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各地美食小吃盘点,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白菜做出了吃不起的样子

 木香草堂 2020-05-30

川菜即四川菜肴,当然也包括了重庆菜肴。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食在中国,味在四川。

川菜分为三派,上河帮、小河帮、下河帮。上河帮川菜是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蓉派川菜; [ 小河帮川菜是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也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 ;下河帮川菜是以重庆江湖菜、万州大碗菜为代表的重庆菜。三者一起组成川菜三大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

川菜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鲜、香;白味口味多变,包含甜、卤香、怪味等多种口味。

1、郫县豆瓣酱

说川菜,就必须先说郫县豆瓣酱,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称。

郫县豆瓣,成都市郫都区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调味料之一。它在选材与工艺上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具有辣味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

郫县豆瓣自从诞生起,就与蜀中百姓以及所有喜欢川菜的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营养的角度说,郫县豆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和辣椒碱,长期食用可增进食欲,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并且起到驱湿却寒的作用。作为一种技艺和文化,郫县豆瓣已深深地融入四川人的血液和川菜的魂魄中。

2、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川菜的代表菜之一,主要原料为豆腐、豆瓣、牛肉末、辣椒和花椒等。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在成都万福桥边上,有一家“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早殁,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脸上有一些小麻点,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脚夫。陈麻婆对做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深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锦城竹枝词》云:“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说的便是麻婆豆腐。

一碗米饭,加上几勺子麻婆豆腐,开胃又好吃。

3、夫妻肺片

相传,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有许多挑担或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牛杂碎边角料,经过清洗、卤煮后切片,佐以酱油、辣椒、花椒面、红油、芝麻面等拌食,风味极其别致,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

20世纪30年代,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一起以制售凉拌肺片,夫妻二人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选用牛肉铺的边角料做食材,价格卖得便宜、味道又好,很受欢迎。人们就将这种凉拌牛杂称为“夫妻废片”。因为“废片”二字不好听,加上食材中有牛肺片,于是取‘废’的谐音‘肺’,名为“夫妻肺片”。再后来,他们发现牛肺的口感不太好,便取消了牛肺,所以现在的夫妻肺片是没有牛肺的。

4、四川回锅肉

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清朝末期,由一位姓凌的翰林偶然发明。实际回锅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宋,具体于何时诞生、自何时流行已无法考证 。古时称为“油爆肉”,到了明清时期,辣椒的传入,致使回锅肉做法基本定型。清末豆瓣酱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回锅肉的口感,使回锅肉成为川菜中不可或缺一道菜。

四川大部分家庭都会做这道菜。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色香味俱全,是下饭菜中大部分人会选的菜。配料各有不同,除了蒜苗还可以用洋葱,韭菜,彩椒,锅盔等来回锅肉,“家常”顾名思义,“调料家家常有之意,”故每一家制作出的味道都不相同,这一特性,也是赋予了回锅肉独特的魅力。

“你不要我吃回锅肉,就是要我的命。”这话,脑子里用四川话过一遍,感觉特别有意思,可见四川人对回锅肉的喜爱。

5、毛血旺

毛血旺以鸭血为制作主料,口味属于麻辣味。起源于重庆,流行于重庆和西南地区,是一道著名的传统菜式。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且毛肚杂碎为主料,遂得名。

20世纪40年代,重庆沙坪坝磁器口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低价处理。王屠夫的媳妇觉得可惜,于是当街支起杂碎汤的摊子,用猪头肉、猪骨入花椒、老姜、料酒用小火煨制,再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味道特别好。一次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美。故事归故事,但是血旺还是以鸭血,毛肚为主料的。

6、豆花饭

豆花饭是川渝一带常见的小吃。豆花鲜嫩,蘸水香辣, 清爽可口,开胃下饭。由一碗豆花,一碗大米饭,一小碟蘸水而组成。依照传统,很多老四川吃豆花饭的时候,还要配一碗烧白,或者喝点小酒,再有一小盘子蒸腊肉,那就最好不过了。

原料以及配料有:米饭、水豆花、猪肉沫、水豆豉、黄豆芽、油辣椒、酱油、味精、姜末、葱花。黄豆芽用清水煮熟以后放在汤碗中,水豆花煮熟了连汤盖在黄豆芽上,蘸水则由猪肉沫、水豆豉、油辣椒、酱油、盐、姜末、味精、葱花,香菜一起调配而成,用黄豆芽和水豆花蘸着蘸水,既香辣,又下饭,素而不淡,特别适合吃多了油腻想吃清淡的人们的胃口。

东莞这边有一家川菜馆,每次去吃,都必点这个,豆花是那种老豆花,很好吃。

7、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 ,是一道闻名中外的特色传统名菜,跟豆腐一样有中文谐音的英文翻译,叫Kung Pao Chicken。基本上好多外国人都知道这道菜,可见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

这道菜鲁菜、川菜、贵州菜中都有收录,只是原料、做法有差别。 起源与鲁菜中的酱爆鸡丁,贵州菜的胡辣子鸡丁有关,后被清朝时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改良发扬光大,形成了一道新的菜式——宫保鸡丁,并流传至今。宫保鸡丁也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

川菜里的宫保鸡丁用的是鸡脯肉,鸡脯肉不容易入味,炒出来鸡肉嫩滑不足,需要在码味上浆前,用刀背将鸡肉拍打几下,或放一个蛋白,这样的鸡肉会更加嫩滑。川菜的宫保鸡丁原料中必须使用油酥花生米和干辣椒。辣椒节炸香,突出糊辣味。

8、水煮鱼片

水煮鱼片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传统菜,制作原料有鲤鱼、青鱼、辣椒酱等。属于川菜或重庆菜,不管四川还是重庆,川渝是一家。作为闻名全国的特色菜,起源于渝北民间,由川菜馆发扬到全国。原始的水煮鱼是用水煮制而成,来自船工纤夫的粗放饮食方式。重庆原江北县翠云乡的餐饮从业者在借鉴近代川菜“水煮牛肉”、“水煮肉片”的基础上,率先研究、创制出了现代水煮鱼片。

水煮鱼的原料营养丰富,主料鱼肉和辅料黄豆芽都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鱼肉脂肪含量低、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一定量的矿物质。

我个人比较偏好于川菜里的酸菜鱼,鱼汤特别鲜美。水煮鱼片总感觉油腻了些,在外面吃的红油好多。由于酸菜鱼各个地方都有,这里就不做介绍。

9、担担面

担担面是四川成都和自贡的地方传统面食,据说是源于挑夫们在街头挑着担担卖面而得名。担担面是将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沫而成。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 如今担担面已遍布各地,虽做法有些许不同,但其美味受到各地人民的喜爱,全国各地都能吃得到。

川渝的面,虽然没有陕西的面那么丰富,但是种类也非常的多,著名主持人孟非就特别喜欢宜宾的燃面,自己 也开了重庆小面馆。还有杂酱面,牛肉面,肥肠面,味道都是非常好的。

四川那边吃面,不是按碗来卖的。在面馆吃面,人家会问要几两。第一次去四川,我要了半斤面,老板也没跟我说,愣是给我上了满满一大碗面,可能没有半斤,但是我在四川吃面真的是头一次撑到。

10、凉拌折耳根

折耳根好多地方叫鱼腥草根。凉拌折耳根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西南民间菜,好多的人都特别喜欢吃。制作原料主要为新鲜鱼腥草根。凉拌折耳根脆嫩爽口,富有折耳根特有的芳香,细细咀嚼,越嚼越香。虽然不属于川菜,但是要说到川菜,还是得提一下。

鱼腥草我们老家几乎都是用来泡茶喝的,然后鱼腥草根炖排骨特别好喝,炖出来的汤,奶白奶白的。有时间,你们也可以尝试下。

11、开水白菜

相传,开水白菜是川菜名厨黄敬临在清宫御膳房创制的。黄敬当厨时,不少人说川菜“只会麻辣,粗俗土气”,为了破谣立证,他冥思苦想多时并经百番尝试,终于创出了“开水白菜”这道菜中极品,把极繁和极简归至化境,一扫川菜积郁百年的冤屈。后来,由川菜大师罗国荣发扬光大,成为国宴上的一道精品。

开水白菜以大白菜心来制作,配以用鸡,鸭,排骨熬煮,并用鸡肉蓉,猪肉蓉澄澈的高汤调味,最后浇汤时在汤里淋一些鸡油。成菜后,清鲜淡雅,汤味浓厚,香味浓醇,不油不腻,汤白如开水。所以叫开水白菜。

看到开水白菜的做法,刚好最近又看了一遍《红楼梦》,忍不住想起刘姥姥吃过的茄鲞。这里引用凤姐原话这也不难。“你把四五月里的新茄包儿摘下来,把皮和穰子去尽,只要净肉,切成头发细的丝儿,晒干了,拿一只肥母鸡靠出老汤来,把这茄子丝上蒸笼蒸的鸡汤入了味,再拿出来晒干。如此九蒸九晒,必定晒脆了,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时,拿出一碟子来,用炒的鸡瓜子一拌就是了。”

川渝地区还有好多好吃的,四川的腊肉做得也好,蒸着吃,真的是一道美味,我姐姐嫁在四川,每年都会带好多的腊肉出来。我觉得,川渝那一带的人是特别会吃的,好多的四川人也挺会做菜。还有一些没说到的美食,我就不讲了。

欢迎川渝朋友在评论里补充。

各地全国各地美食小吃持续更新中,想看到自己老家有什么美食,请收藏或者加个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