企业。





6
基金会为什么需要关注B Corp?

共益企业给发展中的中国市场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沈东曙


我们把基金会的主要职责定义为什么?在这样的职责定义之下,基金会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和责任?尤其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这几个相关方向和领域来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一种方式,快速进入到这里面,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现在,我们也意识到“企业”是一个重要的主体,现在有这样一款工具放在我们面前,它提供了一个无论是可行性、实操性还是标准性方面来说,都较易接受的框架性指导,这将大大帮助我们缩短中国的这条“探索之路”。作为基金会,应洞悉到B Corp所蕴含的价值,并将这份价值转换成大多数中国企业能看得懂的方式,并且在这条“探索之路”上起到引领和引导的作用。诚如大家都能看到的,中国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还有很多,如何能让更多的创新、科技、变革加入进来,我们需要用盈利的方式,去思考去解决,让中国“好公司”以“看得见”的样子被定义出来,是基金会需要为整个中国商业市场带来的一种领先性的改变。



7
对于共益企业自身的建议

张志东


B Corp和外界的沟通,很重要的一点是提供“商业模型的验证和数据”,包括商业的财务数据、融资投入、商业收入、成本支出、员工数量、员工收入等。商业模型的验证数据,是让外界理解一个B Corp的商业模式能否持续的比较重要的维度。换句话说,能否给员工带来好的收入,能否让商业良性循环,这是共益企业最需要证明和展示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