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建筑的“唐诗”影像

 小呆图书 2020-05-30

作者:苏唐诗

多年來,我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拍摄了皇家宫殿、陵寝,宗教宫观、寺庙,民间府邸、园林、亭台楼阁等建筑,时常陶醉于它们或雄浑稳重或温婉明媚。令人惊艳的空间之美,深深体悟到蕴含其中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2017年,我结合自己的拍摄体会,出版了《古建筑摄影技法与实战》一书。以期带动更多的摄影爱好者投身于古建筑摄影中来。

颐和园巧用光影北京古建拍摄另辟蹊径

谈起古建筑,首先是北京。北京古建筑种类繁多,除了故宫、颐和园、太庙、天坛、北海公园、国子监、孔庙、明十三陵等皇家建筑,还有恭王府、钟鼓楼、四合院、长城等各种形式的古建筑,无一不展示着古代人民的智慧。

北京的摄影氛围浓厚,喜爱拍摄古建筑的摄影师尤其多。北京的摄影家“近水楼台”,可以成天守着这些古建筑,遇到好天气随时就能拍,而我总是“错失先机”。有一次,我在颐和园拍摄,发现昆明湖畔挤满摄影师,他们早已支好角架、相机等待日落拍摄佛香阁,我想找个机位简直千难万难。因此,对于家在河南的我来说,要想拍出与众不同的新片子,只靠常规的拍摄手法、依赖天气显然不可取。于是,我选择从四点手法寻求实破。一是注重元素关联。比如大与小、多与少、明与暗、动与静等对比关系,摄影时眼观六路,在画面的诸多元素间寻求关联。或相互依存、渗透、推进、照应等。二是巧妙利用光影,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是摄影的生命,有了光影的存在,画面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而建筑是捕捉光的容器,利用好光影就能更好地表现古建筑的空间、色彩与形体之美,例如我的作品《八方亭夕照》,就巧妙地借助了光影。

八方亭位于昆明湖畔、十七孔桥东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亭子,建筑形态舒展稳重、气势雄浑,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共同构成小岛、长桥、巨亭相互映衬、搭配的景观。拍摄八方亭时,落日已经很明显,万道霞光毫不吝啬地洒在远山、昆明湖面、游人身上,四处落日熔金,而我躲在亭内的一角,正对八方亭的一道门,余晖从正前方穿进来,在一列列亭柱后方投下工整、笔直的暗影,画面精美而神圣。

三是灵活选取角度。拍摄时,我时常变换拍摄角度,围绕拍摄主体前后走一走、四周转一转、上下动一动,以求新的实破。拍摄北京天坛祈年殿时,我采用仰拍的方式,巧妙地将配殿的飞檐与祈年殿的上半部分收入画面,使得飞檐的尖儿正对着祈年殿的顶。画面结构工整,加上暗涌的乌云,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

四是借助环境烘托。拍摄时。我总是先观察周边环境,寻找可以利用的元素,比如具有反射功能的水面、玻璃、镜子、光滑的地板。以及可烘托气氛、调节画面情绪的云、鸟、雨丝等等。在这方面,我利用地板倒影拍摄了守门石狮,加强了照片的艺术感染力,又取景天空中的云朵,营造风云变幻之感,使得紫禁城看起来沧桑、厚重。

做足园林功课记录承德避暑山庄诗意风光

除了北京的皇家古建筑,远在河北承德的皇家避暑山庄我也没落下。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范例。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又吸收江南塞北的风光,因此每次到这里拍摄,我都会被如诗如画的风景和精美的古建筑深深打动。取得新的收获。

尽管避暑山庄风光宜人,但拍摄起来并不容易。为了拍好它,我积极查阅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知识,认真探究中西造园理念的区别,深入了解中国园林借景、框景、对景等造园手法,努力把握皇家园林与其他园林的区别,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拍摄,切实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在我的镜头下,避暑山庄的风光一般都大气恢弘,以彰显皇家园林的造园风格。不过,我的拍摄也不乏诗意化的风光和小品。例如作品《山庄晨曲》,由于我后期将画面调成暖色。因此画面中的山庄浓雾弥漫,远处山峦只余下苍茫的线条,亭台楼阁、如织游人全都影影绰绰,而近处树木稀疏,三三两两晨练的人从芝径云堤上经过,正在桥上的游人和桥梁一起成为水中倒影,十足“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感,意浓韵足,富有诗意。

澹泊敬诚殿是避暑山庄正殿,也是清朝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居住的地方,因为殿内悬有康熙御笔“澹泊敬诚”四字匾额而得名。正殿四周古树参天,难以拍到大场景,所以我重点拍摄大殿内部空间及其精妙的细节。在大殿内,我采取了最传统的对称式构图。从正面拍下大殿的严谨布局、朴素造型。在正殿门前,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恰巧照在铜香炉的装饰兽上,而香炉的背面没有受光,这种情况正符合拍摄低调作品“少、小、侧”的用光特点(即“光源少,光照面积小,侧光或侧逆光多”),于是拍下了一副静默的小品。

2017年9月初,天气比较清爽、通透,我行走到山庄内的澄湖边时,突然发现远处空蒙的棒槌山,与近处的秀水、翠林、画船、雅亭,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正符合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造园理念,便拍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之景。

在五台山饱览《圣境》登武当山感受道教氛围

中国古建筑灿若繁星,数不胜数,占据其中重要席位的还包括宗教建筑:佛教建筑的寺、塔、石窟。道教建筑的宫、观等等,都是我拍摄的重点。而说到拍摄宗教古建筑群的地方,首推应当是山西的五台山和湖北的武当山。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内寺庙鳞次栉比,佛塔摩天,殿宇巍峨、金碧辉煌,是我国历代佛教建筑荟萃之地,也是我最喜欢拍摄的宗教古建筑群所在地。

2015年3月,第一次来到五台山的我,第一时间赶往仰慕已久的佛光寺。佛光寺有“亚洲佛光”之称,因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打破了日本学者断定“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結构建筑”的言论,因此梁思成将东大殿称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拍摄时是上午9点左右,此时阳光投在大殿屋檐下的地面,其反射光均匀且柔和地映在斗栱上,我转到大殿东南角后墙跟前,将稳健牢固的斗拱和南侧祖师塔同时收入镜中,并取名《唐风》。由于用光巧妙,画面中斗棋层层交叠的结构清晰可见,暗合了梁思成所评价“斗棋雄大、出檐深远”的特点。

第二天清晨,我登上梵仙山山顶,俯瞰北边的台怀镇,美妙的风光映入眼帘:台怀镇四周山峦延绵起伏,婆娑的无名树漫山遍野,灿若烟霞,菩萨顶顺山就势修建,殿宇禅院和108级陡峭台阶高低分明,雄壮多姿,风中还不时传来沉郁的钟声,使得眼前的景色格外清幽素净。太阳冉冉升起,菩萨顶刚刚被照亮,我使用长焦镜头,将眼前的《圣境》拍下。

如果说五台山是最有名的佛教圣地,那么武当山必然是最具代表的道教圣地。作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武当山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主要有金殿、紫霄宫、太子坡、南岩宫等数十处古建筑,由于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早在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就已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今年6月底,我来到武当山,在别处酷暑难耐时,武当山山顶却异常清凉舒适,不仅有夏风拂面,连脚边流淌的云雾也带着一丝凉意。我站在小道场回望峭壁上的紫金城,山间层峦叠翠,远处云海茫茫,无不遵从着道教“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教理。随后,我来到紫霄宫,此处一群鸽子正欢笑嬉戏、怡然自得,便想以它们为点缀拍摄紫霄殿,于是将相机贴近地面,等待鸽子群出现动静结合的最佳画面,连拍几组后,效果都不是很满意,就在这时。一位道姑从鸽子中间走过,但鸽子却毫不受惊扰,在毓秀青山的映衬下,一幅道家修行的自然画卷在我的镜头下徐徐展出。

商丘古城冬季行摄在山陕甘会馆遭放犬驱赶

四年来,我时常外出拍摄古建筑,事实上,我家乡的古建筑也毫不逊色,同样值得拍摄。我住在河南省商丘市区,西望3公里,就是著名的商丘古城。商丘古城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

由于条件便利,茶余饭后我经常会去古城溜达,拍摄照片,也时时留心天气情况,抓住有利“战机”,随时“抓拍”古城。2016年元月23日,商丘市区凌晨突降一场小雪,上午雪后初霁。我便立刻前往古城。此时的古城颇有韵味:数千亩护城湖都被冰封起来,风卷残雪,湖面上的雪花像极了海浪。远处苍穹低垂,飘云寥寥,袤延的城墙古朴沉寂,将岁月历史都压在城墙之下,缄默无言。

冬季是拍摄河南古建筑的大好时机,除了有机会拍到雪景,这个季节光线全天偏斜,上下午都适合拍摄,再加上树叶凋零,许多植被较好的园林、建筑都露出了原貌,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画面被干扰。拍摄商丘古城也不例外,比如在夏季、秋季拍摄古城文庙,很难找到感觉,而冬季室内、室外光线柔和,拍摄庙内大场景的大成殿时,可以减少树对画面的干扰。

山陕甘会馆位于河南开封市中心区,是清乾隆年间在开封经商的山西、陕西和甘肃三省富商巨贾共同出资修建的同乡聚会、贸易的豪华场馆。会馆建筑风格鲜明,韵致高雅,尤其是它的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拥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堪称会馆“三绝”。为了能拍出会馆的魅力,我先后10余次到这里进行拍摄。

2015年5月末的一个下午,我第一次来到山陕甘会馆,便被深深打动。虽然会馆仅占地5亩左右。但其精细程度一下子就惊呆了我:从覆以庑殿顶、绿琉璃瓦的照壁,到雕花贴金、辉煌夺目、典雅精致的戏楼;从“鸡爪牌坊”的结构布局,到大殿檐下的7层木雕装饰,无不丹楹刻桷,或精细、或繁复、或夸张、或淡雅。一开始,我激动得难以思考。干脆看到什么就拍什么,等到下午6点多钟快闭馆的时候,还意犹未尽。于是,我尝试着和管理员商量。能不能闭馆后允许我继续拍摄,管理员愉快地答应了。说来也很幸运,闭馆后,天空的云彩呈平行排列。于是我从下向上拍摄牌楼,在数道云气的衬托下。精美的牌楼气势恢弘。

拍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我买了晚餐一边吃一边翻看相机。感觉先前拍到的部分照片视角过于平淡。随后我尝试着变换各种角度,中国古建筑讲究对称美,于是拍摄《山陕甘会馆》时我也采取这样的理念,选择从下往上仰拍的角度,将牌楼的雕梁画栋、东西厢房、正对戏楼一一取景入画。从照片上,不仅可以感受中国古建筑的对称之美,还能发现古人十分讲究建筑的布局:牌楼两侧一狮一象,狮拥莲台、象驮宝瓶;次楼花板上绘有8幅有关关羽的故事彩画;东西厢房每侧各8间房,各有一头石狮守护;而牌楼正对戏楼的洞口,在两者之间的中轴线上还置一宝鼎寓意吉祥……种种细节无不蕴含着精深的中国文化,深深地将我吸引……就这样一直拍到晚上8点半,管理员该交接班了,我仍不舍得离开,老先生没办法。只得放犬将我驱赶出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